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
史丹佛大學國際研究所教授,兼民主、發展與法治中心主任。曾任教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喬治•梅森大學,擔任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研究員及國務院政策規劃幕僚副主任,亦曾出任美國總統生物倫理委員會委員。著有《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跨越斷層:人性與社會秩序重建》(The Great Disruption)、《後人類未來:基因工程的人性浩劫》(Our Posthuman Future)、《強國論》(State Building)、《政治秩序的起源(上卷):從史前到法國大革命》(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及《政治秩序的起源(下卷):從工業革命到民主全球化的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Political Order and Political Decay)等書。
洪世民
六年級生,外文系畢,現為專職翻譯,曾獲吳大猷科普著作翻譯獎,譯作涵蓋各領域,包括《在一起孤獨》、《東方化》、《倖存的女孩》、《刻不容緩》等書(以上皆由時報出版)。
膚色、性別、族群、性向、宗教、反移民等日益激化的衝突,
已然成為現今世界的一種症狀,並嚴重威脅到了民主與自由!
追溯民粹主義病灶,提供治療當代政治困境的解方
法蘭西斯‧福山早在2014年就察覺美國和全球制度已陷入混亂,衰弱到無法阻止國家被強大的利益團體攫奪。兩年後的英國脫歐公投與美國總統大選,讓福山的預言成真:政治圈外人崛起,他們的經濟民族主義和獨裁主義,正在顛覆國際秩序。
身分認同的需求看似界定了今天的世界政治。反移民的民粹思想、政治化伊斯蘭高漲,以及白人民族主義捲土重來,這些全都對自由民主的基礎構成艱鉅的挑戰。《身分政治:民粹崛起、民主倒退,認同與尊嚴的鬥爭為何席捲當代世界?》指出:當代世界許多被誤認為源起於經濟動機的鬥爭,實則根植於對於承認的需求,無法單純靠經濟手段滿足之,因而現今有太多人受到基於民族、宗教、派別、種族或族群的狹義承認吸引。
福山以扎實的考據與淺顯的論述,從柏拉圖、馬丁•路德、盧梭、康德、民族主義到現代的性別政治,追溯了身分認同概念的發展,他一針見血地提出警告:除非我們能對人性尊嚴建構普遍的理解,否則注定承受接連不斷的衝突。
名人推薦
王宏恩(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
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葉 浩(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共同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得獎紀錄
★《週日泰晤士報》2018年度政治類好書
★《金融時報》2018年度好書
##这本书是一种时髦写法 身份政治可以解释宗教极端主义 种族主义 资产阶级革命 教育等 但不等于就这样解释了身份政治 正因为方方面面都可以说是身份认同导致的甚至是根源 就大而无当了 就像经济决定论不具有普遍性一样 文化决定论也同样不可能有那么强的解释力 而且作者在隐形人一章明显在这两个观点之间徘徊
评分身份认同已经成为现代人众多困扰的根源,我是谁? 我为什么会在这? 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停下来仔细想一想。大部分的中国人正在经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人民在上世纪从礼俗社会向法理社会的转变,这里说的礼俗社会和我国社会学者费孝通先生讲的乡土社会一样,是基于道德和情感为...
评分##據黑格爾的說法,人類的歷史是由爭取認同的鬥爭所驅動。他認為對於認同的渴望只有一個合理的解方,就是普遍的承認,即每一個人類的尊嚴都獲得承認。普遍的承認一直遭遇其他基於民族、宗教、派別、種族、族群或性別等部分承認的形式,或想被視為高人一等的個人的挑戰。身分認同政治在現代自由民主政體的崛起,是後者面臨的首要威脅之一;若無法重拾對人性尊嚴較普遍的理解,我們將註定衝突不斷。 身分認同是當今許多政治現象底下的論題,舉凡從新民粹民族運動、YSL主義的戰士,到大學校園發生的爭議。我們不可能完全不從身分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和我們的社會。但我們必須記得,深植我們內心的身分認同既非一成不變,也未必由出生的偶然因素賦予。身分認同可以拿來劃分,但也可以、也已經被用於整合。那最終將是治療現今民粹政治的解藥。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