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自然养育之道:不一样的挪威教养
定价:35.00元
作者:李濠仲
出版社:朝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4-01
ISBN:978750543927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生平均素质评鉴中,挪威学习常常名列前茅。
◎挪威教养中有哪些可以参考和借鉴之处?国际教育观察系列之挪威篇,打开父母的国际视野。
◎看似“放任”的教育方式、重视独立人格养成的背后,挪威教育理念其实具备着开阔的眼光和心胸。
◎有助于的家长重新理解为人父母的职责,以及教育的意义,帮助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健康、自信、独立、幸福的人。
内容提要
挪威,一个经常将报纸头版让位给亲子新闻的国家,有着完善的育儿福利。为了培养儿童健康的学习态度,挪威实行“快乐童年”的教育政策。这看上去与“赢在起跑线”的教养理念很不相同,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生平均素质评鉴上,挪威的学生却常名列前茅。
作者在女儿娜拉出生后,从一开始的不解,到真正理解、赞许挪威人的“快乐童年”养育理念,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发现在看似“放任”的教育方式、重视独立人格养成的背后,挪威教育理念其实具备着开阔的眼光和心胸。本书以挪威教育为镜,介绍了挪威教育的方方面面,有助于的家长重新理解为人父母的职责,以及教育的意义,帮助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健康、自信、独立、幸福的人。
目录
作者介绍
李濠仲:新闻系毕业后从事记者工作,2009年辞去记者工作,随妻子远赴挪威,于异国开始从事写作。持续通过阅读、观察、采访,延续记者工作未尽之事。著有《挪威缩影:奥斯陆观察笔记》《挪威,绿色惊叹号!》《安然无恙不比遗憾好》《北欧超丈夫的秘密》《小国的灵魂》《挪威人教我,比工作更重要的事》等书。
文摘
序言
坦白说,这本书的翻译质量很高,文字流畅自然,没有那种生硬的“翻译腔”,这对于深入理解其文化背景下的育儿精髓至关重要。其中关于“责任感培养”的部分,我印象非常深刻。它并没有将责任感等同于家务劳动,而是上升到了对自我选择后果负责的高度。书中举的例子很生活化,比如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忘记带水壶”带来的轻微不便,而不是急忙送过去。这种让孩子在可控的范围内体验“不完美”的后果的做法,对我触动很大。过去我总怕孩子吃亏,恨不得把所有风险都替他们扫清,结果反而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机会。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更宏大、更长远的历史观来看待育儿这件事,它暗示我们,我们正在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独立个体,而不是一个永远需要被保护的附属品。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拿起笔在旁边空白处记录自己的思考,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能激发深度内省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在处理“冲突”时的冷静和克制,是我之前阅读的许多热门育儿指南中很少见到的。它没有贩卖“如何快速平息争吵”的技巧,而是侧重于教会家长如何利用冲突的时刻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和理解。特别是关于“倾听的艺术”,作者强调的不仅仅是听孩子说了什么,更是要捕捉他们话语背后的情感需求。这种由表及里的沟通策略,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持续的练习,但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我开始尝试在孩子情绪激动时,先放下自己的评判,仅仅是坐在那里,允许他们“倾泻”,然后用极简的语言回应他们的感受,而不是急着去纠正他们的行为。这种微妙的转变,让我们的家庭氛围明显柔和了不少。整本书的基调是积极的,但绝不盲目乐观,它承认育儿的艰辛和复杂性,却提供了一套基于现实、可操作且充满人文关怀的应对之道,让人读完后不是觉得压力更大了,而是心头被一种坚实的希望所充盈。
评分拿到这书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去阅读的,毕竟“异域”的教养方式总容易被我们用本土的文化滤镜去过度解读或简单否定。然而,这本书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并没有陷入文化优越感的泥潭,而是非常克制地呈现了一种生活哲学。它的文字风格极其的朴实,没有那种学究气的堆砌词藻,读起来非常顺畅,像是在听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谈论“规则建立”时所采取的视角,它没有强调家长必须是绝对的权威,而是将规则的建立视为一种相互尊重的协商过程。这让我开始反思过去那种“我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家长模式,意识到孩子在规则的框架内拥有表达自己需求和不适的权利。这种视角的转换,极大地缓解了我与孩子之间因“对抗”而产生的紧张气氛。读完关于“延迟满足”的讨论后,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变得更有耐心了,不再急于立刻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而是学会了用更富有建设性的方式引导他们等待,这种内化的改变比任何口头上的说教都来得实在和持久。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冲击感,主要来自于它对“童年”本质的重新定义。在我们身边,似乎每个人都在忙着“准备”孩子迎接未来——学这学那,考这考那,仿佛童年只是一个必须被高效利用的预备阶段。但这本书却坚决地倡导给孩子留白,留出足够的时间去“无所事事”,去进行那些看起来毫无效率的探索。这种对“慢”的推崇,对我这个长期处于快节奏生活中的人来说,简直是一种精神上的SPA。我记得书中提到过一个观察,关于孩子在雨天观察水流的场景,那种专注和沉浸,是任何精心设计的教具都无法比拟的。这让我开始有意识地减少对孩子日程表的安排,尝试去接受那些“无用”的时光。更让我感到亲切的是,书中对亲子关系中“界限”的探讨,它非常清晰地区分了爱与溺爱、支持与包办之间的那条细微的界限,提醒我既要成为孩子坚实的后盾,也必须是引导他们独立前行的明灯。这种平衡的艺术,是很多育儿书籍中难以找到的精髓。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刚翻开的时候我还有点不以为然,总觉得市面上关于育儿的书籍已经多到泛滥了,再来一本又能翻出什么新花样?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发现它内在的逻辑和那种娓娓道来的力量。它不是那种上来就给你一堆生硬的理论或者让你焦虑的“标准答案”,反倒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在跟你分享他多年的观察和感悟。特别是在处理孩子情绪波动的那几个章节,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细腻,没有过度拔高“正面情绪”的重要性,而是非常坦然地接受了孩子也会有愤怒、沮丧的时候。这种“允许”的态度,对我这个常常在孩子哭闹时手足无措的家长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关于户外活动的那部分,它不是简单地说“多带孩子出去玩”,而是深入阐述了自然环境对孩子感知力、专注力乃至未来解决问题能力的深远影响。那种将自然融入日常的理念,真的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家的周末安排,不再是盯着电子屏幕,而是开始计划一些更贴近土地和空气的活动。这本书的价值,恰恰在于它提供的不是一套僵化的教条,而是一套能够让你重新审视自己育儿价值观的底层逻辑框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