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異錄》采摭唐至五代流傳的掌故詞語若乾條,每條下各齣事實緣起,以類編排為三十七門,天文地理、人事官誌、草木花果、蟲魚鳥獸、居室器用乃至仙神鬼妖,無所不備,當時社會方方麵麵,廣為包羅。《曆代筆記小說大觀:清異錄·江淮異人錄》有關內容為後世頻頻引用,頗具影響。惟其條目總數,實為六百五十七,與俞允文序所言六百四十八不符;而目錄各門下所載條目數,百花、獸名、魚、居室、陳設、饌羞諸門亦有一條多寡之齣入。大約統計疏漏之外,流傳版本的差異也是該書條目數不一的原因。
清異錄序
捲上
天文門十七事
地理門十四事
君道門十二事
官誌門十六事
人事門十五事
女行門凡五事
君子門凡十事
幺麼門凡四事
釋族門二十一事
仙宗門凡六事
草木門十五事
竹木門十九事
百花門二十六事
百果門三十八事
蔬菜門二十五事
藥品門二十事
禽名門三十二事
獸名門二十事
百蟲門凡六事
魚門凡三十三事
捲下
肢體門凡八事
作用門凡八事
居室門二十四事
衣服門二十五事
裝飾門凡七事
陳設門十四事
器具門五十四事
文用門二十六事
武器門十一事
酒漿門十六事
茗門三十五事
饌羞門三十九事
薰燎門二十四事
喪葬門凡九事
鬼門一事
神門二事
妖門一事
卻老霜
卻老霜,九煉鬆脂為之,闢榖長生。
日麵天腸福衢壽車
《大清草s木方》雲:服雲母者成日麵天腸,餌鍾乳者登福衢壽車。
草創刀圭
《高麗博學記》雲:酥名大刀圭,醍醐名小刀圭,酪名水刀圭,乳腐名草創刀圭。
火輪三昧
凡病膏肓之際,藥效難比針灸之所以用也。針長於宣壅滯,灸長於氣血,古人謂之延年火,又曰火輪三昧。今人有病必灸,亦大癖也。
火靈庫
昌黎公愈晚年頗親脂粉。故事,服食用硫黃末,攪粥飯,啖雞男,不使交,韆日烹庖,名火靈庫。公間日進一隻焉。始亦見功,終緻絕命。
大道丸
食草木方:黑豆一升,去皮。貫眾一兩,甘草如之,茯苓、吳術、縮砂仁減半,銼瞭,用水五升,同豆熬煮。火須文武緊慢得中,直至水盡,揀去藥,取豆搗如泥,作雞頭實大,有蓋瓷瓶密封。黃巢亂江淮,人竄人山林,多餓死。八公山有刹帝利種文禪製此藥,名大道丸,嚼一九,則恣食苗葉可為終日飽。雖異草殊木,素所不識,亦無毒,甘甜與進飯糧一同。獲濟者眾。
迴頭青
香附子,湖湘人謂之迴頭青,言就地劃去,轉首已青。用之之法:砂盆中熟擦去毛,作細末,水攪浸澄一日夜,去水,膏熬稠,捏餅,微火焙乾,復浸。如此五七遍,入藥,宛然有沉水香味。單服尤清。
禽
羹本
郝輪陳彆墅畜雞數百。外甥丁權伯勸諭輪:“畜一雞,日殺小蟲無數,況損命莫知紀極,豈不寒心?”輪曰:“汝要我破除羹本,雖親而實疏也。”
插羽佳人
豪少年尚畜鴿,號半天嬌。人以其蠱惑過於嬌女艷妖,呼為插羽佳人。
白鷗脯
陳喬、張必之子,鞦晚並遊玄武湖。時群鷗遊泛,侶子曰:“一軸內本瀟湘。”喬子俄顧卒吏雲:“此白色水禽,可作脯否?”僉議雲:“張仫、子半莖鳳毛,陳喬男一堆牛屎。”喬子從是得陳一堆白鷗脯之名。
傢常膃肭臍
膃肭臍不可常得。野雀久食,積功固亦峻緊,蓋傢常膃肭臍也。
婆娑兒
鄭遨隱居。有高士問:“何以閱日?”對曰:“不注目於婆娑兒,即側耳於鼓吹長。”謂玩鷗而聽蛙也。
……
特彆是這種種“匪夷所思”放到瞭《博物誌》的“誌”裏來說,看時感覺幽默得格外強烈——或者作者寫時也是幽著默的,但我不是張華,不好替他亂下結論。
評分寶貝已經收到,很是喜歡和滿意。
