怀孕前一起制订胎教计划 为了生出健康聪明的孩子,夫妇二人在怀孕之前制订周详的计划是相 当必要的,如身体准备、思想准备、饮食习惯、生活作息等。
思想准备 决定受孕的时机 如果有了想要孩子的念头,夫妇两人就该好好讨论一下到底什么时候 要孩子比较合适,*好包括怀孕的时机、育儿计划等所有具体事项,还要 仔细盘算一下家里的经济状况。因为怀孕、生育和幼龄教育等将会是一笔 不小的开销,而在经济环境较为宽裕的情况下,妻子的精神状态也会比较 放松。如果有长期旅行或是搬家的计划,*好推迟怀孕。
事先学习胎教方法、怀孕和生育的相关知识 妻子怀孕可能是夫妻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怀孕的那一刻让他们开始了 一种崭新的生活。孩子的出生对他们而言是巨大的幸福,同时也是沉甸甸 的责任。因此我们不应当无知地迎接孩子的到来,而应该先将该学会的全 部学会,减轻一切可能减轻的负担。
读一读关于怀孕知识、生育知识和胎教方法的书籍,常去社区中心、 医院和幼教中心听一听相关的讲座,或者通过互联网参读别人的育儿日记 、生产日记和胎教经验谈……这些对你都会有所帮助。
如果能为将要到来的孩子提前进行学习,准父母们就能体会到胎教的 极其重要性、胎教可以以什么方式进行,以及怎样做好生产准备。夫妻一 起学习还能加深两人之间的感情,这种情感将自然而然地延续到即将出生 的孩子身上。
压力会严重影响精子和卵子的健康与活力 万病的根源都是压力。尽管我们说压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动力,但如果 压力过大就很容易成为致病的诱因。承受各种压力的同时身心会变得** 虚弱,患上疾病的概率则会大幅提升,随之内分泌逐渐失调,正常排卵受 到影响,受孕也就可能因此遇到障碍。
我们应当记住,胎教的根本是让母亲保持安定的心态,从而改善宫内 环境,受孕胎教也是如此,也是让妻子的内心达到安定的状态。实际上, 如果内心有所不安或是受到了压力,人的体液和血液就会变得*具有酸性 ,这一变化就有可能妨碍精子和卵子的正常接触。
夫妇二人经常一起度过美好时光 有人说爱情需要表达出来才会*加美好,那么丈夫和妻子就应该常常 表达彼此之间的爱意,这样一来夫妻之间的矛盾也就自然减少了。
生活在一切都忙碌运转的时代,夫妻两人共度的时光少之又少。受孕 胎教的真谛就是让夫妻双方的身心达到良好的状态,然后孕育生命,两人 在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越多,他们之间的爱情就会越加深笃。
夫妻有共同关心的话题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养几盆花草,读相同 的书籍并进行谈论,或者共同旅行、欣赏音乐……这些都是值得采用的方 法。
身体调理 怀孕前3个月要停止避孕 如果要怀孕,自然要停止避孕。那么究竟应该在什么时候停止,又应 该在什么时候怀孕呢?应该在停止服用药物3个月以后再怀孕。虽然在刚停 止服用药物就怀孕,不至于生出畸形儿,但为了*大限度减轻不良反应, 我们还是应当留下足够的时间。
做孕前检查 怀孕之前应和丈夫一起去做孕前检查,确定夫妻两人是否有会对胎儿 产生不良影响的疾病。我们都有可能患有自己不知道的疾病,因此在接受 这些检查之后,如果患有某些疾病,应治愈后再怀孕。
戒烟戒酒 在制定怀孕计划之后,*应该做的**件事情就是戒除烟酒。烟和酒 对身体有害已是人尽皆知的。吸烟的男性精子活动能力低,精子数量较少 。如果丈夫**戒除较为困难,为了将要诞生的下一代,起码应该在妻子 怀孕期前后尽量减少吸烟的数量和次数。
当心药物 有很多父母担心自己服用的药物会导致畸形儿的出生,实际上怀孕0~ 4周内,孕妇很难意识到自己怀孕的事实。于是误服药物导致流产的事情偶 有发生。而有计划怀孕的*大好处就是能消除由此带来的不安全感。由于 怀孕是在计划内,所以就能做到对药物有所防范。
维持标准的体重 有许多人为自己体重的增加而感到烦恼,过度的节食对身体同样有害 。体重过重或是过轻都会降低受孕的概率。即使受孕成功,不正常的体重 依旧会给生育造成不良的影响。超重时可能诱发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糖 尿病等,还会对关节造成损伤,体重过轻则会减缓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 低体重儿出生的可能。
饮食习惯 营养膳食要均衡 无论对谁而言,以自己的健康为标准选择摄取营养都是相当重要的。
