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妈妈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 黄淑文 /著 小红豆/绘 9787519417062

正版 妈妈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 黄淑文 /著 小红豆/绘 978751941706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育儿
  • 原生家庭
  • 自我成长
  • 情绪管理
  • 儿童心理
  • 家庭教育
  • 女性成长
  • 绘本
  • 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古通今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417062
商品编码:29681119114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妈妈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

定价:35.00元

作者:黄淑文 /著 小红豆/绘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1941706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关于养育的书,其实更是关于生命探索的书。这是一位充满教育智慧的power教师,辞去教职之后远离喧嚣,把家安在了人家四月萤火虫满天飞舞的地方。后来,她又把家安在了中国台湾的淡水,那里有一个平房瓦屋,瓦屋左边有一条小河流流过,旁边旁边有几棵芬芳的柚子树,右侧后方有一棵很大的台湾朴树,屋子后面就是一片开阔的山谷……从那时起,她便赋予孩子成长的“有机教养”,她从自己的教养经验出发,把个体放在原生态家庭中去提升亲子之间的关系。透过17个真实易操作的沟通方法,结合3个令人省思的生命经验,为父母呈现教养的大智慧。特别加入具有艺术天赋女儿的漫画插图,一笑而过之后令人醍醐灌顶。
当我们用成人的眼睛去看待儿时的自己,就会发现,你越了解自己,就会越了解你的小孩。你儿时希望被对待的方式,正是孩子心中渴望的亲子关系。

目录


作者介绍


黃淑文,中国台湾心灵作家,心灵绘画老师、中国台湾百杰“文学创作奖”金奖得主,认证国际治疗师、YAI国际静心引导老师。 任职中学教师7年,被形容为“叛逆学生*的老师”,教学成果曾经获台湾“创造思考教学”奖。辞去公职之后,开始成为专栏作家。目前已出版《妈妈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妈读心术》等多部著作,其中《妈妈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登顶畅销排行榜20周,先后接受过中国台湾飞碟、中广、教育电台、警察电台、汉声广播电台、台湾中央广播电台专访等各大媒体专访。中国台湾《联合报》《康健杂志》《妈咪宝贝》《生活教育》《绿主张》《中华日报》等媒体也做过大量报道。
有人说,读淑文的书,就如她牵着我们的手,和她一起走过生命的巡礼。淑文的文字,就如她的人,质朴温暖,真诚坦白。

