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1893—1988)
20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改造运动者。生于北京,原籍广西桂林。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
1917年入北京大学任教,七年后投身乡村建设运动。抗战中参与创建民盟促进国共团结抗敌,后又为和平建国参与国共和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及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
一生用心于人生问题与中国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中国往何处去?为此两大问题而思考而行动。主要著作有《印度哲学概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东方学术概观》等。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初版于1921年,是梁漱溟先生对东西方文化本质的探讨,以及对东西方文化融合可能性的反思。在东西方交流日益频繁的今日,书中的许多思想与见解仍有借鉴意义。作者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提出并且回答了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何谓东方化?何谓西方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特质为何?文化与生活有着何种关系?东西方文化能否融合,或者融合之道为何?世界未来之文化以及我们今日应持的态度为何?作者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对于西方文化及其带来的冲击,东方文化应该在保持自信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学习有利于提升生活品质的东西,而非盲目否定自我、全盘西化。作者的观点在当时的东西文化论战中引起了思想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被认为是现代新儒学的开山之作。
##以前只听罗志田老师讲各路人如何批评梁漱溟,说不仅要看胡适怎么批,还得看张东荪、汤用彤、吕澂怎么批,那才是杀人见血。而且梁漱溟一向谦虚,总说自己这本书错误颇多。本来只想快速翻一翻,没想到越读越放不下。梁老先生批中国传统是很犀利干脆的,但是等到第五章论世界未来之文化与今日态度时,难免又蹈传统中比附轻易、知识错乱、论述不求透彻的弊病。但梁老先生为人、为人生、治学术的风骨实在无疑,而态度更是尤其诚恳而凌厉,“否则,我们将永此不配谈人格,我们将永此不配谈学术。”
评分##围绕“东西方文化融合”的问题展开论述,同样是青年人,人家却已经能写出逻辑清晰,反驳有力的论文。 “世界未来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观点的提出,有它自己的时代背景,古化与新化也不必二者必选出其一。
评分##本该8月读完的 拖到了9月的第一天 三种文化类型的说法对于我这样的小白实在新奇 不过好像也没说清楚文化究竟该怎么融合
评分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