不过如果打算怀孕,就需要多花一些心思,只有这样,才能为怀孕初期向 胎儿提供充分的营养打下坚实的基础。P34-36
本书共分三个部分,**部分“胎教总动员”,以宏观的角度将胎教 的理念渗透到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心中。第二部分“从受孕开始一直到体内 胎教”,介绍了孕前准备与检查的相关事项,让胎教从准备受孕的那一刻 开始。第三部分“和丈夫进行的每周胎教”,以孕周为单位,详细记录怀 孕每一周胎儿宝宝和准妈妈的生理变化和注意事项,以及在本阶段*适合 使用的胎教方法,让准妈妈们不再为了“如何胎教”“怎样胎教才**果 ”这样的问题而困惑。
菅波 **母婴咨询顾问,2005年创办之宝贝网站,担任“之宝贝书系”总策划。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不断开发探索,深受父母及广大读者的喜爱。 戴淑凤 主审 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院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主任委员、关工委早教项目专家。北京儿童心理协会理事,北京市科研项目评审专家组评委。
我们的孩子长多大了
怀孕1~4周
怀孕5~8周
怀孕9~12周
怀孕13~16周
怀孕17~20周
怀孕21~24周
怀孕25~28周
怀孕29~32周
怀孕33~36周
怀孕37~40周
PART ONE 胎教总动员——让我们开始吧
10月胎教比10年教育*重要
胎教的学问
影响孩子健康的胎教
IQ取决于遗传还是胎教
胎教不是孕妇一个人的事
PART TWO 从受孕开始胎教
怀孕之前的“受孕胎教”
胎教,怀孕之后为时已晚
怀孕前一起制订胎教计划
思想准备
身体调理
饮食习惯
生活作息
怀孕之前一定要做的检查
TORCH
血型检查
HIV检查
贫血检查
肝炎检查
尿常规检查
卵巢与子宫检查
弓形体检查
衣原体检查
为了孩子的健康有计划地怀孕
精子与卵子的相遇实现了怀孕
生命之种——精子和卵子
推算预产期
怀孕征兆
斯瑟蒂克胎教法
让孩子变成天才的斯瑟蒂克胎教法
胎教的方法
不同时期的胎教法
PART THREE 和丈夫一起进行的每周胎教
胎教周历
怀孕1~4周
胎教进行时
一家三口胎教法
饮食胎教法
运动胎教法
按摩胎教法
日记胎教法
心理胎教法
胎教备忘卡1~4周
胎教周历
怀孕5~8周
胎教进行时
一家三口胎教法
饮食胎教法
运动胎教法
按摩胎教法
游泳胎教法
音乐胎教法
胎教备忘卡5~8周
胎教周历
怀孕9~12周
胎教进行时
一家三口胎教法
饮食胎教法
运动胎教法
按摩胎教法
胎谈胎教法
音乐胎教法
胎教备忘卡9~12周
胎教周历
怀孕l3~16N
胎教进行时
一家三口胎教法
饮食胎教法
运动胎教法
按摩胎教法
童话胎教法
氧气胎教法
胎教备忘卡13~16周
胎教周历
怀孕l7~20周
胎教进行时
一家三口胎教法
饮食胎教法
运动胎教法
按摩胎教法
旅行胎教法
胎教备忘卡17~20周
胎教周历
怀孕21~24周
胎教进行时
一家三口胎教法
饮食胎教法
运动胎教法
按摩胎教法
森林浴胎教
胎教备忘卡21~24周
胎教周历
怀孕25~28周
胎教进行时
一家三口胎教法
饮食胎教法
运动胎教法
按摩胎教法
视觉胎教法
胎教备忘卡25~28周
胎教周历
怀孕29~32周
胎教进行时
一家三口胎教法
饮食胎教法
运动胎教法
按摩胎教法
视觉胎教法
胎教备忘卡29~32周
胎教周历
怀孕33~36周
胎教进行时
一家三口胎教法
饮食胎教法
运动胎教法
按摩胎教法
孕妇瑜伽
胎教备忘卡33~36周
胎教周历
怀孕37~40周
胎教进行时
一家三口胎教法
饮食胎教法
运动胎教法
孕妇普拉提
按摩胎教法
胎教备忘卡37~40周
