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控必读经典!
★有料、有趣、还有范儿的咖啡知识百科。
★从一颗粗砺的生豆到一杯香浓的咖啡,中间隐藏着哪些让人万万想不到的秘密?“日本咖啡协会会长奖”得主石胁智广化身咖啡世界里的科学怪人,带你穿过咖啡的表面,为你一点点抽丝剥茧、娓娓道来。
★常年位踞日、韩、中国台湾地区咖啡类书榜前列,中国大陆首次版权引进!
★本书文字理性、专注又不失风趣,搭配插画大师为其量身定制的逾百幅超萌手绘图,适合伴着一杯咖啡细细品读。
爱喝咖啡的你,真的“懂”咖啡吗?
生咖啡豆真的需要清洗吗?将刚刚烘焙好的咖啡豆直接密封,为什么袋子会胀得鼓鼓的?萃取时间长短如何影响咖啡的味道?用矿泉水冲泡的咖啡更好喝吗???
一杯小小的咖啡,其实隐藏着许多让你万万想不到的秘密!本书一反同类书“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态度,化身理性、专注又不失风趣的科学怪人,带你穿过咖啡的表面,去探究隐匿在现象背后的成因,品咂工序细节里的趣味,在异彩纷呈的咖啡世界里为你精准导航,从产地品种的“冷知识”、烘焙萃取的“微原理”到各类器具的私人使用诀窍,甚至连小小的包装袋也一点点抽丝剥茧、娓娓道来,是一本真正有料、有趣还有范儿的咖啡知识百科。
翻开本书,细细品读,你将更加懂得咖啡的乐趣与美好。
石胁智广,东京大学博士,日本“咖啡鉴定委员会”讲师,“全日本咖啡协会会长奖”得主,一个将工作与嗜好完美结合的咖啡狂人。
他于1999年进入关西咖啡烘焙联盟公司,先后负责过咖啡的制造工序、品质管理和研究开发等工作。自2001年起,他开始在全世界各咖啡产地游历考察,从事从栽培到萃取的全方位咖啡研究工作,并出版多本与咖啡有关的畅销著作,包括《咖啡师鉴定教科书》等。本书自面市以来,常年位踞日、韩、中国台湾地区咖啡类书榜冠军,被誉为“咖啡控必读经典”!
第一章 了解咖啡的常识
Q1咖啡豆是豆子吗?咖啡到底是什么样的植物呢?
Q2咖啡树的鼻祖是什么?它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普及的?
Q3咖啡树是如何生长和结果的?
Q4哪些国家和地区种植咖啡?
Q5咖啡的果实和种子是什么样的?
Q6要经过哪些程序,咖啡果实才能变成一杯真正的咖啡?
【来杯咖啡休息一下】全世界每天喝掉多少咖啡?各地的喝法不一样吗?
第二章 了解咖啡的成分
Q7生咖啡豆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呢?
Q8咖啡因对身体有害吗?深度烘焙咖啡豆咖啡因会减少吗?
Q9一杯咖啡中含多少咖啡因?含量比煎茶和红茶多吗?
Q10不含咖啡因的咖啡是怎么做成的?
Q11咖啡中的苦味是什么?
Q12咖啡中的酸味是什么?
Q13咖啡果实越成熟,咖啡豆真的会越甜吗?
Q14经过烘焙的咖啡豆,为什么会变成茶色?
Q15烘焙生咖啡豆时会有香味出来,这是为什么呢?
Q16咖啡中含有的绿原酸是什么?
Q17咖啡的味道会随时间变化吗?该如何保存原味?
Q18咖啡豆放久了会有哪些变化?
Q19用矿泉水冲泡的咖啡更好喝吗?
【来杯咖啡休息一下】所谓的遮荫树指的是什么?
第三章 如何冲泡出美味的咖啡——咖啡的选购、萃取、研磨、保存
选购方式
Q20咖啡豆和咖啡粉,买哪一种更好呢?
Q21购买咖啡时,选择店铺的关键是什么?
Q22调制咖啡的器具都有哪些?
萃取方式
Q23如何萃取咖啡的成分?萃取的原理是什么?
