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小技巧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与他人更好地相处。换句话说,就是能帮助我们chao越他人。
本书从情场、职场、办事、社交、说话、销售、管理、谈判等多个方面,详细讲解不同领域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的方法,语言生动简洁,讲述透彻全面,相信每个读者都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方
法,更好地为人处世。
牧之,师大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现为某心理学研究机构负责人,长期在北晚、中青报、读者、知音等报刊杂志发表专栏文章。著有《心理学与你的生活》《微表情心理学》《做自己的心
理医生》《这些事不必找心理医生》《怪诞心理学》《重口味心理学》等畅销图书。
辑一 处世心理学:人情练达,处世无忧
第 1 章 处世要学会恰到好处的适度原则 / 003
逾越极限,适得其反 / 003
言多必失,请勿授人以柄 / 005
把握分寸,一次错误只能给一次批评 / 008
依据对方脾气,把握交往的度 / 010
切忌无极限的愤怒 / 013
第 2 章 不强出头,才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 017
避开强势,以柔克刚 / 017
示弱一时,赢得一世 / 018
人在屋檐下,一定要低头 / 020
别被自己的锋芒刺到 / 022
人要学会韬光养晦 / 025
第 3 章 由外貌到内心的识人技巧 / 028
从表情窥破他人内心 / 028
从眼睛看到他人心灵 / 031
别被“一眼”所迷惑 / 034
衣着能暴露一个人的本性 / 035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037
第 4 章 巧妙化解他人敌意的方法 / 042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 042
不碰触别人的痛处 / 043
避开矛盾的焦点 / 044
偶尔暴露小缺点 / 045
辑二 生活心理学:千万不要忽视人生小细节
第 5 章 遇事反求诸己,时刻做好的自己 / 049
品德是决定形象的关键 / 049
用美好的品质修饰能力的不足 / 051
首因定律能影响一个人的决断 / 053
利用近因效应终善其身 / 055
使用敬语和谦词 / 056
清爽的外在形象为你加分 / 058
认清自我,秀出独特的自己 / 060
第 6 章 细处着眼,小处着手,细微处见真章 / 064
关注细节,不要让成功毁在细节上 / 064
领悟蝴蝶效应,从微小处识别人心 / 066
不修补一扇窗,就会有更多扇窗被砸烂 / 068
遇到问题要及时矫正和补救,能避免发生更大的问题 / 069
不要让坏习惯滋生 / 071
第 7 章 做到这些,喜欢你的人就会多起来 / 074
从对方的心理需求着手 / 074
表达出你的喜爱之情 / 076
大忌直接说“你错了” / 078
抢先承认错误,才是明智的做法 / 080
想得到尊重,就尽可能地尊重他人 / 082
增加见面的次数,关系会变好 / 084
对别人表示关心,能赢得友情 / 086
自制力是你的力量之源 / 086
辑三 情场心理学:让你爱的人也爱你的秘密武器
第 8 章 让心仪男神如痴如醉的攻心术 / 093
识破男人的“花言巧语” / 093
善解男人的心意 / 095
不动声色地“耍诡计” / 096
软硬兼施,让“猎物”无处可逃 / 098
柔声细语征服男人心 / 100
温柔是你的制胜法宝 / 102
保留一点神秘感 / 104
第 9 章 让心仪女神温顺体贴的攻心术 / 107
利用时间的变化 / 107
如何二者选择其一 / 108
创造“偶然”的机会 / 110
找出值得赞美的地方 / 111
该道歉时就道歉 / 113
辑四 职场心理学:让你轻轻松松混职场
第10章 如何让领导器重你提携你 / 117
领导面前“会说话” / 117
与领导进行良好的沟通 / 119
帮助老板完成目标而不是争辩对错 / 120
尊重和支持你的老板 / 121
为领导排忧解难 / 123
学会替领导挡驾和解围 / 124
记住:是领导在拿主意 / 125
低姿态提建议,赢得上司的关注 / 127
虚心地接受领导的指导和批评 / 129
提升自己,做老板需要的人 / 131
第11章 如何让同事喜欢你帮助你 / 134
试着成为受欢迎的人 / 134
不做团队里的“异类” / 136
不做没有意义的争论 / 139
对同事的态度恭敬些 / 140
有功劳时应与大家分享 / 142
让同事说出自己的成就 / 144
多同流,少合污 / 146
尽量远离流言蜚语 / 148
辑五 办事心理学:事半功倍才是硬道理
第12章 面对苦难,勇于开口求助 / 153
求助方式有技巧 / 153
别怕给朋友添麻烦 / 155
平时多烧香,急时有人帮 / 156
第13章 眼泪和微笑是好的武器 / 158
用眼泪打动人心 / 158
用眼泪表现真情与淳朴 / 160
用眼泪冲垮他人的心理防线 / 161
微笑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 / 162
笑容是制服愤怒的法宝 / 164
以“笑”坦然面对困境 / 166
第14章 求人办事的不败定律 / 168
兴趣、利益诱惑法 / 168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 169
利益均沾,一荣俱荣 / 171
