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语 心理师疗愈实例

心之语 心理师疗愈实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宏?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心理咨询
  • 心理治疗
  • 案例分析
  • 情绪管理
  • 人际关系
  • 自我成长
  • 心灵疗愈
  • 焦虑
  • 抑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普及出版社
ISBN:9787110095157
版次:1
商品编码:1229550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392
字数:31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从心理医学角度出发,旨在通过医治心理病患具体过程的再次呈现,给人们带来有益的启迪。书中每个案例的处理,都从心与身整体思考,从人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关系思考,从人的出生成长过程思考,应用顺势的全方位对治,使每个有缘的人重新回归到健康,愉悦地活好自己,也给家庭、社会带来温馨祥和。

作者简介

郭宏 山西医科大学医院、临床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学会全国委员,山西省心理卫生协会名誉理事长,山西省医学会行为学会主任委员。研究领域涉及心身医学、行为医学、心理卫生学等。在临床方面践行“本土化”全方位的诊断及顺势治疗,重视康复与预防,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函授大学为基础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

内页插图

目录

婚姻家庭篇腾 飞 3
游园惊梦 7
老人和猫 11
红地毯 14
蝶 变 16
喜 娘 22
哭 坟 26
血给他快感 31
我爱我家 45
忧郁公主 52
夫妻是内衣 58
绽放心灵 陪伴成长 61
愤怒的小鸟 66
| 目 录 |婆媳之间 70
傻女子 74
寄养小公主的烦恼 77
复仇者 80
卧轨的医生 84
莘莘学子篇
瑞雨润心田 91
迷踪寻根 93
“CEO” 97
回 归 99
铁链下的女孩 103
圆 梦 106
酒干倘卖无 109
我是双重人格吗 112
“恋物癖”的男孩 115
文身的女孩 118
画红房子的女孩 124
我不是坏女孩 127
窗外的呼叫声 136
“鬼节”撞鬼 143
独木桥 152爸爸,你在哪里 162
父亲,以谦卑的心陪伴生命 166
艰难的抉择 169
英语课代表 172
与你共舞的日子 176
期 望 182
攀 登 185
恋 情 190
竞 争 193
羽翼丰满,却难飞 196
爱要大声说出来 200
青春的脚步如此沉重 202
举世皆浊我独清 204
我到底在怕谁 207
仰望自己 211
男孩的苦恼 215
大学,是我心中的天堂吗 218
血的教训 223
独行女侠 230
应对疾病篇
杯弓蛇影 239白色恐怖 241
复 苏 244
分心术 246
奇 葩 251
梦 鬼 254
重 生 258
七儿的故事 262
大声说出来 266
黑 蒙 268
悠悠情未了 270
反 思 274
“偷”药 276
阻 抗 279
“感谢主” 283
风铃样摇头 285
咯咯发声为哪般 287
孤独的心灵 290
我爱“罗拉” 296
生起感恩的心 310
职场生涯篇
戏剧人生 317天 怒 321
轮椅上的英雄 327
梦中的呻吟 330
武术、按摩、心理链接 332
茶道与人道 334
敲墙入睡的女人 336
侄女的去世 341
戴草帽的人 343
放不下的职位 351
上下级 357
你相信命吗 360
亲亲,我的紫叶草 363
玉兰花开香我心…… 371
断奶…… 378
心之语:疗愈心灵的深度探索 这并非一本枯燥的理论手册,也不是冷冰冰的案例集锦。《心之语:心理师疗愈实例》 是一次深入灵魂的同行之旅,一场关于理解、接纳与重生的细腻描摹。它以最真实、最动人的笔触,为你揭示那些隐藏在寻常生活下的心绪波澜,以及心理咨询师如何在迷雾中点亮希望的灯塔。 一、 窥探心灵的幽深角落: 本书将带领你走进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故事,这些故事并非遥不可及的传说,而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经历的内心挣扎。你会在其中看到: 被困顿压抑的灵魂: 那些被童年创伤、原生家庭的阴影、或是人生重大变故所裹挟,久久无法挣脱的痛苦。主人公们或许表现为难以启齿的焦虑、挥之不去的抑郁、无法维系的亲密关系,或是对自我价值的深深怀疑。他们的内心世界,如同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充斥着荆棘与黑暗。 被误解和孤立的情感: 亲子之间的隔阂、伴侣间的沟通障碍、朋友间的疏离,以及在社会群体中感受到的格格不入。这些情感的失语,让个体感到孤独无援,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壁垒所隔离,无法与他人建立真正的情感连接。 迷失方向的生命旅程: 面临职业选择的困惑、人生目标的迷茫、或是对自身存在意义的拷问。在人生岔路口,有些人会感到无所适从,如同在大海中失去航向的船只,焦虑与不安如影随形。 潜意识的暗流涌动: 那些我们未曾觉察,却深刻影响我们行为模式和情感反应的内在动力。梦境、潜意识的防御机制、以及被压抑的欲望,都可能在不经意间拨动我们心弦的琴弦,引发意想不到的反应。 