Q24咖啡会因为冲泡方法的不同,味道也不同吗?
Q25用滤纸滴漏式的方法冲泡咖啡,要注意什么?
Q26咖啡沥干架有几种类型?各自有什么特点呢?
Q27用哪种滴漏式专用水壶好?为什么要按照“の”的样子倒水?
Q28为什么倒入水后咖啡粉会膨胀?如果没有膨胀,是因为咖啡粉不新鲜吗?
Q29如何试用滤纸滴漏式冲泡出口味稳定的咖啡?
Q30法兰绒滴漏式有什么特点?冲泡诀窍是什么?
Q31法式压力壶的咖啡萃取原理和冲泡诀窍是什么?
Q32虹吸式咖啡壶的萃取方法和冲泡诀窍是什么?
Q33怎么正确使用咖啡机?
Q34清澈透明的咖啡代表味道好吗?
Q35意大利浓咖啡的萃取原理是什么?
Q36在家里也可以冲调出专业的意大利浓咖啡吗?
Q37水冲式咖啡的萃取原理是什么?
Q38冰咖啡怎么做才好喝?
研磨方式
Q39为什么要研磨咖啡豆?怎么区别咖啡粉颗粒大小的种类和使用?
Q40研磨咖啡豆有什么技巧?
Q41咖啡磨都有哪些种类呢?
Q42轧辊式咖啡磨的特点和使用诀窍是什么?
Q43平面刀片式咖啡磨的特点和使用诀窍是什么?
Q44锥形刀片式咖啡磨的特点和使用诀窍是什么?
Q45桨叶式咖啡磨的特点和使用诀窍是什么?
Q46我该买哪一种类型的咖啡磨?
保存方式
Q47怎样才能保存好咖啡?
【来杯咖啡休息一下】所谓的咖啡产业的可持续性是什么呢?
第四章 了解咖啡的加工——生豆的处理、烘培、混合、包装
生豆的处理方式
Q48水分越多的生豆,新鲜度越高吗?颜色越绿的生豆,新鲜度越高吗?
Q49咖啡生豆有的色泽亮丽,有的色泽暗淡,对味道有影响吗?
Q50所谓新谷期、陈谷期的豆子是怎样的?
Q51生咖啡豆真的需要清洗吗?
Q52生咖啡豆能够长期保存吗?保存的诀窍是什么?
Q53哪里可以买到生咖啡豆?购买时要注意什么?
烘焙
Q54咖啡从来都是烘焙后饮用的吗?聊一聊咖啡豆的烘焙史吧。
Q55咖啡豆有哪些烘焙程度?烘焙程度不同会让味道产生怎样的变化?
Q56烘焙机是什么样的机器?
Q57烘焙机有几种类型?各自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Q58豆子在烘焙机里是怎么加热的?
Q59烘焙中的豆子会发生什么变化?一次爆、二次爆指的是什么?
Q60烘焙咖啡豆有哪些注意要点?
Q61烘焙机的热源有哪些种类?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Q62炭火烘焙的方法与特点是什么?
Q63怎样选择烘焙机?
Q64让烘焙水平保持稳定的技巧是什么?
Q65产地不同,烘焙时豆子着色的方法也不同吗?
Q66为什么烘焙过的豆子表面会有油脂?
Q67为什么烘焙过的豆子表面有褶皱?
Q68家庭式的烘焙方法与诀窍是什么?
混合
Q69为什么有人会把不同种类的咖啡豆混合到一起?
Q70我对混合方法很困惑,“烘焙前混合”与“烘焙后混合”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呢?
Q71混合式咖啡用“烘焙后混合”的方法制作,味道更香浓吗?
Q72混合式咖啡的命名规则是什么?
包装
Q73咖啡的食用期限是怎么规定的?
Q74咖啡有哪些包装方法?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Q75什么材质最适合包装咖啡?
Q76将刚刚烘焙好的咖啡豆直接密封,为什么袋子会胀得鼓鼓的?
【来杯咖啡休息一下】所谓的“精品咖啡”与“优质咖啡”指的是什么?
第五章 想要了解更多咖啡知识——栽培、精选、流通、品种
Q77栽培咖啡的时候,能够使用农药吗?
