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儿童健康百科》
定价:78.00元
作者:申昆玲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1271361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这本经典之作历经两年时间打磨,书中的知识和病例、图片均来自于医生的临床一线资料。全书分保健篇、疾病篇、安全篇和心理篇四大部分内容,包含了从妈妈怀孕、宝宝出生到成长为儿童这段时期几乎所有的问题。家长可从书中得到科学的、紧跟时代的育儿指导:怀孕和分娩;新生儿的喂养和护理、婴幼儿和儿童的科学养育方法,包括各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疾病、保健、安全等等。 作者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专业的医学知识,并配以珍贵的图片资料和插图,方便父母学习理解。它不但是每个家长应人手一本的育儿指南,也适合从事儿科医疗工作的人员学习。
内容提要
本书是知名儿科专家申昆玲教授带领儿科各亚科的专家共同完成。孩子的健康保健、疾病防护,是每个父母都应该学习和关注的,而申昆玲教授等众多医生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很多父母缺乏正确的育儿知识和保健常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一本真正出自医生之手,内容全面、科学的儿童健康百科书籍。因此,医生们愿意在忙碌的临床工作之余,参与到医学科普工作中来,以帮助广大的父母们能学到科学准确的儿童保健知识。
目录
保 健 篇
1怀孕、分娩及见到你的新生宝宝 3
积极备孕 3
医生的话 3
健康孕期要点 3
母亲的准备 4
给婴儿的准备 5
胎儿的发育及孕期检查 6
孕1月 6
孕2月 7
孕3月 7
孕4月 8
孕5月 10
孕6月 10
孕7月 11
孕8月 11
孕9月 11
孕10月 11
孕期营养及其他 12
孕期营养 12
孕期体重管理 12
孕期重要营养素摄入 13
孕期用药 14
分娩计划 15
分娩方式的选择 15
入院前物品的准备 17
孕妇何时需要去医院或联系医生 17
分娩 18
初见你的新生宝宝 24
生后常规的照料 24
新生儿评分(阿氏评分) 24
新生儿的特点 25
新生儿反射 26
新生儿睡眠时的状态 27
新生儿应做哪些检查 28
新生儿预防接种 28
环切的问题 30
产后复查 30
2新生儿期到6岁 32
新生儿期 32
医生的话 32
体格发育 32
运动发育 33
饮食与营养 34
基本看护和常见症状处理 45
妈故事 51
智能发育和早教指导 53
查体和疫苗接种 56
1~3月龄 57
医生的话 57
体格发育 57
饮食与营养 59
基本看护和常见症状处理 65
智能发育和早教指导 68
疫苗接种 69
4~7月龄 70
医生的话 70
体格发育 70
饮食与营养 72
基本看护和常见症状处理 75
智能发育和早教指导 78
疫苗接种 79
8~12月龄 79
医生的话 79
体格发育 80
饮食与营养 81
基本看护和常见症状处理 83
智能发育和早教指导 85
疫苗接种 87
1~2岁 87
医生的话 87
体格发育 88
饮食与喂养 88
基本看护与常见症状处理 90
智能发育和早教指导 92
疫苗接种 97
2~3岁 97
医生的话 97
体格发育 97
饮食与营养 98
基本看护 100
智能发育和早教指导 108
健康体检 114
疫苗接种 114
3~4岁 114
医生的话 114
体格发育 115
饮食与营养 115
基本看护 116
智能发育和早教指导 117
疫苗接种 121
4~6岁 121
医生的话 121
体格发育 121
饮食与营养 121
基本看护 122
智能发育和早教指导 125
疫苗接种 126
3宝宝常见保健护理问题 127
儿童健康计划 127
医疗保险 127
选择一个适合宝宝和家庭的家庭医生 128
儿科健康的保护伞——儿童保健科 129
定期体检,促进宝宝健康成长 131
为什么要做定期体检 131
体检的频次 132
体检的项目 132
体检前准备 132
怎样阅读体检报告 132
