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1893—1988)
20世紀中國著名思想傢、教育傢、社會改造運動者。生於北京,原籍廣西桂林。原名煥鼎,字壽銘,又字漱冥,後以漱溟行世。
1917年入北京大學任教,七年後投身鄉村建設運動。抗戰中參與創建民盟促進國共團結抗敵,後又為和平建國參與國共和談。新中國成立後曆任全國政協委員、常委及憲法修改委員會委員。
一生用心於人生問題與中國問題,即人為什麼活著?中國往何處去?為此兩大問題而思考而行動。主要著作有《印度哲學概論》《東西文化及其哲學》《鄉村建設理論》《中國文化要義》《人心與人生》《東方學術概觀》等。
《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一書初版於1921年,是梁漱溟先生對東西方文化本質的探討,以及對東西方文化融閤可能性的反思。在東西方交流日益頻繁的今日,書中的許多思想與見解仍有藉鑒意義。作者在《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中提齣並且迴答瞭以下幾個主要問題:何謂東方化?何謂西方化?中國文化、印度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特質為何?文化與生活有著何種關係?東西方文化能否融閤,或者融閤之道為何?世界未來之文化以及我們今日應持的態度為何?作者得齣的基本結論是:對於西方文化及其帶來的衝擊,東方文化應該在保持自信的前提下,有選擇性地學習有利於提升生活品質的東西,而非盲目否定自我、全盤西化。作者的觀點在當時的東西文化論戰中引起瞭思想學術界的高度重視。《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一書被認為是現代新儒學的開山之作。
梁先生這本書最齣彩的在於書的開頭,對東西方文化的未來發展提齣瞭一些看法,認為所謂的融閤不可能實現,必定是一方取代另一方的結局。我們今天的文化也未嘗不是這樣,錶麵上是西化的製度,人還是秉承的傳統中國文化,人與製度不符,實行起來,有太多的荒誕。中國的文化不能適...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或有人譏評梁漱溟過於重直覺而學理未臻完善,但以其當時二十七八的年紀,對於中、西、印文化有一套見解且成體係,已殊為不易,尤為令人感動的是,其對於人生問題、文化問題執著而不肯輕易放過的認真精神,足見新儒傢勇於擔荷的風骨、闊大剛健的氣象。論儒傢的仁尤可玩味:“最與仁相違的生活就是算賬的生活。所謂不仁的人,不是彆的,就是算賬的人。仁隻是生趣盎然,纔一算賬則生趣喪矣!”
評分 評分##不愧是新儒傢的開山之作,梁先生說我一生中唯關注兩個問題,一個是中國問題,一個是人生問題。這本書中,讀齣瞭很強烈的文化自信,尤其是對儒傢孔子的自信。在梁漱溟看來,相比西方,由於孔子太過厲害,集前人之文化,奠定後世之基礎,導緻中國的後麵所有文化就隻能重復孔子的路,卻又沒活齣孔子的人生。國傢的問題關鍵在文化的問題,但絕不是文化本身好壞的問題,中國的文化隻是生不逢時,但現在的時代應該屬於中國文化的舞颱。小聲說(裏麵批判鬍適批判的好厲害哇)
評分##原文刊於 |《中國文化》2021年春季號,總第53期 摘要:在梁漱溟撰作《東西文化及其哲學》的1920年代,以黑格爾為代錶的西方世界曆史哲學思辨已經以不同方式傳入中國,中國被視為世界曆史的起點而因此被剝奪瞭世界曆史的意義,這一意識滲透在中國文明是靜止與僵化文明的敘事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