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梵澄(1909—2000)
年轻时游学于鲁迅门下,一生践行先生的“精神事业”;1929年至1932年,留学德国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回国后寄寓上海,受鲁迅之嘱系统地翻译尼采著作;1945年赴印度,先后任教于泰戈尔国际大学和室利阿罗频多学院;1978年底回国,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先生精通多种古今语言,贯通中、西、印三大文化,在诗歌、书画、文艺评论上造诣精深,学术贡献主要有四:
一、中国之最早最具规模地翻译尼采著作,如《尼采自传》《苏鲁支语录》等;
二、系统地翻译印度韦檀多一系古今经典,如《薄伽梵歌》《五十奥义书》等;
三、以英文完整地介绍中国传统学术精华,如《孔学古微》《唯识菁华》等;
四、以精神哲学的进路重新诠释吾华经典,如《陆王学述》《老子臆解》等。
中国第一本从德文迻译的尼采原著,鲁迅嘱咐梵澄翻译并亲自校对;另收录梵澄节译尼采《人间的,太人间的》
##没看懂
评分 评分##没看懂
评分当看到译者把尼采的 die ewige Wiederkunft 译成永恒的反对未来,我就看不下去了。die ewige Wiederkunft 是尼采的核心概念。Wiederkunft 应译为复返,再次来临,可能是与基督教有关的用语,如耶稣再次降临也会用wiederkunft这个词。所以,译成永恒轮回或永恒复返都可以。 豆瓣...
评分##孤独且丰盈的内心世界
评分 评分 评分##“哲学,诚如我所了解而体验到的,便是高山与冰雪中自由的生活——即生存中一切新异底、疑惑底事物的探求,亦即至今为伦理所拘束的一切事物的研讨。”——严格来说,不是“自传”,是尼采的一些关乎出生的简短随笔,然后加上很多著作的解读文章,最后还收录了一些杂言,整本书挺繁杂的。许梵澄的翻译就是民国那股中文味,有些词句读起来不是很适应,除此之外应该挺好的,有些地方读不懂可能不是译者的错,是尼采的“艰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