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并不厚重的小书,却有着很重的分量。柏拉图的对话录《斐多》,描绘的是哲人苏格拉底就义的当日,与其门徒就正义和不朽的讨论,以及饮鸩至死的过程。苏格拉底本可以逃往其他城邦、或者保持缄默,但他不肯背叛他的信念,就义前从容不惧,他与他的门生侃侃而谈的情景,令人崇敬。在西方文化中,论影响的深远,几乎没有另一本著作可以与《斐多》相比。杨绛先生的译文,对照多种版本和注释,并一句句死盯着英译本,而力求通达流畅。她认为:“苏格拉底和朋友们的谈论,该是随常的谈话而不是哲学论文或哲学座谈会上的讲稿,所以我尽量避免哲学术语,努力把这篇盛称语言生动如戏剧的对话译成戏剧似的对话。”名作由名家翻译,所以,这本书的分量非同一般。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里提到苏格拉底,于是把《斐多》读了一遍。 死亡不过是件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平常事。生命这堂课,就是学习如何走向死亡。 面对死亡,眼泪是庸俗的,同情是庸俗的,悲伤也是庸俗的。妹妹,你的灵魂那么高贵,我会忍住自己的庸俗。
评分##親切,生動,真摯。整部書講了一個問題:如何死。這也是西方哲學源流之一。莊子也講。大體而言之,儒家「未知生,焉知死」,道家用肯定生去否定死,佛家用否定生去否定死。在我看來,時至行耳。要學會真是不易。
评分##《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里提到苏格拉底,于是把《斐多》读了一遍。 死亡不过是件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平常事。生命这堂课,就是学习如何走向死亡。 面对死亡,眼泪是庸俗的,同情是庸俗的,悲伤也是庸俗的。妹妹,你的灵魂那么高贵,我会忍住自己的庸俗。
评分##平实生动又充满思辨,解决了我小时候担忧又畏惧的问题:人死后怎么办?
评分##死亡公开课的一元论教授列出五点质疑《斐多》,虽然并非百分百令人信服,但足以表明此篇逻辑存许多漏洞,自然也是如此,关于灵魂存在及其不朽的证明怎么可能完美。此易懂小册朴素而真诚地阐述与引发思考,又可以从其中一窥向死而生、不惧论证的态度,反而让人想起“爱智慧”的原意。
评分##学得最多的不是人生观而是诡辩技巧????
评分##一个毕生追求智慧的人,不畏死亡胁迫,从容笑谈信仰,留下临终前和门生朋友的千古一席谈。柏拉图采用了对话中的对话这种“戏中戏”结构,让人物变得丰满,让思辨变得生动,结尾竟还有了戏剧高潮效果。苏格拉底的光辉长存。
评分##苏格拉底临死前的学徒对话集 挺有意思
评分##客观唯心主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