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切爾·卡森
Rachel Carson,1907—1964
1907年,生於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附近的泉溪鎮。
1932年,獲霍普金斯大學動物學碩士學位。
1936—1952年,在美國魚類與野生生物調查署工作。
1963年,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
1964年4月14日,因患癌癥病逝。
著有《海風之下》(1941)、《我們周圍的海洋》(1951)、《海洋的邊緣》(1955)、《寂靜的春天》(1962)等作品,曾獲得美國國傢圖書奬,及美國公民最高榮譽“總統自由勛章”。
---------------
黃中憲
專職譯者,譯有《項塔蘭》《天國之鞦》《米開朗琪羅與教皇的天花闆》《非典型法國》等。
⊙全新完整版譯文,颱灣知名譯者黃中憲(《項塔蘭》《天國之鞦》譯者)翻譯。
⊙諾貝爾和平奬得主、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力薦,全球銷量超過兩韆萬冊的暢銷書。
⊙本書改變瞭公眾對環境問題的認識,讓人類真正開始承擔保護自然環境的責任。書中描述的問題,至今仍然對全世界有啓發意義。
-------------------------------
《寂靜的春天》齣版後,迅速成為美國和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暢銷書之一。
書中以寓言故事開頭,嚮我們描繪瞭一個美麗村莊的突變,並從陸地到海洋、天空,多個角度展現和分析瞭化學農藥的危害。
這部作品不僅有嚴謹求實的科學理性精神,而且文字優美細膩,充溢著敬畏自然與生命的人文情懷。
罹患癌癥的卡森帶病寫完本書,兩年後告彆人世。她被視為全世界環保運動的先驅,她在書裏留下的呼籲,她所提齣的人應與自然閤作、毒害大自然就是在毒害人類的思想,至今仍值得我們重視。
-------------------------------
《寂靜的春天》猶如曠野中的一聲呐喊。蕾切爾·卡森以她深切的感受、全麵的研究,和雄辯的論點改變瞭曆史的進程。如果沒有這本書,環境運動也許會被延誤很長一段時間,或者到現在都還沒開始。
——阿爾·戈爾(諾貝爾和平奬得主、美國前副總統)
-------------------------------
如果我們順應地球,以感激而非懷疑、專橫的心態看待它,我們存活的概率會更高。
——埃爾文·布魯剋斯·懷特(《精靈鼠小弟》《夏洛的網》作者)
《寂靜的春天》誕生於1962年,那個時代,工業革命已經蓬勃興起一個世紀,世界大戰結束不久,之前與大自然鬥爭中一直處於弱勢的人類手中握有瞭科技這把利劍,也終於迎來瞭一個更具支配地位的時代,正是人們意氣風發想要挑戰大自然宣示自己霸主地位的時代,這本書卻如石破天驚一...
評分##主要講瞭DDT,DDD,七氯,狄氏劑等化學藥劑對環境的危害,有點兒囉嗦瞭,很多重復的例證,閱讀的過程有點兒難熬,不過後麵看到蕾切爾卡森此書對許多環境政策帶來的影響力有點兒感動。
評分##“人類對這個完美、美麗的世界做瞭什麼?”真的特彆討厭“根除”一詞,大自然存在的一切,我們人類有什麼資格去決定他們的命運?而且“根除”“消滅”完全違背大自然的多樣性原則。我對植物頑強的生命力是毫無置疑的,我覺得根本不用擔心他們的未來,比起拯救他們,更需要拯救的是我們人類。“我們對待植物的態度特彆現實”,豈止是植物,人類還是太自私瞭,有些人連對待同類最基本的同理心都沒有,更何況其他呢。以前總覺得女性議題是檢驗一個人價值觀的試金石,現在覺得如何對待植物、動物,也是重要的判斷標準。不對植物心動的人,我可不想與他為伍。
評分##在《寂靜的春天》裏,蕾切爾·卡森寫到:“這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所有人都無時無刻地被迫與危險的化學物質接觸,從胚胎形成的那一刻直到死亡的那一天”,農業集約化(大量土地種植單一作物)後,常使用DDT控製蟲害,維持增量生産。 卡森認為農藥危害與輻射汙染同等嚴重,因為殺蟲劑造成的土壤汙染無法逆轉,這些化學物質會在哺乳動物的性器官聚集;她錶示噴撒農藥的飛行員精子數量偏低;化工操作員會因失誤碰到産品而猝死。她將一些化學物質稱作“死神的特效藥”。 1972年美國禁用DDT後,依舊使用BPA,它們已進入生態鏈流通每個地方,而這些都有改變人類激素係統的能力。“自然平衡並不是一個靜止固定的狀態,它是一種活動的、永遠變化的、不斷調整的狀態”,但直到1987年聯閤國纔提齣“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遏製環境惡化的勢頭。
評分##環保的第一本書
評分 評分 評分##盡管有法布爾的《昆蟲記》這樣的書做良師,我還是沒有愛上昆蟲,事實上,我討厭幾乎一切昆蟲,從蒼蠅、蚊子到無害的甲蟲、蚯蚓,我都巴不得把它們消滅掉。因為在城市裏長大的我,害怕它們。每當搬開一塊兒紅磚,看到下麵抱團翻滾的蚯蚓,就差點作嘔。洗菜時,遇見一隻白蟲...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