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洁非 学者,作家。1960年生于安徽合肥。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分配到新华社《瞭望》编辑部工作。1985年调《文艺研究》编辑部。1987年调入文学研究所,先后在新学科研究室、当代文学研究室工作。历任当代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文学所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文学所学术委员等职。代表作《解读延安》、“典型三部曲”、“李洁非明史书系”、《天崩地解:黄宗羲传》《文学史微观察》《天国之痒》等。荣获首届冯牧文学奖、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三届中国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和第七、八、九届科研成果奖等。
中国有悠久的“良史”传统,有成熟的修史制度,中国史学可谓发达和厚重;即使这样,历史在中国也不能接近避免含混和疑难。一些貌似耳熟能详的 “已知”历史,有的还属热门,声名赫赫以至妇孺皆知,然而一旦深予案究,却意外地发现:有的余音未绝,有的疑点丛丛,有的聚讼不休,有的根本是悬案。 本书涉及的六案分别是:焚书坑儒与挟书律,建文皇帝朱允炆的失踪、下西洋、王安石变法、盐铁会议、《老子》作者及书。作者李洁非展开各案细节,搜其纷纭,呈其歧杂,从文献角度还原其复杂性,并进一步做出了新的发现。
##焚书坑儒与建文、郑和可挖不多;王安石与老子辩为最佳。变法一节引实相证,资料参考很用心。老子一节则以虚推论,逻辑自洽很有说服力。
评分 评分 评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坑的是从博士转为方士的儒生。烧六国史书,使夏商史断绝。统一文字,使古文不复有人读,造成文化湮灭断代。建文帝大火之后不知所踪,朱棣派亲信国内海外私下搜罗打听,是对皇位得来不正的弥补,改史书诛灭十族以钳制言论正人视听。郑和下西洋为了宣扬国威,以匡正永乐皇帝的合法身份,以郑和为统兵,因为信仰伊斯兰教并作为穆罕默德的后裔,穿过阿拉伯人统治的印度洋,这样方便。王安石变法是因为神宗皇帝要用兵于外但苦于无钱,王安石的高调畅谈镇住了年少的神宗皇帝,沿着王莽复古的那一套,钳制言论党同伐异,致使引来一批祸乱小人,变法初心虽好,却走了样,也脱不了眼高手低。盐铁会议桑弘羊舌战群儒最后落败,轮台诏之后的改国策,不过是传袭秦霸道策略之后的反动,复归王道。老子是治乱兴衰的政治书,赵匡胤禁用兵,南唐重文。
评分 评分##笔法枝蔓甚多,要表达的主题转而变得隐约晦涩;文风文白相间,文过于白,不够清晰流畅;考辨未允精审,而结论太过确凿,尤其老子一篇,对古籍过度阐释。早年读李洁非《龙床》《野哭》等书,颇快意,今对此《古史六案》,颇有难卒读之感,是李洁非变了,还是我变了,抑尔我皆变乎?
评分##这么说吧,开启了一扇门。哈哈,读了一本,另添了六七本。书越读越多? 其实也是一件开心事。明日广场。希望教皇同志没有远游,并到窗前来站一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