Q78有机咖啡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它一定更好喝吗?
Q79咖啡果是怎么变成咖啡豆的?
Q80无论是谁都能够从事咖啡的生产吗?
Q81咖啡的价格是如何制定的?
Q82生咖啡豆是怎么运输的?
Q83进口的生咖啡豆中会掺杂劣质豆和异物吗?
Q84阿拉比卡种里包含哪些品种?
Q85卡内弗拉种里包含哪些品种?
Q86所谓咖啡的“杂交”指的是什么呢?
Q87咖啡还是传统品种的味道更好吧?
参考文献
后记
名词解释
Q1 咖啡豆是豆子吗?咖啡到底是什么样的植物呢?
咖啡豆是将咖啡树果实中的种子烘焙而得的。
咖啡树隶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茜草目茜草科中的咖啡属。而咖啡属的树种约有70多种,其中主要用于商业用途的只有阿拉比卡(Arabica)和卡内弗拉(Canephora)两种。即使是这两种中的卡内弗拉种(Canephora),很多人也不是很熟悉。卡内弗拉种一般被人称之为罗布斯塔种(Robusta),其实,罗布斯塔种仅仅是卡内弗拉种中的一个分支,因为广为人知,所以罗布斯塔种渐渐成为了卡内弗拉种的代名词。
阿拉比卡种占目前咖啡产值的65%,有第皮卡(Typica)、波旁(Bourbon)等众多品种。虽然此品种拥有广受好评的味道,但是却也有易染病害的弱点。摩卡(Moca)、乞力马扎罗(Kilimajaro)、蓝山等都是消费者非常喜爱的阿拉比卡种咖啡中的名牌品种。(参照Q72)
卡内弗拉种占目前咖啡产值中的35%,它的特点是有独特的大麦茶香和比较重的苦味,同时又有较强的抗病性。在1900年阿拉比卡种遭受了严重病害时,卡内弗拉种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除了以上两大品种外,还有利比里卡种(Liberica)等产地在亚洲和西非的品种,这些仅占目前咖啡产值中的1%-2%。
剩下的60多种咖啡树就完全没有商业用途了吗?对于这一点,现阶段我们还不能给出一个肯定的答复。近年来,由于各种生物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其他品种的咖啡树也能够有更多的商业用途。
……
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抱着“看看再说”的心态,毕竟对咖啡的了解仅限于“好喝”和“难喝”。然而,《你不懂咖啡》的魅力是那种让你一旦翻开就放不下的类型。它最让我欣赏的地方在于,它找到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平衡点,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书中那些关于咖啡风味的描述,简直是味蕾的盛宴!它会用各种生动的词汇去形容咖啡的酸、甜、苦、香,让我仿佛能亲身品尝到不同产地、不同处理法的咖啡所带来的独特体验。比如,它会把埃塞俄比亚的耶加雪菲形容成带有柑橘和花香的清新,把巴西的咖啡豆比作坚果和巧克力的醇厚,这种“味道”的描绘太到位了!而且,这本书还融入了很多关于咖啡文化的介绍,从咖啡馆的历史演变,到不同国家喝咖啡的习俗,再到一些有趣的咖啡冷知识,都让我大开眼界。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在品一杯层次丰富的咖啡,每一页都充满了惊喜和探索的空间,让我觉得学习咖啡知识是一件如此享受的事情。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咖啡的态度是“不求甚解”,只知道它能提神,偶尔也会因为它的香气而感到愉悦。但这本书彻底打开了我的新世界大门!《你不懂咖啡》的内容简直太丰富了,简直就是一本浓缩版的咖啡百科全书,而且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呈现的。它不仅仅是罗列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它把那些专业术语都翻译成了我们普通人能听懂的语言,甚至还加入了很多“干货”和“内幕”。比如,它讲到如何辨别一杯咖啡的好坏,那些细微的风味差异到底是怎么来的,以及背后有什么样的种植、处理和烘焙的故事。我以前总觉得手冲咖啡很神秘,很讲究,但书里把它拆解得很清楚,从水温、水流到研磨度,都有详细的说明和建议,还配有清晰的图示,让我觉得在家尝试手冲也不是不可能。更别说它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咖啡的历史文化,从咖啡的起源到它如何在世界各地传播,这些故事都充满了传奇色彩,让我对这杯小小的饮品有了更深厚的理解。这本书让我明白,咖啡远不止是“一杯咖啡”,它背后承载着太多的工艺、文化和故事。
