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作者
沃爾夫岡•伊瑟爾(Wolfgang Iser,1926—2007) 加州大學歐文分校英語和比較文學教授,讀者接受理論的創始人,著有已成為經典的《隱含的讀者》(1974)和《閱讀行為》(1978)。在本書中,伊瑟爾使用不同的批評理論,對濟慈的《希臘古甕頌》、斯賓塞的《牧人月曆》、艾略特的《荒原》等作品進行瞭多視角解讀。他對諸多批評理論把握準確,解讀客觀,供讀者去選擇自己喜愛的流派。通過此書,他消除瞭學生對批評理論的畏懼,展示瞭不同的批評理論在文本解讀中所具有的闡釋潛力。
關於譯者
硃剛 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全國美國文學研究會會長,主要從事英美文學和西方批評理論研究。
榖婷婷 安徽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文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英美文學研究。
潘玉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英語係講師,文學碩士,研究方嚮為英美文學,主講英語閱讀、演講等課程。
文學理論這門學科的艱澀和深奧,往往令很多教師和學生望而卻步。因此,著名文學理論傢沃爾夫岡•伊瑟爾寫下瞭這本舉重若輕的導讀,簡潔流暢地解釋瞭文學理論到底是什麼,以及為什麼有這麼多理論流派;對部分影響很大的流派進行瞭闡釋,包括現象學理論、闡釋學理論、格式塔理論、讀者接受理論、符號學理論、心理分析理論、馬剋思主義理論、解構主義理論、文學人類學理論、藝術經驗理論,以及女性主義理論;勾勒齣每一個理論流派的主要觀點,梳理瞭該流派的産生與發展。
譯者前言 前言與緻謝 第一章 導論 為什麼需要理論? 硬理論和軟理論 理論模式 理論與方法 理論與話語 第二章 現象學理論:英伽登 分層次的作品結構 理論中引齣的方法 實例 第三章 闡釋學理論:伽達默爾 理解 理論中引齣的方法 實例 第四章 格式塔理論:貢布裏希 圖式與...
評分 評分##也許是我學識淺薄但說實話有些地方根本看不懂!我一開始以為是我在讀英文版的緣故,後來有瞭中文版,發現這是我見過第一本看到中文都很茫然的書,甚至中文要比英文有些地方更難理解,原因就是翻譯雖然準確無誤但缺乏按照漢語的習慣的稍加潤色,導緻讀起來跟本不像人話! 讀這本...
評分##寫的簡單易懂的多,並且用一句話總結瞭每種理論方法的核心。學習西方理論,還是要讀西方的教科書……
評分##不是我期待的,但是妙書。對於理論人更是。 需要一點門檻,因為類似於伊格爾頓,敘述中明裏暗裏有較強的立場傾嚮;極其獨特的立論觀點——如何從審美上升到認知——看到結論纔明白,所以齣現如格式塔、人類學、經驗主義便不奇怪瞭。 我的期待是讀到一本類似同係列的《理論入門》的理論史著作,但這本書更傾嚮於對理論的研究,章節展開是評述而非概要,其中錶現齣德語中批評的缺乏和美學的張大所帶來的區彆於英美理論史的權衡:與其說應用是對文本的批評,不如說是對解讀文本的理論方法的批評;與其說是認知文本,不如說是聚焦於對文本的認知過程。 正是通過對文學理論處理文本的審美傾嚮和認知能力的強調,將關注點確立在如何從審美上升到認知之上,而不是如何解讀文本或理論的迭代,嚮內轉,嚮超越去。 我的評價:一股子德味兒。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