投其所好,巧灌“迷魂汤” / 172
满足对方的欲望 / 175
要想办成事,好事换事 / 176
有“礼”走遍天下 / 178
第15章 以真情打动他人的心 / 181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 / 181
为人置梯,以德报怨 / 183
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 / 184
以真情争取他人的理解 / 186
富有激情才能感染人 / 188
经常进行感情投资 / 189
辑六 社交心理学:会交际走遍天下都不怕
第16章 以心换心,吸引人脉 / 193
利用从众心理,故意制造群龙之首 / 193
利用心理暗示,使他人按照你的意愿行动 / 195
巧用禁果效应,吸引对方注意力 / 197
驱赶领头羊,控制整个羊群 / 200
利用负债心理,让他人回报你更多 / 202
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使他人满足你的期待 / 204
利用人的对比心,诱使他接受你的要求 / 207
利用人的好胜心,激发他人斗志和勇气 / 209
第17章 以心观心,洞察人性 / 212
跳出心理定式,用新眼光看待对方 / 212
利用投射心理,洞悉他人心境 / 215
摘掉光环,警惕晕轮效应 / 217
慧眼识英雄,看出对方的闪光点 / 218
通过观察对方的交际圈来了解对方 / 220
洞察对方性格类型,调整交际策略 / 222
第18章 打感情牌,情感征服 / 226
巧用移情效应,建立双方感情 / 226
留出空白,让交往更深入彼此的心 / 229
先抑后扬,更易得到对方好感 / 231
谨慎警醒,防人之心不可无 / 234
利用共性心理,踏入他人心门 / 236
给人留面子,获取其感激之心 / 239
辑七 说话心理学:成也一句话,败也一句话
第19章 有理有据,对方才能心服口服 / 243
以理套理,无懈可击 / 243
数据牌说服力强 / 244
讲道理需要把握佳时机 / 245
运用南风效应,温暖说服对方 / 246
第20章 如何让“废话”变得有意义 / 249
“废话”是相处的调味品 / 249
礼多人不怪,寒暄不可省 / 251
话要“废”到点儿上 / 254
幽默是语言中的“佳调料” / 255
自嘲自讽,创造轻松交际环境 / 260
第21章 交谈就是要让对话的人喜欢 / 262
对方讲话时不要插嘴 / 262
激起对方的说话欲望 / 264
说别人感兴趣的话,打开沟通之门 / 265
恰当发问,诱导他人说出你想要的信息 / 268
辑八 销售心理学:没有卖不掉,只有不会卖
第22章 激发客户的购买欲望 / 273
开拓潜在客户的方法 / 273
满足客户好奇心,赢得其对产品的青睐 / 276
制造短缺假象,促进购买期望 / 279
客户心底潜藏着对商品的占有欲 / 280
用语言调动客户的想象力 / 282
用触感让客户参与其中 / 284
把心理预演变成真实 / 286
营造一种有利的说服情境 / 286
第23章 了解客户,迎合客户 / 289
你需要一个引路人 / 289
学会揣摩客户的心理 / 290
充分了解客户的每一方面 / 292
借助“相术”来了解客户 / 294
从细节判断客户的购买力 / 296
识别“两栖”类消费者 / 298
使用让客户高兴的字眼 / 299
第24章 成交之后,仍要维护销售关系 / 301
你的客户为什么在流失 / 301
维系老客户比赢得新客户更重要 / 302
用心去爱你的客户 / 303
关系好也要多做感情投资 / 305
不断满足客户的“感性需求” / 306
为客户提供跟踪服务 / 307
让“将来的客户”也满意 / 308
客户的抱怨就是你的动力 / 309
辑九 管理心理学:想用对人,要先会用人
第25章 领导激励下属出成绩的方法技巧 / 313
使用积极性的字眼 / 313
使用激将法 / 314
攻人之恶思其堪受,教人之善使人可从 / 316
鼓励使人积极,训斥使人消沉 / 318
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 / 320
善用赞扬激励自己的下属 / 321
谨慎批评,不要因批评招致怨愤 / 323
第26章 管理方式决定了团队业绩 / 327
疏导是治理拥塞的根本 / 327
让员工把不满说出来 / 328
走动管理法,善于发现问题 / 331
制造威慑气势 / 333
设立竞争对象 / 334
领导要树立“接受”形象 / 335
第27章 让下属从心里认同,就是优等的管理理念 / 338
得人心者得天下 / 338
善于“攻心”,使人“内心喜悦” / 339
管理大师首先是心理大师 / 342
让员工“心灵快乐” / 345
让员工为“幸福”工作 / 348
辑十 谈判心理学:赢在套路
第28章 谈判要把握开局之际 / 353
占据开局优势地位 / 353
先肯定谈判对手 / 354
对首次报价表示惊讶 / 355
创造良好的谈判气氛 / 356
第29章 在谈判中使用小技巧 / 359
用期限逼迫对方就范 / 359
把握好让步的策略 / 361
适时适度地示弱 / 364
倾听谈话中的有用信息 / 367
逾越极限,适得其反
俄国作家克雷洛夫写过一篇著名的寓言,叫《杰米扬的鱼汤》。大意是:杰米扬十分好客,有一天,一位朋友远道来访,杰米扬非常高兴,亲自下厨烧了拿手的鱼汤来招待朋友。朋友喝了一碗,感到很满意。杰米扬劝他喝第二碗。第二碗下肚,朋友有点嫌多了,但觉得还能接受。可杰米扬没有觉察,仍然一个劲地“劝汤”,第三碗、第四碗……朋友终于忍无可忍,丢下碗拂袖而去。