评分天呐,这本书简直是给我这种咖啡小白量身定制的!我之前每次去咖啡店,看着琳琅满目的菜单,什么意式、手冲、冷萃,听着那些陌生的名词,心里就有点打怵。总觉得咖啡是个高深莫测的领域,离我生活有点远。但《你不懂咖啡》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咖啡豆是怎么来的,不同的烘焙程度对风味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要用特定的器具来冲煮。而且,作者讲得一点都不枯燥,用了好多生动的比喻和有趣的小故事,让我感觉就像在跟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聊天。读的时候,我会不自觉地跟着书里的描述去想象咖啡豆在烘焙机里噼里啪啦的声音,去感受不同产地咖啡豆带来的地域风情。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还讲了很多关于咖啡的“范儿”,比如如何在家营造一个咖啡角,如何搭配咖啡和甜点,甚至还有一些关于咖啡礼仪的小常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只会点“拿铁”的门外汉了,而是对咖啡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下次再去咖啡店,我终于可以自信地点单,甚至还能跟咖啡师聊上几句,感觉自己瞬间“升级”了!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简直是一本让人欲罢不能的咖啡宝典。《你不懂咖啡》从最基础的咖啡豆知识开始,循序渐进地带领读者走进咖啡的奇妙世界。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不同咖啡产区的风土人情,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咖啡豆的独特风味。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咖啡处理法的详细介绍,例如日晒、水洗、蜜处理等,每种处理法带来的风味差异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让我仿佛能通过文字去品尝到那些细微的差别。这本书的“有料”之处还体现在它对咖啡烘焙的深入剖析,从浅烘到深烘,不同烘焙程度对咖啡风味的影响被讲解得非常透彻,让我对以后选择咖啡豆有了更清晰的方向。更让人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很多有趣的咖啡文化故事和历史传说,这些内容让原本可能有些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掌握了咖啡的基本知识,还对咖啡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真的受益匪浅。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咖啡的认识非常有限,觉得无非就是苦的、香的,然后加点奶和糖。直到我读了《你不懂咖啡》,我才意识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你不懂咖啡》这本书,简直就是我心目中的“咖啡启蒙读物”!它把咖啡的“有料”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从咖啡豆的种植、采摘、处理,到烘焙、研磨、冲煮,每一个环节都看得明明白白。尤其是一些关于咖啡科学的解释,比如为什么咖啡豆会产生不同的风味,咖啡因对人体有什么影响,作者都用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讲了出来,一点也不枯燥。更难得的是,这本书还非常注重咖啡的“有趣”和“范儿”。它不仅教你如何品鉴咖啡,还分享了许多关于咖啡的有趣故事和历史渊源,让我觉得咖啡的世界充满了魅力。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咖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学会了一些在家制作好咖啡的小技巧,感觉自己好像也能成为一个“咖啡达人”了!
评分“噢!我大概猜不出来。”大兔子笑笑地说。
评分还有送健身带~
评分我可以不吃,不喝,但是我不能不学习
评分看到满减就忍不住囤书,太划算了,不过到货时箱子开了,幸好书没有破损,留着慢慢看
评分快递很快,东西很不错,赞。
评分商品真是很不错,很是实用,也非常的喜欢,日后如果还是在有需要还会再次光顾店家这里,朋友喜欢的也会推荐给她们,店家记得多多给些优惠哦,日后用的好会再来追加评价,希望不要让我失望哦,毕竟是选了很多家才选的店家这里。
评分这本很适合给我这样几乎一无所知的新手扫盲。“快读出版”的书读起来果然够快,
评分日本女性的温柔委婉体现的淋漓尽致
评分不错,性价比很高不错,性价比很高不错,性价比很高不错,性价比很高不错,性价比很高不错,性价比很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