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 ),江蘇無锡人,吳越國太祖武肅王錢鏐之後。 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晚號素書老人、七房橋人,齋號素書堂、素書樓。 中國現代著名曆史學傢、思想傢、教育傢 ……。 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一位士大夫、國學宗師 ,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史學四大傢"。
1930年因發錶《劉嚮歆父子年譜》成名,被顧頡剛推薦,聘為燕京大學國文講師,後曆任北京大學、北平師範大學、西南聯大、齊魯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江南大學教授。 1949年南赴香港,創辦新亞書院(香港中文大學前身)。 1967年遷居颱北,任中國文化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 )史學教授。 1990年在颱北逝世,1992年歸葬蘇州太湖之濱。
錢穆著述頗豐,專著多達80種以上 。他畢生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高舉現代新儒傢的旗幟,在大陸、香港、颱灣都産生瞭巨大的影響 。代錶作有《先秦諸子係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中國文化史導論》、《文化學大義》、《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中國曆史精神》、《中國思想史》、《宋明理學概述》、《中國學術通義》等。 此外還有結集齣版論文集多種,如《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中國文化叢談》等。
《湖上閑思錄》係錢穆先生探討中西文化比較之著作。先生自言,“曆史限於事實,可以轉就本己真相即明,而文化則寓有價值觀,必雙方比較,乃知得失”。《湖上閑思錄》就人文與自然、精神與物質、情與欲、理與氣等項進行比較,抉隱發微,不尚空論,為治中國文化者所必當研讀。
《湖上閑思錄》為作者(錢穆)1948年徜徉於湖光勝景中閑思遐想的結晶,分彆就人類精神和文化領域諸多或具體或抽象的相對命題,如情與欲、理與氣、善與惡等作瞭靈動、細膩而深刻的分析與闡發,從二元對立的視角思索瞭人類存在的基本問題。《湖上閑思錄》言淺意深,語重心長,既見齣史傢的沉潛與細密,又見齣哲人的深邃和文學傢的靈透與光彩,顯示瞭作者多樣的纔華。
《湖上閑思錄》(錢穆著·三聯書店2000年第一版) 早年讀嶽麓書社版的《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對錢穆印象甚佳,文字簡樸,但用力很深,乃學問傢之路數。後來又讀到颱灣大東圖書版的《中國曆代政治得失》,更是歡喜。而今又睹《湖上閑思錄》,雖是“閑思”,卻能言淺意深,“...
評分 評分##學貫古今 真正的大師
評分 評分 評分##金子和人有關注意的講解,給瞭我如何應對惡心素質極低又不得不常見到的人提供一個好啓迪,實驗實驗
評分##這本書藉瞭半年瞭,空靈的哲學觀點一直是我下不定決心讀完的原因。新年新開始,決定把書還掉前認真讀一讀。前幾章,已經收獲頗豐。善與惡中這一段比較應景:和平與鬥爭,是人事中更互迭起的兩種形態,常常循環往復,從和平轉入鬥爭,又從鬥爭迴歸和平。 鬥爭能覓取和平,和平需能抵擋鬥爭(即不怕鬥爭)。接近鬥爭的和平與接近和平的鬥爭,都是可繼續的,都可稱為善。若遠離瞭和平的鬥爭,和遠離瞭鬥爭的和平,都距中勢皆遠,皆將不可成為一種恒態而取得其繼續性。 又如自由與乾涉中:自由的反麵是乾涉,隻要天地間有兩個以上的東西存在,這一個終不免要受那一個的乾涉。受瞭那一個的乾涉,便損害瞭這一個的自由,乾涉愈多,自由愈少。純理論的書我看起來還是昏昏欲睡。
評分##曆史更替狂風巨浪中的大儒,於愁苦時,不廢心智參悟,隨筆小品卅篇。 引經據典,辯理明義,精彩精彩; 管中窺豹可見其學問之大觀,羞愧羞愧。 自由是西方思想的一大主腦。他們以為一個人的自由,應以不侵犯彆人的自由為限。 自由的反麵是乾涉。隻要天地間有兩個以上的東西存在,這一個終不免要受那一個的乾涉。 對付外來乾涉,不齣三途:一是用強力壓服,二是調和,三是屈服。 以彆人的自由為限界,本來像是一種調和,...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