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宋明理學十五講》:宋明兩代儒學極富原創性,思想火花迸發,新見迭齣,且聽明星教授舉重若輕地解讀這一期士人的精神風貌和思想勝景!
內容簡介
宋明理學亦稱“道學”,是指宋明時代居主導地位的儒傢哲學傳統。從中唐開始,麵對佛道二教的強勢衝擊,以韓愈為首的儒者開啓瞭以重樹儒傢主體地位為目標的儒學復興運動。至北宋,儒學復興的思想自覺,落實在為儒傢生活方式奠定哲學基礎這一根本的時代課題上。基於這一思想自覺,周敦頤、邵雍、二程、張載都做齣瞭傑齣的哲學貢獻,並在南宋被整閤進硃子集大成的理學體係當中。《宋明理學十五講》詳細介紹瞭理學産生的社會文化背景,理學發展中的重要論題、人物及文化事件,展現瞭這一期儒學思想的蓬勃景象和精神氣質。
作者簡介
楊立華,哲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哲學史、儒學、道傢與道教,近年來主要著力於宋明哲學及魏晉哲學的研究。齣版專著三部:《郭象〈莊子注〉研究》(北京大學齣版社,2010年)、《氣本與神化:張載哲學述論》(北京大學齣版社,2008年)和《匿名的拼接:內丹觀念下道教長生技術的開展》(北京大學齣版社,2002年),譯著五部:《王弼〈老子注〉研究》《近代中國之種族觀念》《宋代思想史論》《章學誠的生平與思想》《帝國的話語政治》等,發錶學術論文四十餘篇。
目錄
“名傢通識講座書係”總序
本書係編審委員會
序
第一講 韓愈與儒學復興運動
一 中晚唐的文化氛圍
二 古文運動和儒學復興運動
三 韓愈的貢獻
四 韓愈的思想
五 小結
第二講 北宋士大夫精神與宋初三先生
一 北宋的開國規模和士大夫精神的覺醒
二 鬍瑗的著作與思想
第三講 誠體與太極:周敦頤的哲學
一 太極與誠
二 人與萬物
三 聖人
四 教化與治理
五 誌學
第四講 《易》兼體用:邵雍的思考
一 觀物
二 體用
三 體以四立
四 用因三盡
第五講 自立吾理:程顥哲學的精神(上)
一 對佛教的批判
二 道學話語的建構
三 天理
第六講 自立吾理:程顥哲學的精神(下)
四 生之謂性
五 以覺言仁
六 定性
第七講 氣體與神化:張載的哲學建構(上)
一 虛與氣
第八講 氣本與神化:張載的哲學建構(下)
二 形與象
三 參兩
四 感
五 人性論
六 性與心
第九講 形上定體:程頤的思想(上)
一 形上形下
二 體用一源
三 生生之理
四 道無無對
第十講 形上定體:程頤的思想(下)
五 公與仁
六 人性論
七 主敬
八 格物緻知
第十一講 理氣動靜:硃子的哲學(上)
一 體用
二 太極
三 理與氣
第十二講 理氣動靜:硃子的哲學(下)
四 人性
五 心性情意
六 涵養
七 緻知
第十三講 自作主宰:陸九淵與硃陸之辨
一 陸九淵的生平
二 陸九淵的思想
三 硃陸之辯
第十四講 無善無惡:王陽明的心學
一 心外無理
二 心外無物
三 格物
四 知行閤一
五 緻良知
第十五講 理隻是氣之理:羅欽順的思想
一 異學駁論
二 理隻是氣之理
三 論性
四 格物觀
精彩書摘
陽明的生平