这个寓言故事也正是答案: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超过限度。鲜美的鱼汤无疑是佳肴,但过了量,就会适得其反。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当人过度的时候,适意的东西也会变成不适意的东西。”这种刺激频率过多,强度过大,和作用时间过长而引起心理不耐烦或反抗的现象称为“超限效应”,它早来源于马克·吐温的一个故事。
美国人有个习惯,星期天去教堂听牧师讲道,松弛一下平日绷得太紧的神经,以净化自己的心灵,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好让新的一周有一个新的开始。
因此,每到星期天,当镇上的教堂钟声响起时,人们便会陆陆续续地朝着教堂走去。牧师是这里的主角,他负责讲解诸如为什么事情募捐,不要大声吵闹,不要发牢骚,不要背后说别人坏话,不要歧视弱者,不要逃税,爱清洁,爱思考,谦让,爱护公物等主题。虽然牧师讲述的都是上帝的旨意,但却是每个人都能听得懂的浅显道理。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去教堂听牧师布道,但是几乎每家都有信教的人。一人影响多人,一代传授一代。
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刚开始的时候,他看着牧师站在那里手扶讲台滔滔不绝,不仅演讲的内容十分丰富,而且肢体语言也表达得淋漓尽致。
于是,马克·吐温觉得在募捐的时候,自己一定要比别人多捐两倍,来表示自己对这位牧师的尊重和支持。
然而,牧师在那里已经讲了40多分钟,却依旧没有要结束的迹象。这让马克·吐温有些不快。又过了近30分钟,牧师的演讲依旧没有结束。马克·吐温有些生气了,觉得他这样做只是在耽误大家宝贵的时间。于是,他决定在募捐的时候,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于是马克·吐温生气地决定,自己一分钱也不会捐,真是太过分了。结果,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了。当牧师端着募捐箱来到马克·吐温面前的时候,由于气愤,马克·吐温不仅一分钱未捐,而且,他还从箱子里偷了2美元。
这个故事非常形象地告诉人们:重复、冗长地讲解一件事情,会使人从初的接受到不耐烦,后产生反感、讨厌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屡见不鲜,你经常会看到类似的现象:一位妈妈三番五次地对孩子说“你要把你的屋子收拾干净”,可孩子将妈妈的话当作耳旁风,屋子杂乱依旧;妻子不知疲倦地提醒丈夫“你该戒烟了”,可丈夫依然吞云吐雾……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就是刺激过多、过强、过久,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引起了人们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情绪,使事物朝相反方向发展。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个体的心理在接受任何刺激时,无论是正面的、负面的,甚至是个体正在向往的刺激,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超出了心理承受的限度,就会产生一种倾向于逃避的心理反应。这是人类出于自然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反应,称为“超限逆反”,也就是俗称的心理饱和现象。
“饱和”原本是化学中的概念,比如将糖加入水中会溶解,如果糖放的数量超过了某种限度,就不再溶解,这就叫作饱和。心理饱和则是指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
一般而言,反复虽是增强引导效果的手段,但同样的刺激物强度过大,刺激时间过长,就容易引起对象反应性质的变化。追求多样化和丰富性是人的先天倾向,呆板单一的方式容易使人产生厌恶和反感的情绪。当抵达大脑皮层的信号刺激达到一定程度,超过大脑皮层的信息处理能力时,大脑皮层就会表现出对信号的抵制,产生逆反和抗拒。
古人云:“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感官在接受外界的刺激时,也有一个适应过程。感官的适应可以使感觉性提高,也可以使感觉性降低。一般来讲,在强烈的刺激持续作用下感觉会降低,只有在弱刺激的作用下感觉才会提高。在这里,并不是越多越好,越强越好。
有一次,一位乐师被一个大富翁请到家中表演,其中有一曲音乐令富翁心旷神怡。富翁很高兴,心想这世上竟有如此美妙之声,便对乐师说:“如果你能留下来,天天为我演奏这首曲子,我便可以长期雇用你,给你终生的报酬是百亩良田。”乐师接受了富翁的条件,留了下来。于是,每天天一亮乐师就给富翁演奏那首曲子,直到熄灯睡觉。一开始富翁还沉浸在愉悦的心情里,可是三天三夜后,富翁有点烦了,到了第四天,富翁受不了了。到了第五天,再听到这首曲子,不但感受不到那优美的韵味,反而全都变成了令他烦躁不安的噪音。无奈,富翁只好把乐师打发走了。
当逾越了极限的时候,不管多么美妙的事物都会令人厌烦。做人做事也是这样,过度的追求很容易让自己卷入心理饱和的漩涡。所以,你一定要清楚临界点在哪里,任何时候都要注意不要做过头。
