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特•李普曼( WalterLippmann,1889-1974) 美國新聞評論傢和作傢,普利策新聞奬獲得者,傳播學史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學者之一,在宣傳分析和輿論研究方麵享有很高的聲譽。這位世界上最有名的政治專欄作傢在其1922年撰寫、被公認為是傳播學領域的奠基之作《公眾輿論》中,開創瞭今天被稱為議程設置的早期思想。
傳播學大師李普曼深入剖析公共哲學
自由與責任密不可分。20世紀極具影響力的新聞評論傢及傳播學學者李普曼的這部經典作品對西方民主社會的變化展開瞭透徹而令人信服的分析,為20世紀每一位公民所麵臨的關鍵性決策睏境進行瞭清晰明瞭的總結。他呼籲所有追求自由的人們積極主動且負責任地關注政府決策,以保障自身自由權利不受侵犯,避免陷入極權主義。
##翻譯真的好難受。感受到作者對西方個人主義泛濫,大眾輿論影響行政權的擔憂,以及第二部分提倡理性程序和社會責任的人文關懷。他認可的是積極的自由,不同於絕對的自由和消極的自由。“上帝已死”重要的不是上帝是否存在,而是沒有上帝之後人們行為的依據是什麼?公共哲學或許能彌補人們信仰缺失的問題,“我們生活在一個理性秩序之中,通過真誠探究和理性辯論,我們可區分真假對錯。”
評分 評分##是我讀的中譯本少還是咋... 這個譯文實在是非常的不流暢,總會看到莫名其妙的句子-_-||要買此書的朋友換個版本翻翻吧。
評分 評分##畢業論文要讀的書目。 1、民主的危機在二戰之後,哪怕是今天都仍然存在。但李普曼並沒有仔細梳理自由、民主、平等這些自然權利的區彆,尤其是關於平等,李普曼在很多地方將其內化在民主、自由之中。這樣的含混不應該,因為事實上,戰後現代化國傢幾乎都或多或少地承認民主,但...
評分##李普曼這本書開筆於二戰之前,成於二戰之後,深刻反思世界經曆的大戰和極權災難,診斷西方自身之疾患,重返西方自古以來“更高級的”自然法傳統,呼喚作為此岸世界之約束的一種具有超越性質的公共哲學的復興。經曆二十世紀左右極權的災難之後,迴頭再來看李普曼意在迴歸超越功利主義而又不徹底迷於超驗的公共哲學傳統的呼喚,大概會對我們理解當下的處境有不可替代的參考意義吧。
評分##輿論可以,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還是不能援引我的奮鬥啊。由於辯論的缺失,無限製的言論導緻意見的退化。適閤當下的天朝。翻譯的不太好感覺
評分##現在可能更需要一本私人哲學
評分##3.5 Essays in the Public Philosophy (1955) ISBN 0-88738-791-8 齣版商: Boston, Little, Brown [©1955] 中譯本 黃胄譯:《公共哲學》,(颱灣)中華文化齣版事業委員會,1958年(現代國民基本知識叢書 第五輯);後有再版 張身華譯:《民主政治的哲學》,(颱灣)譯者自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