这些故事并非单一的模式,而是以千姿百态的形式呈现在你面前。心理师在这里,如同一个技艺精湛的侦探,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人文关怀,层层剥茧,探寻问题的根源。 二、 疗愈的艺术:一次温暖而坚定的同行: 《心之语》 最宝贵之处,在于它不只是呈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如何”解决问题。它并非提供一套僵化的“标准答案”,而是展现了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一个充满信任、理解和接纳的动态过程。 建立连接的桥梁: 咨询师如何以一种安全、不评判的态度,倾听来访者的痛苦,让他们感受到被看见、被理解。这种真诚的连接,是疗愈的起点,是信任的基石。你会看到,仅仅是有人愿意静静地倾听,就足以卸下许多沉重的包袱。 洞察内在的智慧: 通过一次次深入的对话,咨询师引导来访者去审视自己的思维模式、情绪反应和行为习惯。这些引导并非直接的“指点”,而是通过提问、反思、重构等方式,帮助来访者自己去发现问题所在,并找到新的视角。 触碰情感的深处: 疗愈并非是压抑或遗忘,而是去勇敢地面对和处理那些被回避的情感。书中会展现,咨询师如何帮助来访者安全地释放压抑的愤怒、悲伤、恐惧,并在情感的宣泄之后,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与释然。 重塑自我认知: 许多内心的困顿源于对自我的负面认知。咨询师通过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自身的优点、价值和潜能,挑战那些不合理的信念,逐步建立起更健康、更积极的自我认同。这就像是给内心的一颗种子,浇灌养分,让它得以茁壮成长。 发展应对的工具: 疗愈的目标是 empowering 来访者,让他们具备独立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书中会穿插一些实用的心理技巧和应对策略,这些并非“速成法”,而是需要通过实践和反思来内化的能力,例如情绪调节、认知重构、沟通技巧的提升等。 告别过去,拥抱现在: 疗愈不是要抹去过去,而是要理解过去,并从中汲取力量。咨询师会帮助来访者处理过去的创伤,放下不必要的内疚和悔恨,从而能够更轻松地活在当下,并积极地规划未来。 三、 触及生命的温度与深度: 《心之语》 并非只面向那些正在经历心理困扰的人。它更是一本写给所有渴望理解人性、探索自我、并提升生命品质的读者的书。 提升同理心: 通过阅读这些真实的故事,你将更能理解他人的不易,更能体会到不同个体在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复杂心路历程。这会让你在人际交往中,变得更加包容、更加有爱。 认识心理健康的真谛: 心理健康并非是“没有问题”,而是在面对问题时,拥有积极应对的能力。本书将帮助你打破对心理咨询的刻板印象,认识到它是一种关怀自我、提升生命质量的有力途径。 自我觉察的镜子: 在这些故事中,你可能会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些主人公的经历,或许能触动你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你对自身问题的反思。这就像一面镜子,让你更清晰地认识自己。 生命的韧性与希望: 尽管书中描绘了许多令人心碎的时刻,但最终,它传递的是一种强大的生命韧性和对未来的希望。你会看到,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人性的光辉依然能够闪耀,疗愈和成长永远是可能的。 《心之语:心理师疗愈实例》,是一场关于“心”的深度对话。它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承载着最深刻的情感力量,引领读者踏上一段自我发现、自我接纳、并最终走向内心平和的旅程。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温暖的邀约,邀请你一同聆听心之语,感受疗愈的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心理咨询的了解非常有限,总觉得那是离我很遥远的事情,似乎只有那些“出了大问题”的人才会去寻求帮助。但《心之语:心理师疗愈实例》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看到了心理咨询的普适性和重要性,它不仅仅是解决危机,更是一种自我探索和成长的旅程。 书中描绘的那些案例,很多情节我都似曾相识,仿佛就是我身边朋友的影子,甚至偶尔也能在自己身上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比如,书中关于“完美主义”的讨论,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对事情过于苛求、害怕失败的心理根源。我常常因为达不到自己设定的高标准而焦虑不安,甚至因此放弃了很多机会。而心理师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帮助来访者认识到,适度的“不完美”并非洪水猛兽,反而可能带来更多的自由和创造力。 让我感到尤其温暖的是,书中展现的不仅仅是心理师的专业技巧,更是他们对来访者的那份深深的同理心和关怀。他们如同静默的倾听者,又似智慧的引路人,用最真诚的态度,陪伴来访者穿越内心的黑暗。我能感受到,每一段疗愈的背后,都凝聚着心理师无数的心血和付出。这本书让我对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充满了敬意,也让我看到了,原来改变是可以如此温柔而有力量的。