文摘















序言



《静待花开:拥抱真实的自我,点亮孩子的无限可能》 作者: 黄淑文 (著) 绘者: 小红豆 (绘) ISBN: 9787519417062 引言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洪流中,为人父母,我们肩负着培育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重任。然而,在无数的教育理念、育儿指南和外界期待的交织下,许多父母常常感到迷失,甚至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期望、焦虑,以及未曾实现的梦想,投射到孩子身上。我们渴望孩子优秀,渴望他们的人生一帆风顺,却在追逐这个“优秀”的过程中,遗忘了最本真的初衷——看见并珍视那个独一无二的孩子,并给予他们独立探索、自在成长的空间。 《静待花开:拥抱真实的自我,点亮孩子的无限可能》并非一本照本宣科的育儿手册,它更像是一场心灵的对话,一次关于爱与自由的深刻探索。本书由资深教育者黄淑文女士倾情撰写,以其温润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结合小红豆充满童趣与温度的插画,引导读者重新审视为人父母的角色,找回育儿的初心,最终帮助父母与孩子一同成长,静待生命最美好的绽放。 第一部分:看见真实的自我——父母的觉醒与蜕变 本书的起点,是邀请每一位读者——各位父母,首先将目光投向自己。我们常常在教育孩子时,不自觉地将自己过去的经验、未满足的愿望,甚至是童年时期的创伤,带入到与孩子的互动中。我们可能不自觉地要求孩子成为我们曾经想要成为的样子,或者用我们认为“正确”的方式去塑造他们,却忽视了孩子本身的需求与特质。 黄淑文女士在本书中,首先强调了“父母的自我觉醒”的重要性。她指出,一个能够真正支持孩子成长的父母,首先需要成为一个懂得自我接纳、自我关怀、自我实现的人。这意味着我们需要: 审视内在的“我”: 父母需要勇敢地面对自己内心的欲望、恐惧、焦虑以及那些深埋的童年印记。我们是否因为自己的不安全感,而过度控制孩子?是否因为曾经的遗憾,而强迫孩子去弥补?认识到这些,是改变的第一步。 打破“完美父母”的幻象: 育儿从来不是一项可以追求完美的任务。错误、挫折、甚至偶尔的失控,都是为人父母过程中再正常不过的一部分。学会拥抱自己的不完美,才能以更轻松、更真实的状态去面对孩子的成长。 重新定义“成功”: 现代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往往狭隘且单一。本书鼓励父母们拓宽视野,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是物质上的富足?名校的录取通知书?还是孩子内心的平和、独立的人格,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自我关怀: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一个懂得爱自己、照顾自己情绪的父母,才能教会孩子如何爱自己。本书提供了许多关于自我关怀的方法,帮助父母在繁忙的育儿生活中,也为自己留下一片喘息的空间。 第二部分:拥抱孩子的独特性——看见那个“我” 在父母完成自我审视与蜕变的过程中,我们的视角也会随之改变。我们不再执着于将孩子塑造成某个预设的模子,而是开始真正地“看见”那个活生生的、独一无二的孩子。 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特的性格、兴趣、天赋和节奏。本书强调,父母不应将孩子与他人比较,也不应强求他们符合某种刻板印象。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活泼还是沉静,艺术家气质还是科学家头脑,都值得被尊重和珍视。 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 孩子的语言或许稚嫩,但他们内心的感受却是真实的。本书指导父母如何运用耐心和同理心,去倾听孩子的声音,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即使这些想法在我们看来并不成熟。 不被“别人家孩子”绑架: 社交媒体的发达,使得“别人家孩子”的光芒无处不在。本书提醒父母,不要被外界的评价和比较所裹挟,而是要坚信自己孩子的价值,给予他们足够的信心和鼓励。 发掘孩子的内在驱动力: 真正的学习和成长,源自内在的兴趣和热爱。本书鼓励父母去观察、去引导,发现孩子真正感兴趣的事物,并支持他们去深入探索,而不是仅仅为了应付考试或完成任务。 第三部分:给予自由与空间——支持那个“你” 当父母学会看见并接纳孩子独特的自我后,下一步便是给予他们成长的自由与空间。这并非放任自流,而是一种基于信任与尊重的引导。 界限与自由的平衡: 孩子需要规则和界限,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的束缚。本书探讨了如何建立清晰而富有弹性的家庭规则,既能保障孩子的安全和健康,又能给予他们探索和尝试的自由。 允许试错,拥抱失败: 失败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课。本书鼓励父母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孩子的失败,将其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而不是一次彻底的否定。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陪伴与鼓励尤为重要。 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开始,例如自己穿衣、整理玩具、选择读物,父母可以逐步将选择权和责任交还给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质量的陪伴,而非低效的在场: 现代父母往往面临工作与家庭的两难。本书强调,陪伴的质量远比数量重要。放下手机,全心投入与孩子相处的时光,用心倾听,积极互动,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 鼓励独立思考与判断: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和判断。本书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帮助父母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而不是盲从他人。 第四部分:静待花开——看见生命的奇迹 “静待花开”不仅是本书的书名,更是贯穿其中的一种深刻的育儿哲学。它提醒我们,生命的成长有着其自身的节奏和规律,如同花朵的绽放,需要阳光、雨露、土壤,也需要时间。 放下焦虑,相信过程: 育儿焦虑是普遍存在的,但过度的焦虑往往会阻碍孩子的自然成长。本书劝诫父母们放下不必要的担忧,相信孩子内在的生命力,相信他们的成长终将按照自己的方式展开。 看见孩子的闪光点: 即使在最微小的细节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本书鼓励父母们成为敏锐的观察者,及时发现并赞美孩子的优点和进步,这会极大地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内在动力。 共同成长的喜悦: 育儿并非单方面的付出,而是一个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当父母放下控制欲,给予孩子空间,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孩子身上那些意想不到的才华和潜力正在悄然显现,而我们自己也从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成长和深刻的体验。 爱是最好的滋养: 最终,本书回归爱的本质。真挚、无条件的爱,是孩子最需要的滋养。它如同阳光雨露,滋润着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有勇气去探索,有力量去面对,有信心去成为自己。 结语 《静待花开:拥抱真实的自我,点亮孩子的无限可能》是一本写给所有父母的心灵之书。它不是提供一套标准化的解决方案,而是邀请我们踏上一段自我探索与亲子共鸣的旅程。通过黄淑文女士温厚而充满智慧的文字,以及小红豆那充满生命力的插画,本书将带领我们穿越育儿的迷雾,找回那份最初的爱与信任,最终静待生命最绚烂的花朵,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绽放出最动人的姿态。 它鼓励我们,放下不必要的焦虑和期待,去看见并珍视那个独一无二的生命,去给予他们自由探索的勇气和空间,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的滋养下,自由自在地成长,成为最真实的自己。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将蜕变成更成熟、更智慧、更懂得爱的父母,与孩子一同享受这场生命中最美好的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类主题的书籍是抱持着一丝怀疑态度的,总觉得又是老生常谈。然而,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避开了那些流于表面的“育儿锦囊”,而是将焦点牢牢锁定在“母亲自我成长”这一核心命题上。作者的文笔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读起来非常舒服,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耳边娓娓道来,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书中对于“放下完美主义”的阐述,简直是为我们这些总想做到最好的妈妈们开了一剂良药。它告诉我们,允许自己不完美,恰恰是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那就是允许他们去探索和犯错的空间。这种解放感,让我觉得肩上的担子轻了不少,也让我有勇气去尝试一些以前不敢做的、更贴近孩子天性的互动方式。