这本书的标题,特别是“玩的就是心理学”,简直太有吸引力了。我一直觉得心理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问,但很多时候,学习过程会显得有些枯燥乏味。这本书的标题却传递出一种轻松、有趣的氛围,仿佛在邀请我加入一场关于理解人心的游戏。“阅人阅己阅社会,读人读意读微妙”,这几个字简直就是我的“救命稻草”。我渴望能够提升自己在这几个方面的能力,尤其是“阅人”,因为我常常在与人交往中感到力不从心,看不透对方的真实想法。“洞察老板同事朋友客户的内心世界”,这句话更是直击我的痛点。在职场上,我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老板的意图,与同事建立更和谐的关系;在生活中,我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我的朋友,维系更真挚的情感;与客户的沟通,我更希望能精准把握他们的需求。“读人读意读微妙”,这几个字更是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解读那些隐藏在言语和表情背后的“意”和“微妙”之处的方法。而“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个说法,也让我对书中可能涉及的更深层次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是否会探讨一些非传统的思维模式,以及我们如何去理解和欣赏那些与众不同的人?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贴近生活的案例,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清晰地呈现出来,让我能够真正做到“玩”转心理学,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更能深入地认识自己,并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更加自信地前行。
评分这书名真是太有意思了,直接戳中了我的“痛点”!“玩的就是心理学”,这不就是我一直想学的吗?我总觉得,生活中很多事情,无论是工作上的沟通,还是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都离不开一个“心理”二字。特别是“阅人阅己阅社会”,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个万能钥匙,能打开人心的秘密花园,也能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这个世界。我尤其好奇“洞察老板同事朋友客户的内心世界”这一部分。想想看,如果我能知道老板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能明白同事那些话背后的真实含义,能看穿朋友是不是真心对待我,甚至能摸清客户的需求,那该多好啊!这不仅能让我在工作上如鱼得水,也能让我在生活中少走很多弯路。而且,“读人读意读微妙”,这四个字简直是点睛之笔。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的言语和行为,却忽略了其中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意”和“微妙”之处。我期待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去捕捉那些不易察觉的信号,如何理解那些言外之意,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当然,“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个说法也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它似乎暗示着,那些与众不同、甚至有些“离经叛道”的思想,可能隐藏着非凡的智慧。我希望这本书能探讨这些特殊的思维模式,让我们学会欣赏和理解这些“不一样”的存在,甚至从中获得启发。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位智慧的长者,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指引我探索人心的奥秘,修炼内心的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特别是“玩的就是心理学”,瞬间点燃了我对心理学的热情。我一直觉得,心理学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但很多时候,学习过程会显得有些枯燥。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本有趣的游戏手册,让我可以在快乐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副标题“阅人阅己阅社会,读人读意读微妙”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特别渴望能够学会“阅人”,看穿他人行为背后的动机,理解他们微妙的情绪变化,从而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洞察老板同事朋友客户的内心世界”,这句话简直说出了我的心声!想象一下,如果我能知道老板为什么布置这个任务,同事为什么会这样说话,朋友为什么会做出某个决定,甚至客户的需求到底是什么,那该是多么大的优势!“读人读意读微妙”更是精准地概括了这项能力的核心。我希望这本书能教我如何去解读那些隐藏在言语和表情背后的信息,理解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微妙”之处。