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古代近代海軍史例
定價:32.00元
作者:楊誌本
齣版社:中國文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03487378
字數:
頁碼:23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古代近代海軍史例》主要論證瞭中國自19世紀4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曾遭受帝國主義列強的海上入侵,包括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日本全麵侵華戰爭等。這些戰爭,大多以中國戰敗簽訂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為終結。這些國恥之所以發生,其根本原因是國勢衰落,除政治腐敗、經濟落後、科學技術缺失外,國傢沒有海權觀念,沒有足以掌握海權的海上力量則是緻命的弱點。接受曆史的沉痛教訓,我們必須振興中國海權,加強建設能夠在海洋上打勝仗、掌握海權的強大的海軍,把海軍艦隊鍛煉成為具有在海戰場上(水麵、水下、空中)機動攻擊殲敵緻勝能力的海上軍。
目錄
作者介紹
楊誌本,原名智本,1922年11月齣生,原籍山東泰安,現居北京。1940年任小學教師、校長。1946年調縣教育科。1948年轉入軍隊。在26軍78師司令部、海軍司令部、海軍百科全書編輯部曆任作戰參謀、處長、辦公室副主任、研究員、副主編兼門類主編。主編《清末海軍史料》《中華民國海軍史料》;參加編撰《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軍事百科全書》《中國海軍百科全書》《軍事大辭典》《海軍大辭典》等,闡明中國海權理論。
文摘
序言
從純粹的閱讀愉悅度上來說,這本書的文字風格簡直是一股清流。它的行文節奏把握得極佳,時而如江河奔湧,描寫海戰的激烈場麵時,筆力遒勁,氣勢磅礴,讓人身臨其境,仿佛能聽到炮火的轟鳴和桅杆的斷裂聲。而轉到對幕後政治博弈的分析時,文字又變得沉穩內斂,邏輯縝密,如同一張精密鋪設的棋局,充滿瞭智力上的張力。這種文風的切換自然流暢,毫不突兀,完全沒有一般學術著作常見的僵硬感。這證明瞭即便是嚴肅的曆史研究,也可以通過精湛的文字駕馭能力,達到雅俗共賞的境界,讓一個非專業讀者也能看得津津有味,同時又不失其應有的學術嚴謹性,實屬難得。
评分這本書的敘事結構處理得極為巧妙,它沒有采用那種平鋪直敘、流水賬式的編年體敘事,而是采用瞭“以點帶麵”的案例分析法。這種處理方式極大地增強瞭文章的張力和可讀性。作者似乎深諳如何從具體的曆史事件中提煉齣宏大的時代主題,每一個章節都像是一部微型的曆史紀錄片,聚焦於某個關鍵的戰役、某項重大的技術革新或是某位關鍵人物的決策。通過對這些鮮活案例的剖析,讀者可以非常立體地感受到古代和近代海軍發展所麵臨的復雜睏境與突破。它不是乾巴巴的理論堆砌,而是充滿瞭曆史的溫度和邏輯的嚴謹性,讓人在享受故事性的同時,也能領悟到曆史背後的深層驅動力,這種敘事的高明之處,在於它把宏大敘事“碎片化”瞭,卻又通過精妙的綫索將所有“碎片”完美地串聯起來,形成瞭一幅完整而富有層次感的曆史畫捲。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是太齣色瞭,厚實的封麵泛著一種沉靜的曆史感,仿佛一觸摸就能感受到海風的鹹濕和歲月留下的痕跡。紙張的質感也相當考究,印刷清晰,字裏行間透露著對曆史的尊重。我特彆喜歡那種老照片和手繪圖的穿插運用,黑白的影像凝練瞭舊時的風雲變幻,而那些精細的艦船草圖則直觀地展現瞭技術演進的脈絡。光是捧著這本書,就能感受到作者在搜集資料時付齣的巨大心血,那種對細節的執著,讓整個閱讀體驗都變得紮實而充實。它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藝術品,放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翻閱時,那種油墨的清香混閤著紙張的古樸氣息,讓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仿佛穿越迴瞭那個鐵與火交織的時代,去親眼見證那些艨艟巨艦的雄姿。
评分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對一些“失落的輝煌”的細緻描摹。很多我們以為已經被曆史徹底淹沒的細節,作者都能憑藉紮實的考據重新挖掘齣來,賦予它們新的生命。比如對某些特定船型的設計缺陷、一次差點改變曆史走嚮的戰術失誤,或是某位被曆史低估的工程師的貢獻,這些內容在其他通史中是絕無僅有的。這讓我體會到,曆史研究的深度,往往就藏在這些不起眼的“邊角料”裏。每一次翻閱到這樣的細節描寫時,都會有一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感覺自己仿佛也參與瞭一次深度的田野考古工作。它讓那些塵封的檔案活瞭過來,為我們重建瞭一段更為真實、更為復雜的海上史詩,而非僅僅是教科書上的簡化版本。
评分我一直對那個特定曆史階段的海上力量演變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市麵上很多相關書籍往往過於偏重某一方的視角,或者在技術細節上過於晦澀難懂。然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罕見的平衡與公正。它沒有迴避技術層麵的復雜性,但在闡述時,總是能夠找到最恰當的比喻和最簡潔的語言去解釋那些原本可能令人望而卻步的造船學或火炮原理。更難得的是,它成功地將軍事史、社會史和技術史這幾條綫索編織在一起,讓你明白,海軍力量的發展絕不僅僅是船隻和武器的簡單升級,它背後牽動著整個國傢的財政、工業基礎乃至文化觀念的變革。讀完後,我對那個時期各個勢力在海洋上的博弈有瞭更為全麵和深刻的理解,不再是簡單的“誰贏瞭誰輸瞭”,而是“為什麼會這樣演變”的哲學式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