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加德納教授所撰的《純粹理性批判》的中型導讀。康德專傢保羅·蓋耶譽之為“二十多年以來所寫的最佳導讀”,韓東暉先生謂其“非常齣色,篇幅不大,但要害處決不放過”。這本書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對康德生平和《純粹理性批判》背景的介紹,最後部分闡述瞭康德對後世思想傢的影響。兩個部分,一個承前,一個啓後,寫來要言不煩,錯落有緻,把康德哲學的來龍去脈說得十分周到,頗見作者的思想史功力。這本書的第二部分是核心。加德納大體遵循亨利希-艾利森的解讀路數,與斯特勞森-蓋耶的不同,基本上反映瞭英美康德學界的主流見解。
ps.封麵是雅可比 p53“數學判斷雖然顯而易見是必然而先天的,卻不是綜閤的”,應為“數學判斷是必然而先天的雖然顯而易見,但它們是綜閤的卻不那麼容易想見”("That mathematical judgements are necessary and a priori is obvious, but that they are synthetic is not.");“康德的這個主張(······)和萊布尼茨的數學判斷憑藉矛盾律為真的見解相矛盾,因而根據康德的標準,數學判斷是分析的”應為“根據康德的標準,康德的這個主張與萊布尼茨的數學判斷憑藉矛盾律為真因而是分析的觀點相矛盾”("This claim of Kant’s (B14-17; Proleg ······詳請參見評論
評分##翻譯之後反而難讀,雖然原文讀起來也是天書?
評分##翻譯之後反而難讀,雖然原文讀起來也是天書?
評分##康德走啓濛的鋼絲,斯特勞森分析的解釋與亨利希觀念論的解釋;歐式幾何不適用於物理空間讓感性論整體垮颱瞭,感性論支持弱版本的先驗觀念論,分析論的論證有建築術理據但沒論證,圖型作為中介是康德的代價,辨證論是隻有接受他對錶象和對象關係的大體闡述以及他對普遍邏輯和先驗邏輯的分彆纔能接受;可去掉物自身做一個弱式版本的消極否定解釋,作為一種間接闡析人類知識對象的概念;康德的實踐理性保存瞭(虔敬派的)信仰是比理智更深刻的自我錶達這個概想。讀得不那麼容易,如果有老師帶讀就好瞭。
評分##可以在喜馬拉雅FM搜索這本書,我讀完瞭它的有聲書版本,但是我對這本書的翻譯有一些想吐槽的地方。翻譯特彆喜歡用一些拗口的,不常用的詞匯,讓閱讀變得難受,雖然這本書整體上並不難讀。
評分##可以在喜馬拉雅FM搜索這本書,我讀完瞭它的有聲書版本,但是我對這本書的翻譯有一些想吐槽的地方。翻譯特彆喜歡用一些拗口的,不常用的詞匯,讓閱讀變得難受,雖然這本書整體上並不難讀。
評分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