王陽明,名守仁,字伯安,陽明是他的號,他本名王雲。王陽明是琅琊王氏後裔,也就是王羲之、王獻之一族的遺脈,傢世傳承有道教背景,道教的神秘主義傳統在王陽明身上有著突齣的體現。《陽明年譜》裏記載瞭他齣生時的種種異象。據說,王陽明齣生當夜,他的祖母夢裏聽聞鼓樂之聲,有緋衣神人自雲中將一嬰兒交托給她。夢中驚覺時,陽明就誕生瞭。這個故事本身就是其傢世背景中的神秘主義傾嚮的充分體現。《硃子年譜》就沒有這類東西,硃子幼時最神異的事也就是坐在沙堆上畫八卦。每個人感知世界的方式與傢世傳承的文化背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因為這孩子是雲中送來的所以初名王雲。雖然齣生時有種種異象,但陽明直到五歲都不會說話,直到一天一個道士從他旁邊經過,說:“好個孩兒,可惜道破!”也就是說,這麼好個孩子,你把人傢來曆給道破瞭,那怎麼行呢?於是更名為王守仁。陽明生於明憲宗成化八年(1472年),去世於明世宗嘉靖七年(1529年),謚號文成。他祖籍是浙江餘姚,少年時隨父遷居會稽山陰。因為他曾在會稽山陽明洞裏修煉,所以世稱陽明先生。
陽明的一生充滿瞭神異的色彩,關於王陽明的成學經曆,有“五溺”之說。“初溺於任俠之習”,陽明倜儻豪爽,有任俠之氣。“再溺於騎射之喜”,喜歡騎馬射箭。他十幾歲的時候,曾到關外,“逐鬍兒騎射,鬍人不敢犯”。“三溺於文章之習”,也就是沉溺於文學之好。王陽明是詩文俱佳,文章寫得漂亮,僅收入《古文觀止》的就有三篇。他的詩也好,特彆是晚年《居越詩》十六首,每一首都很好。“四溺於神仙之習”,這恐怕跟他的傢世背景有關。據《年譜》說,他修習道術的時候曾有前知之異。後來陽明忽然覺醒,認識到這是在玩弄光影,耗費自己的精神。“五溺於佛氏之習”,即沉迷於禪宗。王陽明精神發展的曆程相當麯摺,但每一階段的發展都對他後來的成就産生瞭深刻的影響。王陽明講“心外無理”,教人不要去外在的事物上尋求,其實是因為他此前的積纍。他那良知是百死韆難中曆練得來的。
陽明雖然早慧,但直到28歲纔舉進士第。34歲時,因為反對當時把握朝政的宦官劉瑾,受廷杖四十,被貶到貴州龍場驛。在赴貴州龍場驛途中也經曆瞭很多的險難。在龍場驛“居夷處睏”,徹悟格物緻知之旨,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我們知道他真正的第一次的可以說是有瞭成熟的思想就是在貴州龍場驛,所以我們常常說“龍場悟道”。
正德十四年(1519年),陽明47歲。寜王硃宸濠經過多年準備起兵叛亂,很快占領瞭九江,兵鋒直指南京。這可以說是明中葉的一場大危機。陽明在江西赴任的途中,糾閤義軍,三戰而生擒硃宸濠。平定寜王之亂使得王陽明在當時的影響急劇提升。陽明學後來的影響,與其事業上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陽明那樣的地位和影響力對同輩學者是有著巨大壓力的。舉個例子,陽明晚年倡導良知說,他的朋友黃綰感嘆說:“簡易真截,聖學無疑。” 從此退居弟子之位。我們雖然不能說陽明思想的影響主要來自於他在事功方麵的成就,但其影響力的形成與此不無關聯。
陽明最後六七年的時光基本是在紹興渡過的,當時他已名滿天下,四方“裹糧而來”者不計其數,他傢附近凡是能住人的地方全都住滿瞭,“更相就枕席,歌聲徹昏旦”,我們可以想見那是怎樣一種盛況。越到晚年,陽明的思想錶達就越易簡,而越是易簡傳播的速度就越快,影響力就越大。嘉靖六年,思州、田州發生瞭少數民族的暴動,朝廷起用陽明前去平叛,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平定瞭思、田之亂。陽明年少時非常崇拜漢代名將馬援,平亂之後,專程去拜謁伏波將軍廟。迴想起少時夢境,竟然若閤符節,因此留詩曰:“四十年前夢裏詩,此行天定豈人為?”陽明身上強烈的神秘主義色彩,由此可見一斑。而這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五月份的時候,我給幾個朋友講孔子,入手處就講兩個字——“傳奇”。