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勋,1972年生,先后毕业于兰州大学、北京大学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获得法学学士、硕士以及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联邦党人文集》被公认为仅次于《独立宣言》和《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重要文献,内容围绕1787年宪法的基本架构和制度安排展开。可以说,美国宪法的几乎所有主要内容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说明和解释。
《联邦党人文集》在汉语世界问世多年,近年又出版了若干新译本,但人们对它的阅读却远远不够,且存在诸多误解。如何评价这部经典著作?它在美国政治史上地位如何?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作者撰写了这部“讲稿”。其目的就是要把《联邦党人文集》中晦涩难解的表达尽量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文字;同时,把看似结构零散的文本勾连在一起,让读者掌握其内在的逻辑框架,领会其整体的思维脉络。此外,这部《讲稿》还为读者理解《联邦党人文集》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知识,作者选择其中具有理论意义和制度价值的核心问题进行重述与阐释,试图解释当时的美国人为何要制定一部新宪法,他们为何对某些问题存在重大争论等。
##算是一个入门导读吧。因为对原文比较熟悉,所以获益不大。还是推荐读原文。
评分 评分 评分##这本书第一时间买了,怕重蹈覆辙。虽然对于其中归于美化五月花的意义不太感冒,但之所以美国到如此境界,除了好运之外,不得不佩服从建国到后来一届届人民的奋斗。振聋发聩的天赋人权,连议会至上都给怀疑的美国社会,即使出现被咱们不以为然的特朗普,也相信美国自我纠正能力是ok的。
评分##《联邦党人文集》导读。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宪法仅仅是基于共识的文本,共识不是所有人都承认,而是大多数合法性代表的认同。其次,观念上文本的形成并不表示建立于"联邦制""代议制"的共和国家形成,其后神圣宪法的不可替代完全依赖着宪政的实践。最后,所谓行政、立法、司法分立,制衡之概念最为重要,每一分支都有各自的野心与恐惧,妥协政治恰可推动着一个整体国家的发展,而随着国家历史危机应对,行政分支的权力剧增,这恰恰为寡头政治提供了投机的土壤,此为今美国危机的影响因素之一
评分 评分 评分##大国宪制的根基不惟是文本意义上的建构,更非Hayek所指的“自发秩序”,而是百余年基础性分布式的宪政实践。伴随着“代议制”与“联邦制”的加持,“共和”终可在大国层面上持续展开,于总体上形成了至今为止对权力体系最为有效的约束,进而也“放”开了各种被深度抑制、潜藏的力量,汇聚成改变历史的大潮,传播为想象的“彼岸梦想”。但其代价(制度成本)范畴中的“隐性权力”亦凭借制衡机制迅猛生长,融入到既有显性权力结构中,构成了新的权力间循环和深层支配关系。二百余年后的今天,面对治理困局,不应简单地向“古典”立宪主义迈进,而仍须有更为全面的审视反思,努力穿透虚幻的色布,以推动制衡“全面支配关系”的新宪政改革。对此岸而言,对“基本共识”的“启蒙”尚在途中,又面临宪改升级,于未来或注定是条极为艰难却又可欲的道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