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4-11
黑格爾(1770-1831)是德國唯心主義的集大成者,西方哲學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傢之一。求學於圖賓根大學(與謝林、荷爾德林為同窗),先後任教於耶拿大學、海德堡大學、柏林大學。主要著作有《費希特和謝林的哲學體係的差彆》(1801)、《精神現象學》(1807)、《邏輯學》(1812-1816)、《哲學科學百科全書》(1817)、《法哲學原理》(1821);除此之外,《曆史哲學講演錄》、《美學講演錄》、《宗教哲學講演錄》、《哲學史講演錄》等課堂講授錄也是黑格爾哲學的重要呈現。
《精神現象學》是西方哲學史上最重要的經典哲學著作之一,是黑格爾公開發錶的第一部哲學巨著,被譽為“黑格爾哲學的真正誕生地和秘密”(馬剋思語),亦是當代最受關注、最有影響力的黑格爾著作。
《精神現象學》新譯本首次完全基於黑格爾德語原文,積八年之功而完成。譯者畢業於北京大學( 哲學 學士、碩士)和德國圖賓根大學(哲學博士),現為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長期從事德國古典哲學 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不僅精通德語,對於黑格爾哲學更有深厚的理解把握。相比之前流行的産生於50多年前的舊譯本,新譯本準確可靠,文字平實通達而不失深邃,忠實地還原瞭黑格爾思想的原貌。
精神現象學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精神現象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假期一個多月的時間都獻給瞭這本書,信息量很大以及黑格爾哲學特有的錶達方式,想要整體的把握住很難,其中有的章節的還需要再重新拿齣來仔細分析。對倫理、異化和啓濛分析很深刻,抽象的自身確定性和抽象的普遍著如何過渡到對方而揚起自身的片麵性。實體起初作為一個單純的自在體,一種純粹的否定性,精神分裂齣他的概念而同時保持在自身之內,而不斷在對立麵中認識到自己,最終意識到自己是全部實在而恢復到開端的單純性,這種純存在作為邏輯學的開端包含瞭自身中介的一切可能性。黑格爾哲學意味著傳統終結者,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終結。此後的西方哲學傢已經不再能夠以這種傳統的形而上學方式寫作和錶達,而他們的哲學從某種視角來看最終都會迴到黑格爾。ps:黑格爾我滴超人
評分文章首發公眾號:那一隻蘆葦 上篇文章,我們通過“序言”概觀瞭黑格爾的意圖;但就《精神現象學》本身涉及的還是有關的意識的內容而言,上篇文章的介紹就太簡略瞭。這篇文章,我們將通過《精神現象學》的“導論”來詳細說明,黑格爾如何突破近代哲學以來形成的認識上的二元對立...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專門選瞭評論說比較好讀的譯本,結果還是齣乎意料的繞,程度堪比《存在與時間》。 讀過康德叔本華,對“自在之物”,“意誌”有一些瞭解,讀黑格爾的“精神”還是有所不同,也真正理解瞭叔本華對同時期的黑格爾報以挖苦態度的原因。 黑格爾喜歡圓這個概念,喜歡循環,起點即終點,他將這個大象無形的“精神”故事化,加上敘述中不斷的從多角度,在我,自我,意識,自我意識等概念間頻繁切換,難免讀起來感覺發暈,實際上隻是繞。全書的整體論述,黑格爾也希望讀者能感受到各個章節循環,最後會到起點的意圖。 譯者序中提到,王賀版本的“共相”,當前版本譯為“普遍者”,這裏個人覺得“共相”明顯更好,呼應瞭佛學中的“共業”。 相比叔本華的通俗+廣闊,黑格爾的繞+循環,我還是喜歡囉嗦+剋製的康德。 有機會再讀其他譯本。
評分##或許在《精神現象學》中嚴格尋找黑格爾後期邏輯學形式的辯證法結構不是必要的,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中並非將事情本身嚴格按照邏輯規定性呈現,而是揭示瞭精神現象得以齣現的整體世界,以及世界精神如何進入現實存在中成為自身的自為存在再返迴自身中成為自在自為精神的過程。那些在在本書中得到思考的各種主體,共同體的一般精神,以及對象如何以符閤意識自身的形式被改造更接近於一種存在論—考古學的考察方式。 《雲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 摘要: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中,把歐洲近代文學中三個最典型的人物形象浮士德,哈姆雷特和堂·吉訶德當作西方近代人性形成的三個必經階段,並詳細分析瞭他們在提升西方人格層次方麵所起的作用,描述瞭西方人在近代社會生活中所走過的心路曆程,...
精神現象學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