而且,“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个说法,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它是否会探讨那些不被世俗理解的独特思维,以及我们如何去欣赏和理解这些与众不同的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结合实际的案例,将心理学的知识融入生活,让我能够真正做到“玩”转心理学,成为一个更懂得理解他人、更善于与人沟通的人,并从中获得更深层次的自我认知和对世界的洞察。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着实把我吸引住了,感觉就像一个宝藏的入口,里面隐藏着各种解读人心的秘籍。我一直对心理学充满好奇,尤其是在人际交往方面,总觉得很多时候自己就像一叶扁舟,在茫茫人海中漂泊,抓不住他人情绪的脉搏,也看不透自己内心的波涛。这本书的副标题更是精准地戳中了我的痛点——“阅人阅己阅社会,读人读意读微妙”。这不就是我一直渴望获得的技能吗?能够理解老板的意图,洞察同事的真实想法,看穿朋友的言外之意,甚至和客户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还有那一句“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更是吊足了我的胃口,让我好奇书中是否会探讨那些不被世俗理解的独特思维模式,以及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而不是空泛的理论。我期待它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我穿梭于错综复杂的人心迷宫,教会我如何识别那些不易察觉的微表情、肢体语言,如何理解那些潜藏在话语背后的真实动机。我想知道,当别人说“没事”的时候,他们真的没事吗?当老板皱眉的时候,是真的对工作不满意,还是有什么别的原因?朋友的鼓励,是真心实意,还是出于礼貌?客户的拒绝,是产品的问题,还是沟通的障碍?这些细微之处,往往决定了一段关系的走向,甚至影响着事业的发展。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变得更加敏锐,不再轻易被表象所迷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且,我也想通过这本书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为什么会有某些情绪反应,为什么会做出某些选择,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驱动力,从而实现自我成长和完善。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玩的就是心理学:阅人阅己阅社会,读人读意读微妙,洞察老板同事朋友客户的内心世界,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理解人是门大学问,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如何快速准确地抓住他人内心的“信号”,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对我来说至关重要。我特别想从这本书中学习如何“阅人”。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通过细微的表情、肢体语言,甚至是话语的语气,来判断一个人的真实情绪和意图。“洞察老板同事朋友客户的内心世界”,这句话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想象一下,如果我能知道老板在考虑什么,同事为什么会这样说,朋友是不是真的开心,客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那我的工作和生活该会顺畅多少?“读人读意读微妙”,这几个字更是精准地概括了这项技能的核心。很多时候,事情的成败往往取决于那些不易察觉的“微妙”之处。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解读这些关键信息的方法。“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个充满哲思的说法,也让我对书中可能探讨的更深层次内容充满了期待。它是否会触及那些不被常人理解的思维模式,以及我们如何去认识和理解这些“不一样”的存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将心理学的智慧融入日常,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从而在人际交往中更加游刃有余,成为一个真正懂得“玩”心理学的人。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尤其是“玩的就是心理学”,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我一直对心理学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很多书本上的理论太过深奥,难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充满乐趣的指南,教会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玩”转心理学。