儿科门诊常见检验项目解析 134
血液检查 134
血气分析和电解质、微量血糖检测 135
体液检查 135
快速病原学检测 136
和宝宝健康成长有关的一些检验 137
碘的检测 137
解析乙肝五项 137
儿童用药安全——P450基因检测 138
维生素D的检测 138
五合一疫苗和肺炎链球菌疫苗 138
五合一疫苗 138
肺炎链球菌疫苗 139
药剂师的用药建议 140
滴耳剂用药指导 140
滴眼剂的用药指导 140
阿托品眼用凝胶用药指导 140
滴鼻剂用药指导 141
直肠栓剂用药指导 141
如何使用防晒品 142
如何使用铁剂 143
退热药的正确使用 144
如何应用各种呼吸治疗装置 145
儿科麻醉需要注意的事 146
什么叫麻醉 146
麻醉有哪些风险 148
儿童麻醉家长关心的问题 149
影像检查ABC 151
说说放射检查 151
B超——儿科辅助诊断的侦探 152
脑电图检查 153
口腔保健护理要点 154
宝宝乳牙保护很重要 154
龋齿的危害和预防 155
不可或缺的日常护理与检查 155
牙刷的选择和保养 157
警惕宝宝口腔坏习惯须注意 157
儿童洗牙 158
儿童刷牙 159
出牙和替牙 159
带宝宝看牙医要注意什么 161
全麻治牙 162
皮肤保健护理要点 163
儿童夏季皮肤护理问题 163
儿童冬季皮肤护理问题 165
指甲——儿童健康的晴雨表 168
颜色异常 168
形态异常 168
眼睛保健护理要点 169
家长要及早发现孩子的视力问题 169
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眼睛的发育特点及
注意事项 169
宝宝眼皮长“包包” 170
反复揉眼、眨眼 170
“对眼”怎么办 171
歪头看电视怎么办 171
医生如何检查孩子的眼睛 171
散瞳验光 172
为什么斜视要早治疗 172
近视怎么办 172
怎样给孩子配眼镜 173
给宝宝点眼药的小窍门 173
耳鼻喉保健护理要点 173
了解小儿耳鼻喉科的检查手段 173
新生儿期(0~28天)耳鼻喉的问题 174
6月龄以内耳鼻喉的问题 174
6个月~2岁耳鼻喉的问题 175
2~6岁耳鼻喉的问题 176
6岁以上耳鼻喉的问题 176
腹泻宝宝护理三步骤 177
步:发现宝宝腹泻,妈妈先别慌 177
第二步:腹泻症状仔细辨 177
第三步:在家中护理腹泻宝宝 177
湿疹护理的6个关键点 178
洗澡 178
穿衣与室温 179
结痂的处理 179
别暴晒 179
试试中药药膏 179
止痒 179
过敏宝宝的护理要点 180
过敏宝宝的居家护理 180
过敏宝宝疫苗接种问题 181
抗食物过敏的超级攻略 182
食物过敏症状出现速度有快有慢 183
症状识别 214
5个常见症状 215
问诊 216
检查检验 216
开药 217
家庭护理 217
住院治疗 219
6个方法让孩子保持健康 220
疾 病 篇
1疾病分系统介绍 223
新生儿疾病 223
新生儿肺炎 223
新生儿黄疸 224
婴儿肝炎 226
新生儿感染 228
新生儿腹泻 230
新生儿皮肤改变及皮疹 232
脐带渗血和感染 235
新生儿鹅口疮 236
新生儿假月经 237
新生儿乳房肿大 238
马牙 239
新生儿足外翻 240
新生儿肠绞痛 241
新生儿常见产伤损害 242
新生儿呼吸暂停 244
早产儿 245
呼吸系统疾病 246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 247
化脓性扁桃体炎 249
疱疹性咽峡炎 251
喉炎 252
毛细支气管炎 253
支气管炎 255
肺炎 256
支气管哮喘 259
反复呼吸道感染 263
慢性咳嗽 265
消化系统疾病 266
急性胃炎 267
肠 268
肠炎 269
消化性胃溃疡 271
胃食管反流 272
幽门螺杆菌(Hp)感染 274
腹泻 275
便秘 276
肝炎 278
食物中毒 279
心血管系统疾病 281
川崎病(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281
高血压 283
心肌炎 286
心律失常 287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289
心脏杂音 290
晕厥 291
神经系统疾病 292
抽动障碍 293