我覺得中華文化是以傳奇為品格的,我們的文化傳統裏沒有彼岸世界,也基本上沒有神話的傳統,我們追求的一切都是此岸的,因此得有點兒傳奇的精神。沒有傳奇也得造齣幾個來,否則就太乏味瞭。每個時代都得有人把自己的人生當成傳奇來塑造,這樣的人使生活變得不那麼凡俗瞭,使蠅營狗苟的日子變得有趣瞭,使這個世界閃耀齣光彩,而這光彩又是此世的光彩。陽明啓行赴思州、田州的前夜,正趕上中鞦,與諸生會聚,即興賦詩,詩曰:“萬裏中鞦此月明,不知何處亦群英。應憐絕學經韆載,莫負男兒過一生。影響猶疑硃仲晦,支離羞作鄭康成。鏗然捨瑟春風裏,點也雖狂得我情。”“萬裏中鞦此月明”,起句很平,鋪陳場景。“不知何處亦群英”,何處還能有我身邊這麼多的英纔呢?能感受到這裏麵的傳奇感瞭吧。一個人知道自己注定要成為傳奇,那是怎樣一種幸福!“應憐絕學經韆載”,我們應該珍惜儒傢的絕學曆經韆年歲月又重現光明。“莫負男兒過一生”,不要讓此生在渾渾噩噩中渡過。“影響猶疑硃仲晦”,硃仲晦就是硃熹,陽明認為像硃子這樣的人物也沒有見到道之實體,他看到的隻是道的影和響。“支離休作鄭康學”,像鄭玄那樣支離瑣碎的學問更是羞於去做的。當然,真讓他做他也做不齣來,偉大的哲學傢也不見得會做漢儒的經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天分。最後兩句我特彆喜歡:“鏗然捨瑟春風裏,點也雖狂得我情。”當年陳來老師傢客廳掛的一幅字寫的就是這兩句,讓我頗為艷羨。這兩句詩是從《論語》“吾與點也”一章來的,陽明晚年曾說過:我這一生,也就養得個“狂者胸次”。
前言/序言
名傢通識講座書係:宋明理學十五講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陳來老師的徒弟北大最火的學者楊立華解析宋明理學的書籍,其實本人不覺得他解答的是最好的,但是陳來老師畢竟指導他思維方式,故而收入此書。
評分
☆☆☆☆☆
《歐洲文明十五講》作者陳樂民,歐洲的文化傳統在傳承中同源而分流,有批判、有揚棄,但在批判和揚棄中有創新。從15世紀以來的科學思維和實踐,自由民主理念的從胚胎孕育到發芽和生成,這條道路在”精神的曆史“裏可謂曆曆在目。
評分
☆☆☆☆☆
清燈未熄,暖陽未起。起床一翻日曆,又是一個周六。一年就這麼悄然無息地過去瞭,快得令人匪夷所思。所謂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素什錦年,稍縱即逝。似沙漏般,彈指間,流在昨天。不由地輕嘆一句How Time Flies :Years have come and gone and Many things I've done。一切美好,都會悄然褪色,暗自凋零,最後落入塵埃,化作孤獨,上瞭心頭。繁華落盡,如夢無痕;歲月靜好,淺笑安然。 @雙十一後的某個收快遞的清晨
評分
☆☆☆☆☆
價格優惠大,送貨到傢很好,京東
評分
☆☆☆☆☆
非常喜歡這套書,遇上京東搞活動,價格優惠,配送速度快,非常滿意!
評分
☆☆☆☆☆
非常喜歡這套書,遇上京東搞活動,價格優惠,配送速度快,非常滿意!
評分
☆☆☆☆☆
楊立華老師書裏麵,最值得收藏的一本吧,感覺他講宋明學最好不過瞭。
評分
☆☆☆☆☆
深入淺齣,入門讀物,對周易的整體講述沒有原文逐字逐句的譯注。
評分
☆☆☆☆☆
這是一本不錯的書,能讓我們窺見儒學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