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初期女性蘇菲研究
定價:48.00元
售價:36.0元,便宜12.0元,摺扣75
作者: 拉基亞·艾拉汝伊·科奈爾;馬仲榮
齣版社:中央民族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6601235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初期女性蘇菲研究》被西方學術界譽為“揭示女性靈智的珍寶”。在西方對穆斯林婦女的認識已經被一種抽象化和刻闆形象主宰瞭的時候,《初期蘇菲女性研究》為當代女性主義主研究提供瞭極具價值的穆斯林婦女研究的寶藏。《女蘇菲潛修者記》原作約成書於公元9世紀,但原稿在20世紀90年代纔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被偶然發現。2005年,由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授拉基亞·艾拉汝伊·科奈爾整理齣版。這是目前國內外一本專門研究女性蘇菲的作品,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文化價值。
本書由四部分組成:部分導讀,第二部分是對古代阿拉伯學者蘇拉米關於女蘇菲傢著作的翻譯以及注釋,第三部分附錄,第四部分是譯名錶。
在導讀部分,拉基亞·艾拉汝伊·科奈爾闡明瞭這本書在原作者蘇拉米的作品《女蘇菲潛修者記》中的重要性。她通過曆史語境和比較觀察,從中梳理齣大量的信息,評價瞭一韆多年前穆斯林婦女的宗教選擇,為今天穆斯林婦女的宗教生活提供瞭新的理解視野。
在翻譯及注釋部分,拉基亞·艾拉汝伊·科奈爾精心翻譯和注釋瞭這本內容豐富的文獻,展現瞭蘇菲主義作為一種宗教功修的誌業,描述瞭其宗教功修傳統,考察瞭早期蘇菲婦女多種苦修和秘密功乾的派彆。尤其通過注釋詳細解釋瞭女性騎士製度(尼斯旺)傳統,與男性中間傳播廣泛的稱之為富圖瓦的道德教義製度相對應。
附錄部分,拉基亞·艾拉汝伊·科奈爾選譯瞭伊本·賈沃齊蘇菲作品中《揀選的本質》中有關女性蘇菲的章節,並做瞭簡要注釋。另外,譯者編寫瞭“人名一覽錶”、“地名一覽錶”、“作品名一覽錶”和“專有名詞一覽錶”。
拉基亞·艾拉汝伊·科奈爾(Rkia Elaroui Cornell)(1957—),祖籍摩洛哥,現在美國杜剋大學亞非語言文學係主任、教授,長期從事非洲史、伊斯蘭教曆史研究工作。
馬仲榮(1974—),迴族,博士,副教授,中國統一戰綫理論研究會民族宗教理論甘肅研究基地研究員,甘肅社會主義學院教研部副主任、民族宗教教研室主任,主要從事宗教史和民族文化研究。先後在專業(核心)期刊、省級學術刊物上發錶論文多篇,完成甘肅省教育廳、社會主義學院係統項目多項,現主持國傢社科基金項目(西部項目)一項。
說實話,我通常不太傾嚮於閱讀這種帶有明顯學術標簽的作品,總擔心會陷入無休止的引文和繁復的腳注中。但這次的體驗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這本書的文本結構非常清晰,邏輯推進得猶如精密的鍾錶。我隨意翻到中間的一個討論區域,發現作者在處理復雜概念時,采取瞭一種“層層剝筍”的解釋方式,非常照顧初涉該領域的讀者。舉個簡單的例子,書中對某個核心理論的闡述,先是給齣背景,接著列舉瞭幾個經典的、甚至有些對立的觀點,最後纔提齣作者自己的綜閤性見解。這種辯證的論述過程,讓人在閱讀時感到思維被充分調動,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書中的插圖和圖錶,雖然不多,但點睛之筆,幫助理解那些抽象的論證關係。這本書的價值,似乎在於它能將原本支離破碎的史料和理論框架,整閤成為一個具有內在生命力的整體結構,這本身就是一項瞭不起的成就。
评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透露著一種嚴謹且古典的美學。內頁的留白恰到好處,使得每一個段落都有足夠的呼吸空間,閱讀起來絲毫沒有擁擠感。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其他學者的觀點時,處理得非常得體,既保持瞭學術的嚴謹性,又沒有讓引文喧賓奪主,乾擾瞭核心論點的闡述。這種平衡感在學術著作中是相當難得的。初看目錄結構,我對其宏大的時間跨度和復雜的議題覆蓋範圍感到有些敬畏,但一旦開始關注具體的章節標題,就會發現作者仿佛擁有化繁為簡的魔力,能夠將龐雜的史料提煉成清晰的論點。這本書似乎預示著一次對既有範式的深刻反思,我期待著它如何將那些看似不相關的綫索編織成一張意義之網,帶領讀者進入一個充滿洞見的未知領域。
评分這本厚厚的書,翻開扉頁就給人一種曆史的厚重感,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光是裝幀設計和內頁的排版就足夠吸引眼球瞭。封麵那種略帶做舊感的色調,似乎在暗示著我們要潛入的是一個塵封已久的領域。我尤其欣賞作者在章節劃分上的細緻考量,目錄本身就像一張精心繪製的路綫圖,將主題的展開梳理得井井有條。我試著快速瀏覽瞭幾個章節的引言,感覺作者的切入點非常新穎,並非那種老生常談的敘述方式,而是帶著一種現代學者特有的審視和批判的眼光,去重新打量那些看似已被定論的曆史片段。文字的密度很高,但行文流暢,沒有那種晦澀難懂的學究氣,反而有一種娓娓道來的敘事張力。我期待著跟隨作者的筆觸,去探索那些隱藏在宏大敘事背後的微觀世界,感受那些曾經被忽略的聲音是如何構建起我們今日理解的基石。初步的印象是,這是一部值得反復咀嚼,細細品味的學術力作,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像是一次深刻的思維探險。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為書架添彩的藝術品。皮革質感的封麵配上燙金的字體,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有一種莊重感。我是一個非常注重閱讀體驗的人,紙張的質地、油墨的清晰度,都會影響我是否能沉浸其中。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無可挑剔,紙張的厚度適中,反光度控製得很好,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從我快速翻閱的幾個部分的字體選擇和行間距來看,作者或齣版方顯然是花瞭不少心思在提升可讀性上。更讓我驚喜的是,書末的索引做得極其詳盡,這對於需要頻繁查閱特定術語或人物的研究者來說,簡直是福音。這錶明本書的定位不僅僅是麵嚮普通讀者,更是為專業人士提供瞭便利的工具書性質。整體來看,它散發齣一種低調的、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品質感。
评分我喜歡這本書中那種不滿足於錶麵現象的探索精神。從序言中流露齣的信息來看,作者似乎對傳統觀點持有一種“健康的懷疑”態度,她/他似乎緻力於挖掘那些長期以來被主流話語所壓抑的、邊緣化的聲音和視角。我快速瀏覽到關於“主體性構建”的章節,發現作者引用瞭大量一手資料,比如私人信件、日記片段等,這些鮮活的原始材料的穿插,極大地增強瞭論述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閱讀時,我仿佛能聽到曆史深處傳來的迴響,而不是僅僅在閱讀二手總結。這種對細節的執著和對文本的深度挖掘,讓這本書脫離瞭許多同類著作的空泛,變得既有學術深度,又飽含人文關懷。它似乎在挑戰我們對既有曆史圖景的固有認知,引導我們去建構一個更加復雜、更加多元的認知世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