副标题“阅人阅己阅社会,读人读意读微妙”更是精准地抓住了我的痒点。我常常感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不够敏锐,难以看透他人的真实想法,也很难深入地理解自己。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阅人”,如何通过观察和理解,洞察老板、同事、朋友甚至客户的内心世界。“洞察老板同事朋友客户的内心世界”,这简直是我在现实生活中最迫切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我想知道,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沟通中,准确把握对方的需求和期望?如何才能避免因误解而产生的矛盾?“读人读意读微妙”,这几个字更是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解读那些不易察觉的信号,理解那些话语背后的深层含义的方法。此外,“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个说法,也让我对书中可能涉及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它是否会探讨那些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以及我们如何去理解和接纳这些“不一样”的存在?我期待这本书能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结合丰富的案例,将心理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和应用的工具,帮助我在生活中更好地理解他人,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并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游刃有余。
评分翻开这本《玩的就是心理学》,我立刻被它那股子“玩味”的精神所吸引。这不是一本枯燥的说教,而更像是一场智慧的游戏,一场关于理解人性的精彩冒险。书名中“玩”字,似乎预示着一种轻松、有趣的学习方式,让人不至于被沉重的理论压倒,而是能够带着好奇心和探索欲去享受这个过程。我尤其对“阅人阅己阅社会”这句话深有感触。在现代社会,我们每天都在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无论是亲人、朋友、同事,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学会如何“阅人”,就如同掌握了一把解锁人际关系的钥匙,能够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沟通,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建立更和谐的关系。而“阅己”,更是重中之重。很多人都说了解别人容易,了解自己难。我们常常陷在自己的思维模式里,不自觉地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事情。如果这本书能帮助我更深入地剖析自己的内心,理解自己的喜怒哀乐,找到自己行为模式的根源,那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至于“阅社会”,则让我联想到如何在大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了解社会运行的规律,洞察人性的普遍性,将使我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更明智的判断。我期待书中能用生动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那些深奥的心理学原理展现出来,让我能够将所学应用于生活,成为一个更懂得与人相处、更了解自己的人。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尤其“玩的就是心理学”这几个字,瞬间就勾起了我的阅读兴趣。我一直对心理学充满好奇,但很多时候,感觉那些理论离生活太远,难以真正领会和运用。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本有趣的指南,让我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人性的奥秘。“阅人阅己阅社会,读人读意读微妙”,这几个字更是点明了本书的核心价值。我渴望能学会如何更有效地“阅人”,不仅能看到表面,更能理解他人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情绪。“洞察老板同事朋友客户的内心世界”,这简直就是我梦寐以求的技能。想象一下,如果我能准确理解老板的期望,与同事建立更融洽的关系,深入了解朋友的真实想法,甚至精准把握客户的需求,那该是多么大的优势!“读人读意读微妙”,这几个字更是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期待。