这本书给我的震撼在于它对“父母自我成长”的强调。很多育儿书都是聚焦于如何“管教”孩子,但这本书的视角更高远:它教你如何先成为一个更稳定、更智慧的父母。作者反复强调,胎教的起点是母亲(和父亲)自身的平和状态。书中有一段关于“非语言沟通”的描述尤其戳中我,它说,胎儿对父母情绪的感知,比对父母说话内容的感知要敏感一万倍。这促使我开始反思自己与伴侣的关系,以及我们如何处理压力。我们甚至因为这本书,专门设立了“十分钟无手机沟通时间”,只专注于倾听彼此,这种改变对我的情绪稳定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是一部关于夫妻关系和个人心性修炼的教科书。它让我明白了,最好的胎教,其实是父母先把自己“教好”。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给迷茫中的新晋父母们指了一条明路啊!我之前对“胎教”这个概念一直持观望态度,觉得是不是有点玄乎,直到我读了这本书,才发现原来可以这么科学、这么有操作性。它完全颠覆了我之前那种“听听音乐、说说话”的刻板印象。书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胎儿在不同孕周的发育重点,以及哪些感官刺激能最有效地促进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尤其是关于“情绪传递”那几章,我感触非常深。作者没有用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口吻,而是用了很多真实案例来阐述,比如一位妈妈在孕期持续的焦虑是如何影响胎儿睡眠模式的。看完之后,我立刻调整了自己的生活节奏,开始注重冥想和正念练习,而不是仅仅为了“做胎教”而做。那种感觉就像是拿到了一张精确的施工蓝图,知道每一步该做什么,每一步背后的原理是什么,让人心里踏实极了。它让我意识到,孕期的每一天都不是虚度的,而是为孩子未来的“硬件”和“软件”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这种知识的武装,带来的信心是任何昂贵的营养品都比不上的。
评分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可操作性”是顶尖的。我特别欣赏它提供的“每周行动指南”。这些指南不是那种笼统的建议,而是非常具体的、有时长限制的活动。比如,推荐在第28周进行“轻拍式交流”,详细说明了拍打的力度、频率和部位,以及如何记录宝宝的反应。我严格按照那个时间表来执行,记录本上满满的都是宝宝的“小动作”反馈,这极大地增强了我和腹中宝宝的连接感。而且,它还巧妙地将不同时期的营养补充与相应的胎教活动结合起来,比如在补充Omega-3的阶段,就推荐进行更多需要精细动作的冥想。这种跨学科的整合,让整个孕期体验变得既有目标感又充满乐趣,而不是被动的等待。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排版和叙事方式非常独特,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又极其幽默的长辈娓娓道来。它没有堆砌那些让人头疼的专业术语,即便是涉及一些复杂的神经科学概念,作者也能用非常生活化的比喻来解释清楚。比如,书中将胎儿的大脑发育比喻成“高速公路的建设”,什么时候铺主干道,什么时候修岔路,描述得生动形象。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声音环境”的那一部分,它不仅仅是推荐古典乐,而是详细分析了不同频率和节奏的音乐对胎儿听觉皮层激活的影响,甚至还提供了一个“孕期声音词汇表”,告诉我们哪些日常噪音是有益的,哪些是需要警惕的“噪音污染”。我以前总觉得只要不听摇滚乐就行了,现在才知道,连吸尘器的声音频率都需要注意。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把“爱”具象化成了“科学行动”,让胎教不再是口号,而是可以量化、可以执行的每日任务清单。
评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打破了传统胎教中那种“完美主义”的桎梏。很多准父母都怕自己做不好,怕稍微放纵一下就会对孩子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这本书非常温柔地指出了,胎教是一个动态、充满弹性的过程,允许犯错,允许不完美。它强调的是“整体趋势”而非“单次失误”的重要性。例如,当作者讨论到孕期感冒或短暂的压力爆发时,她提供的不是恐慌,而是科学的“修复策略”,教父母如何通过后续的积极互动来“重新校准”宝宝的情绪基线。这种实用主义的乐观态度,极大地缓解了我的孕期焦虑。它让我学会了放松,学会了信任自己的本能,并把重心从“追求零瑕疵的完美宝宝”转移到了“培养一个适应力强的、被充分爱的生命”。这是一本真正懂得现代父母内心挣扎的宝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