多动症 294
癫痫 297
惊厥 299
热性惊厥 301
急性良性肌炎 303
感觉统合失调综合征 304
脑性瘫痪 306
发育迟滞 309
智力低下 311
婴儿摇晃综合征 312
夜惊 313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315
血尿 316
蛋白尿 317
318
肾病综合征 319
泌尿系统感染 321
尿床及遗尿症 322
外阴炎 324
小阴唇粘连 326
阴道出血 328
和过长 329
下降不全 331
血液系统疾病 332
贫血 332
血小板减少 334
粒细胞减少症 335
地中海贫血 336
溶血 337
血友病 338
急性白血病 339
内分泌系统疾病 341
糖尿病 341
甲状腺功能亢进 343
小青春期 345
性早熟 345
免疫系统疾病 347
免疫缺陷 347
过敏性紫癜 349
少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350
先天性疾病 352
先天性喉软骨软化 352
先天遗传代谢病 353
21-三体综合征 354
先天性心脏病 356
先天肺发育畸形 358
肾积水 358
膀胱输尿管反流 359
感染性疾病 360
风疹 361
作者介绍
主编:申昆玲教授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国际儿科学会常务委员、亚洲儿科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专业组组长、卫生部第十届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理事、北京女医师协会副会长、北京医师协会儿科专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等职。
副主编:王雷
编委:王阳、李云娟、殷菊、陈英、胡英惠、段建华、陈珂、李莉、曾向红、肖静、鲁靖、朱继文
作者:段建华、陈珂、薛梅、李晓慧、陈英、冯晖、杨凌、孙鹏、鲁靖、胡英惠、张津、韩宪瑜、陈玉琳、张迪、程黎明、刘月皎、姚瑶、王小文、王晶、李华荣、王阳、莫鑫、黄静、陈黎、李云娟、王艳、尹巧绵、殷菊、高立伟、官德秀、赵倩、黄爽、曾向红、包楠、高永杰、谢艺、王雷、王晓纯、张志华、邹凌云、朱晓虹、蒲蕾、李蕾、杨淑萍、王凌夏、肖静、赵维、李雪君、吕若静、曲韵、单英、林宏、杨景秀、李莉、荣利、张东涛、田薇莉、陈丽华、朱静洁、高梦娇、孙丽颖、安阳、李莉、刘晓雁、蒋丽潇、徐婧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在语言风格的拿捏上,展现出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平衡感。它既避免了那种过度口语化、流于表面的“儿语”,也不至于因为追求专业性而显得过于学术化,用词精准却又充满了画面感。举个例子,在解释“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时,它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免疫细胞名称,而是构建了一个“身体里的巡逻小卫士”的团队比喻,每个“卫士”都有其独特的职责,形象生动,便于记忆。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涉及一些常见误区或谣言辟除时,处理得极其巧妙。比如,对于“多吃维生素C就能不得感冒”的观点,书里会用一个温和的“最好的防御是均衡的饮食”来引导,而不是生硬地否定,这种循循善诱的方式,培养的是孩子对健康知识的批判性思维,而不是死记硬背标准答案。这种成熟的、带有教育哲思的语言运用,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越了一本普通的科普读物。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知识点组织架构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度。它没有采用简单的年龄分层或者疾病罗列的方式,而是非常聪明地将儿童健康这个宏大的主题拆解成了几个非常生活化的、孩子每天都会接触到的场景模块。