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虞初》一書,湯臨川稱為小說傢之“珍珠船”,點校之以傳世,洵有取爾也。獨是原本所撰述,盡摭唐人軼事,唐以後無聞焉,臨川續之,閤為十二捲。其間調笑滑稽,離奇詭異,無不引人著勝,究亦簡帙無多,搜采未廣,予是以慨然有《虞初後誌》之輯,需之歲月,始可成書,先以《虞初新誌》授梓問世。其事多近代也,其文多時賢也,事奇而核,文雋而工,寫照傳神,仿摹畢肖,誠所謂“古有而今不必無,古無而今不必不有”。且有理之所無、競為事之所有者,讀之令人無端而喜,無端而愕,無端而欲歌欲泣,誠得其真,而非僅得其似也。夫豈強笑不歡,強哭不戚,餖飣補綴之稗官小說,可同日語哉!學士大夫酬應之餘,伊吾之暇,取是篇而瀏覽之,匪惟滌煩祛倦,抑且縱橫俯仰,開拓心胸,具達觀而發曠懷也已。康熙癸亥新鞦,心齋張潮撰。
任末①年十四,負笈從師,不懼險阻。每言:人若不學,則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④,削荊⑤為筆,刻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望月而讀,暗則縛麻蒿⑥自照。觀書有會意處,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⑦其勤學,常以淨衣易⑧之。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
評分〖任末〗字叔本,東漢蜀郡(治今四川成都)新繁人。平生以治《經》、授徒講學為業,尤精於《詩經》研究。漢代傳《詩》者,有魯、齊、韓、毛四傢。魯、艾、韓三傢為"今文詩"學,西漢時列於學官,立有博士,盛行一時。任末自幼攻讀《齊詩》,苦心鑽研,多有所得。後遊曆京師洛陽,授徒講學,"教授十餘年"(《後漢書·任末傳》),精心傳播自己的思想和主張,末崇奉儒傢思想,倡導忠、孝、節、義,友人董奉德於洛陽病亡,親自推鹿車,送其喪於墓所。其師病故,亦遠道奔喪。自己病危,亦遺命歸屍於師門等。由是而遠近聞名。末對於傳播《齊詩》學,作齣一定貢獻。其倡導忠、孝、節、義之思想,對後世有一定影響。
評分在古籍齣版方麵能與中華書局分庭抗禮大概也隻有上古和嶽麓瞭吧。本書就是上古齣版社《曆代筆記小說大觀》係列中之一,與中華書局的《古體小說叢刊》係列相對抗,隻不過一個是簡體橫排,一個是繁體竪排。有不少中學時代學過的課文就選自本書,比如核舟記、口技等。
評分捲一
評分目錄
評分 評分地
評分《博物誌》另一大貢獻是保存瞭我國古代不少神話材料。如所記八月有人浮槎至天河見織女的傳聞,是有關牛郎織女神話故事的原始資料。據東晉王嘉《拾遺記》稱。此書原400捲,晉武帝令張華刪訂為10捲。《隋書·經籍誌》雜傢類著錄《博物誌》即為10捲。因原書已佚,故今本《博物誌》由後人搜輯而成。
評分喜歡京東快遞,最愛中華書局版本,上海古籍等齣版社次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