评分

这本书真是一股清流,读完之后感觉心灵被洗涤了一遍。它没有那些空泛的说教,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引导我们去思考家庭教育的本质。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自我接纳”的论述,那种深刻的洞察力让人不禁拍案叫绝。我们常常把太多的期望和压力强加给孩子,却忘了,我们自己首先需要成为一个完整、快乐的个体。书里分享的那些小故事,虽然看似平常,但细细品味,却蕴含着为人父母的智慧。我以前总觉得教育孩子就是要“管教”,要严格要求,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引导是润物细无声的,是榜样的力量。它让我开始关注自己的情绪管理,反思自己过去处理问题的方式,那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比任何教育技巧都来得实在。那种感觉就像是,终于找到了一个出口,可以让我卸下伪装,真实地去面对自己和孩子。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非常有力量,但并非那种咄咄逼人的说教,而是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引导。它不是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激发你去思考“我为什么会这么做”。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亲子关系时,那种细腻的情感捕捉。比如,书中关于如何处理孩子“不听话”的段落,没有一味地指责孩子的行为,而是深入挖掘了这种行为背后的需求和父母的反应模式。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问题行为”,其实是我们自身未被满足的需求的投射。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停下来,拿出一张纸,对照着书中的观点审视自己的日常言行,那种自我觉察的过程虽然有点痛苦,但绝对是成长所必需的。它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我作为“母亲”这个身份之下,那个真实而复杂的“自我”。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不是那种章节之间逻辑死板的教科书,更像是一部循序渐进的个人成长日记,充满了真诚的分享和深刻的体悟。我特别喜欢其中穿插的那些哲学性的思考,它们将日常的育儿琐事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维度去审视。比如,关于“界限”的讨论,不再是僵硬的规定,而是基于相互尊重的动态平衡。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汲取到不同的养分,有时候是解决眼前难题的实用思路,有时候则是面对长期困境的心灵慰藉。它让我明白了,教育不是一个目标导向的工程,而是一个持续的、关于“成为谁”的旅程。那种被理解和被接纳的感觉,是阅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之一。

评分

我向来对那些过于“鸡汤”的文字敬而远之,但这本书的文字却有着一种扎实的、基于生活体验的重量感。它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用一种极其冷静和客观的笔触,解剖了现代母亲所面临的内在冲突。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自我价值感”的部分,作者用简洁的语言阐明了,当我们不再需要通过孩子的“优秀”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时,亲子关系会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促使我开始重新定义“成功”,不再以外界的标准来衡量我的家庭生活。这本书读下来,感觉不是被灌输了知识,而是被唤醒了某种沉睡的直觉和力量。它让我更专注于如何做一个心安理得、自在呼吸的“人”,而不是一个时刻紧绷的“完美母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