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解读那些隐藏在言语和表情背后的“意”和“微妙”之处的方法,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个说法,也让我对书中可能涉及的更深层次的探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是否会触及那些不被世俗理解的思维模式,以及我们如何去欣赏和理解这些“不一样”的存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丰富的案例,将心理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和应用的工具,帮助我在生活中更好地理解他人,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并在人际交往中更加自信和从容,真正做到“玩”转心理学。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对心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是觉得那些理论过于学术化,难以在日常生活中消化吸收。这本书的名字,特别是“玩的就是心理学”,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它好像在告诉我,心理学并非高高在上,而是可以轻松有趣地融入生活的。副标题“阅人阅己阅社会,读人读意读微妙”更是精准地击中了我的需求。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如何准确地理解他人,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如何洞察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微妙之处,是我一直在探索的课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实用的方法论,让我能够更敏锐地捕捉他人的情绪变化,理解他们的真实意图,无论是工作中面对老板和同事,还是生活中与朋友和家人相处。特别是“洞察老板同事朋友客户的内心世界”,这简直就是职场和社交生存的宝典。我想知道,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沟通中,迅速把握对方的核心需求和潜在顾虑?如何才能避免因误解而产生的矛盾?同时,“读人读意读微妙”也让我想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往往隐藏着许多未说出口的信息。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解读这些“微妙”之处的线索,从而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另外,“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个颇具哲学意味的说法,也引发了我对书本内容的好奇。它是否会探讨那些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以及如何理解和接纳这些与众不同的个体?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丰富的案例,将深奥的心理学原理转化为易于理解和应用的知识,帮助我成为一个更懂得洞察人心、更善于与人沟通的人。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特别是“玩的就是心理学”,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一直对心理学充满好奇,但总觉得它离我的生活有些遥远,过于理论化。这本书的标题似乎在说,心理学其实可以很有趣,可以融入我们的日常,成为我们“玩”的一部分。我特别喜欢“阅人阅己阅社会”这句话,它涵盖了人际关系、自我认知以及对社会现象的理解,这正是我一直以来渴望学习和提升的方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我如何更有效地“阅人”,不仅仅是看表面,更能深入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动机和情绪。“洞察老板同事朋友客户的内心世界”,这句话更是精准地戳中了我的需求。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如果能懂得如何洞察他们的内心,无疑会让我们事半功倍,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误会。“读人读意读微妙”,这四个字更是点睛之笔。很多时候,沟通的障碍并非源于语言本身,而是源于那些隐藏在话语背后的“意”和“微妙”之处。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解读这些细微之处的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回应他人。而“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个说法,更是充满了神秘感和思考空间。它似乎暗示着,这本书会探讨一些非常规的、甚至是颠覆性的思维方式,让我对世界的认知有更深的拓展。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丰富的案例,将这些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讲解清楚,让我不仅能够“玩”转心理学,更能从中获得智慧,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