评分

拿到《心之语:心理师疗愈实例》这本书,我最先被吸引的是它的书名。“心之语”,多么温柔而富有力量的表达,仿佛能直接触碰到内心深处那些难以言说的情绪和困惑。而“心理师疗愈实例”,则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它不是泛泛而谈的理论,而是扎根于真实案例,展现了心理咨询师如何用专业、耐心和智慧,引导个体走出阴霾,重获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在我翻开书页的那一刻,我便被带入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每一位来访者,都带着各自独特的生命轨迹和深藏的伤痛,他们或因为原生家庭的羁绊而束缚了前进的脚步,或因为人际关系的失衡而饱受煎熬,亦或因为内心的迷茫而找不到方向。作者并没有将这些案例描绘得过于戏剧化,而是以一种细腻、写实的笔触,展现了他们在咨询过程中的挣扎、困惑、期待,以及最终的点滴进步。 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个关于“原生家庭”的案例。那位来访者,即便已经成年,却依然被父母不恰当的控制和评判所困扰,导致她难以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也无法在亲密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心理师通过一次次的对话,引导她回顾过往,理解父母行为背后的模式,并帮助她重新界定自我边界,学会独立思考和表达。看到她从最初的抗拒、怀疑,到逐渐接受,再到最终能够坚定地为自己发声,那种变化是如此真实而令人振奋。这本书让我明白,原生家庭的影响固然深远,但并非不可改变,通过积极的心理疗愈,我们完全可以打破那些无形的枷锁,拥抱属于自己的幸福。

评分

《心之语:心理师疗愈实例》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用一个个真实而深刻的案例,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以及心理咨询所能带来的改变。 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亲密关系中的冲突处理”的内容。很多情侣或夫妻在相处过程中,都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矛盾和冲突,如果处理不当,这些冲突就会像一颗颗定时炸弹,最终摧毁一段感情。心理师通过分析案例,教导人们如何有效地沟通,如何理解对方的立场,如何在冲突中找到共赢的解决方案,从而建立更健康、更长久的亲密关系。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那些令人不适的细节,而是以一种客观而富有洞察力的视角,去展现问题的发生和解决的过程。这种真实性,使得书中的建议更具指导意义。它让我明白,良好的亲密关系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去经营和维护的。

评分

我一直认为,心理学是一门深奥的学科,充满了各种晦涩难懂的理论。但《心之语:心理师疗愈实例》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心理学的智慧融入到真实的生命故事中,让我对心理咨询有了全新的认识。 书中有一段关于“创伤疗愈”的案例,让我深感震撼。那些曾经遭受过巨大创伤的人,他们的内心往往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让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饱受困扰。心理师并没有试图抹去或否定这些创伤,而是以一种非常谨慎和温柔的方式,陪伴来访者去面对,去理解,去整合这些经历,最终帮助他们从创伤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拾生活的勇气。 这种疗愈的过程,绝非易事,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耐心。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通过专业的心理支持,那些曾经破碎的心灵,是有可能被修复,被治愈的。这种力量,让我对人性充满了敬畏。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对于“心理咨询”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影视剧的夸张描绘,觉得那是一种充满神秘感甚至有点戏剧化的过程。然而,《心之语:心理师疗愈实例》这本书,用最朴实、最真切的方式,展现了心理咨询的日常与核心。 书中有很多关于“人际关系”的案例,让我感同身受。我们每个人都活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中,亲情、友情、爱情、职场关系,这些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我曾因为不擅长沟通而错失了很多机会,也因为不懂得如何处理冲突而饱受困扰。这本书中,心理师通过引导来访者理解彼此的需求、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设定健康的边界,帮助他们修复破裂的关系,建立更和谐、更令人满意的社交圈。 最让我触动的是,书中展现的不是“谁对谁错”的评判,而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包容。心理师始终以一种非评判的态度,去倾听和理解每一位来访者,帮助他们看到问题的本质,并找到解决之道。这种“看见”的力量,本身就是一种疗愈。