比如,“玩耍后的清洁与防护”、“餐桌上的营养大挑战”、“睡眠中的成长秘密”等等,这种基于情境的分类方式,使得知识点不再是冰冷的条条框框,而是与孩子的日常经验紧密挂钩。我发现,当孩子读到“为什么洗手要搓够二十秒”时,他不再只是机械地听从指令,而是能够联想到书里配的那个小小的微生物对比图,理解了细菌和病毒的形象化概念。此外,它在处理一些相对严肃或略带恐慌感的话题时,比如“小伤口的正确处理”,也运用了非常沉稳且鼓励性的语言,强调的是“我可以自己做一些小小的急救”的自主感,而不是渲染疼痛或危险。这种既科学又充满人文关怀的叙事策略,让家长在指导阅读时也感到非常得心应手,因为书本本身就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安抚和引导工作。
评分我特别关注了这本书在互动性和实用性方面的设计,这部分是很多同类书籍常常忽略的“软实力”。这本书的后半部分,设计了一系列“健康小实验”和“家庭自测表”。“健康小实验”大多利用家中常见的物品,比如用小镜子观察呼吸时的水汽变化来理解肺部功能,或者用不同浓度的盐水观察植物叶片的水分吸收,这些都是非常低成本且高参与度的科学活动。更实用的是那些“自测表”和“健康记录卡”,比如“每日饮水追踪表”、“睡眠质量打分卡”等,这些都是可以撕下来使用的。我将“饮水追踪表”贴在了冰箱上,孩子每天记录自己的饮水量,这种将知识转化为行动的桥梁搭建得非常流畅。它不仅仅是告诉孩子“该做什么”,而是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工具,让孩子自己去“测量”和“达成”健康目标,这种从“知道”到“做到”的跨越,是任何纯理论书籍都无法比拟的优势所在。
评分从家长的视角来看,这本书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它对“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的重视程度。在大部分儿童健康读物仅仅聚焦于身体机能和疾病预防时,这本书用相当大的篇幅探讨了“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感到难过或生气”以及“如何平静下来”。它用非常成熟的笔触描述了情绪的流动性,并且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情绪急救箱”清单,比如深呼吸的技巧、找一个安静的角落独处、或者用画笔来表达不开心。这种对儿童情绪世界的尊重和系统性的引导,让我感到非常欣慰。它清晰地传达了一个信息:一个完全健康的孩子,绝不仅仅是没有生病的身体,更是拥有能够应对复杂情感的能力。这种将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同等对待的整体观,使得这本书真正担得起“百科”的称号,它培养的不仅仅是健康意识,更是未来独立生活所必需的情商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为小手量身定做的,封面那种圆润的边角处理,摸上去就给人一种安全又亲切的感觉,色彩搭配上选用了非常柔和的马卡龙色系,而不是那种刺眼的荧光色,这点我特别欣赏。内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棒,厚实而不失韧性,即便是我家那个“破坏王”反复翻阅,也基本看不到明显的折痕或撕裂的迹象。更值得一提的是,插图的绘制风格极其细腻,它不是那种粗糙的卡通形象,而是更偏向于科学绘本的写实与艺术的结合。比如,讲述消化系统的那几页,那些肠道和胃部的结构图,用色既符合生物学的常识,又用趣味性的方式简化了复杂的结构,让孩子在看图识字的同时,对人体内部构造产生了初步的认知和好奇心。排版上,文字量控制得非常好,大段的文字被巧妙地拆解成了易于理解的短句和信息点,辅以大量的图示标注,使得阅读节奏感很强,即便是刚开始学习独立阅读的孩子,也能轻松跟上思路,不会被密密麻麻的文字压倒产生畏难情绪。这种从物理接触到视觉接收的全方位优化,无疑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度和持久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