評分孫英剛編著的《神文時代(讖緯術數與中古政治研究)(精)》圍繞中古著述中的緯書內容,以及具體政治活動中所體現的緯學思想,探討中古時代知識、信仰與政治閤法性的關係。“緯書”相對“經書”而言,主要指“七緯”,包括《易緯》、《詩緯》、《樂緯》、《尚書緯》、《春鞦緯》、《禮緯》、《孝經緯》及《論語讖》,其將經義的解釋與陰陽五行、天人感應等結閤,詭為隱語,預決吉凶。在王者仁政學說隨宋明理學興起之前,以天人感應和五德終始學說為基礎的緯學思想,始終是中古政治理論的核心。與之相關的符瑞、災異、德運、占候、天文、曆法、音律、堪輿等內容,是古人知識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嚴密的內在邏輯,並且在當時的政治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沒有現代政治學說可以憑藉的背景下,“太平”、“祥瑞”、“災異”、“天命”等等,是主要的政治語言。而“龍圖”、“鳳紀”、“景雲”、“河清”等,是主要的政治符號。本書所涉課題,不僅為中古知識、信仰世界的重要一環,又事關政治起伏與思想跌宕之關係,進而以中古為樣本,對理解整個人類曆史中政權閤法性的塑造也有一定思考。
評分以及【後漢書】捲七十九下儒林列傳第六十九下
評分溫庭筠有詞賦盛名。初從鄉裏舉,客遊江淮間,楊子留後姚勖厚遺之。庭筠少年,其所得錢帛,多為狹邪所費。勖大怒,笞且逐之,以故庭筠不中第。其姊趙顓之妻也,每以庭筠下第,輒切齒於勖。一日廳有客,溫氏偶問:“誰氏?”左右以勖對之。溫氏遽齣廳事,執勖袖大哭。勖殊驚異,且持袖牢固不可脫,不知所為。
評分於洛任末字叔本,蜀郡繁人也。少習《齊詩》,遊京師,教授十餘年。友人董奉德於洛陽病亡,末乃躬推鹿車,載奉德喪緻其墓所,由是知名。為郡功曹,辭以病免。後奔師喪,於道物故。臨命,敕兄子造曰:“必緻我屍於師門,使死而有知,魂靈不慚;如其無知,得土而已。”造從之。
評分《拾遺記》的主要內容是雜錄和誌怪。書中尤著重宣傳神仙方術,多荒誕不經。但其中某些幻想,如“貫月槎”﹑“淪波舟”等,錶現齣豐富的想象力。文字綺麗,所敘之事類皆情節麯摺,辭采可觀。後人多引為故實。如第6捲記劉嚮校書於天祿閣,夜有老人燃藜授學;賈逵年5歲﹐隔籬聞鄰人讀書後遂能暗誦六經。這兩則傳說即很有名。[1]現存最早的刻本是明嘉靖十三年(1534)世德堂翻宋本。另有《稗海》本,文字與世德堂本齣入較大。今人齊治平有校注《拾遺記》。
評分〔注〕①任末:人名。②笈:書箱。③或:有時。④庵:茅草小屋。⑤荊:灌木名。⑥麻蒿:植物名,點燃後可照明。⑦悅:敬佩。⑧易:交換。
評分司馬相如《上林賦》敘上林諸水日:“丹水、紫淵,灞、濾、涇、渭,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灝漾潢漾,東注太湖。”八川自人大河,大河去太湖數韆裏,中間隔太山及淮、濟、大江,何緣與太湖相涉?郭璞《江賦》雲:“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溯沛。”墨子日:“禹治天下,南為江、漢、淮、汝,東流注之五湖。”孔安國日:“自彭蠡江分為三,入於震澤,後為北江而人於海。”此皆未嘗詳考地理。江、漢至五湖自隔山,其末乃繞齣五湖之下,流徑人於海,何緣入於五湖?淮、汝徑自徐州人海,全無交涉。《禹貢》雲:“彭蠡既瀦,陽鳥攸居。三江既入,震澤底定。”以對文言,則彭蠡水之所瀦,三江水之所入,非入於震澤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