评分

《心之语:心理师疗愈实例》这本书,如同在静谧的夜晚,点亮了一盏盏心灯,照亮了我曾经迷茫和困惑的心路。它不是教条式的灌输,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故事,展现了心理咨询的温度与力量。 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焦虑症”的讨论。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焦虑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情绪。很多人都会在考试、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感受到强烈的焦虑,这种焦虑感一旦失控,就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心理师在书中展示了如何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多种方式,帮助来访者识别焦虑的触发因素,学习应对策略,并逐步建立起对焦虑的掌控感。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将焦虑症描绘成一种无法战胜的疾病,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可以理解和管理的心理状态。通过心理师的引导,来访者学会了如何与焦虑共存,甚至将其转化为成长的动力。这种积极的态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评分

《心之语:心理师疗愈实例》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用娓娓道来的方式,引导我走进内心深处,探索那些被遗忘的角落,拥抱那些不曾被看见的情感。 书中有一部分关于“自我价值感”的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人都会面临“我不够好”的困扰,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配拥有幸福。这种低自我价值感,会像一道无形的墙,阻碍我们前进的步伐,让我们在各种机会面前望而却步。心理师通过一系列的互动,帮助来访者挖掘自身的闪光点,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并非由他人的评价或物质的成就决定,而是源于其本身的存在。 看到来访者从最初的自卑、自我否定,到逐渐建立起自信,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追求自己的梦想,这种转变是如此励志。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自信不是来自外部的肯定,而是来自内心的认可。而这种内心的认可,是可以被培养和建立的。

评分

《心之语:心理师疗愈实例》这本书,在我阅读的过程中,常常让我产生一种“原来是这样”的恍然大悟之感。它以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转化为一个个 relatable 的故事,让我更容易理解和吸收。 书中关于“抑郁症”的描述,尤其触动了我。我身边的一些朋友就曾饱受抑郁症的困扰,但我之前对于这种疾病的理解非常有限,甚至存在一些误解。这本书通过真实的案例,向我展示了抑郁症患者内心的痛苦,以及心理咨询在帮助他们走出黑暗的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让我感到非常温暖的是,书中强调了“陪伴”和“理解”的重要性。心理师并没有急于给来访者“治愈”,而是耐心地倾听,用真诚的共情去理解他们的感受,并给予他们无条件的支持。这种陪伴的力量,是任何药物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

拿到《心之语:心理师疗愈实例》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细腻的笔触和温和的语气所吸引。它不像一些心理学书籍那样,充斥着冰冷的理论和专业的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个关于心灵成长的故事。 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职业选择与生涯规划”的案例。很多人在面对职业选择时,会感到迷茫和困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去实现。心理师通过引导来访者深入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价值观,并帮助他们分析现实的职业市场,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书中强调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而是持续的自我探索和调整。即使在选择了职业方向后,也依然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这种务实的态度,让我在面对自己的职业困惑时,不再感到那么焦虑和无助。

评分

《心之语:心理师疗愈实例》这本书,就如同它书名所暗示的那样,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内心世界的窗户。它没有艰涩的理论术语,也没有空洞的口号,而是用一个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展现了心理咨询的实际过程和疗愈的力量。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情绪管理”的探讨。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被各种负面情绪所困扰,比如愤怒、焦虑、悲伤,却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处理它们,往往让情绪像失控的野兽一样吞噬我们的理智。书中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示了心理师如何引导来访者识别、接纳、理解自己的情绪,并找到健康的释放方式。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巧,比如如何觉察身体的信号,如何运用呼吸法来平复心情,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来重塑思维模式。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让我看到了希望。看到那些曾经被情绪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来访者,在心理师的帮助下,逐渐找回内心的平静和力量,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这种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漫长的自我探索和努力。但是,这本书告诉我,只要我们愿意去面对,去寻求帮助,改变是真实存在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