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18岁以前孩子应读的112本书
定价:39.00元
作者:王淑英著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1-01
ISBN:978780228233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书是知识的宝库,它蕴藏着无穷的乐趣和智慧。有选择地读一些好书。能让我们更有智慧。而且可以充实我们的心灵,陶冶我们的性情,美化我们的气质。 古人说:“读书宜精不宜多。”宋朝开国宰相赵普,出身乡间,少时读书不多,做官后反复钻研《论语》,他说他是“半部《论语》治天下。这话既自谦,也自夸,但也在程度上,反映了有些经典著作的“含金量”确实不一般。基于此,历代都有人像张之洞一样,为读书人“开卷”提出一些书目,作阅读的引导,帮助读书人在“岔路当中有岔路”的书山学海中,尽可能少走一些弯路。 阅读时,在众多的作品当中,要给的作品一席显赫之地。当然,应该对当代作家感兴趣。这也是必要的。正是在他们之中,我们才有幸找到了与我们有着共同的忧虑与需求的朋友。但是,不要把自己淹没在一般性书籍的海洋中。 名著之多,我们已经无暇一一问津。要相信前人的选择。一个人兴许看错,一代人也兴许看错。而整个人类不会看错。
内容提要
读书是有选择的。在读书生活中,开什么“卷”,是大有讲究的。选择得好,“开卷”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选择不好,也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可能给自己带来危害——正如别林斯基说的:“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要怀。”读了没有用的和低劣的书,不仅浪费了时间,还可能接受小鸡的错误的影响。
为了得到真正的“益”处,读书人在“开卷”中,需要有选择地接纳一些,拒绝一些。正如歌德说的那样:“把精力集中在有价值的东西上面,把一切对你没有好处何不相宜的东西都抛开。”
目录
上篇 中国部分
1.《易经》
2.《诗经》
3.《》
4.《论语》
5.《庄子》
6.《孟子》
7.《孙子兵法》
8.《战国策》
9.《史记》
10.《世说新语》
11.《资治通鉴》
12.《梦溪笔谈》
13.《莱根谭》
14.《唐诗三百首》
15.《宋词三百首》
16.《古文观止》
17.《窦娥冤》
18.《徐霞客游记》
19.《三言》
20.《三国演义》
21.《西游记》
22.《水浒传》
23.《红楼梦》
24.《儒林外史》
25.《聊斋志异》
26. 《官场现形记》
27.《鲁迅选集》
28.《子夜》
29.《家》
30.《骆驼祥子》
31.《边城》
32.《雷雨》
33.《》
34.《青春之歌》
35.《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36.《朱自清散文》
37.《围城》
38.《艾青诗全编》
39.《平凡的世界》
40.《天龙八部》
41.《美的历程》
下篇 外国部分
42.《荷马史诗》
43.《伊索寓言》
44.《希腊的神话和传说》
45.《圣经》
46.《神曲》
47.《十日谈》
48.《莎士比亚戏剧集》
49.《浮士德》
50.《少年维特之烦恼》
51.《阴谋与爱情》
52.《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53.《蒙田随笔集》
54.《人间喜剧》
55.《红与黑》
56.《悲惨世界》
57.《包法利夫人》
58.《名利场》
59.《基度山伯爵》
60.《茶花女》
61.《海底两万里》
62.《环游世界八十天》
63.《约翰·克利斯朵夫》
64.《大卫·科波菲尔》
65.《双城记》
66.《简·爱》
67.《唐璜》
68.《德伯家的苔丝》
69.《傲慢与偏见》
70.《鲁滨逊飘流记》
71.《福尔摩斯探案集》
72.《汤姆·索亚历险记》
73.《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74.《草叶集》
75.《飘》
76.《汤姆叔叔的小屋》
77.《老人与海》
78.《喧哗与骚动》
79.《美国的悲剧》
80.《战争与和平》
81.《第二十二条军规》
82.《安娜·卡列尼娜》
83.《罪与罚》
84.《父与子》
85.《叶甫盖尼·奥涅金》
86.《母亲》
87.《静静的顿河》
8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89.《安徒生童话》
90.《玩偶之家》
91.《堂·吉诃德》
92.《好兵帅克》
93.《牛虻》
94.《绞刑架下的报告》
95.《百年孤独》
96.《西线无战事》
97.《一千零一夜》
98.《沙恭达罗》
99.《源氏物语》
100.《雪国》
101.《理想国》
102.《忏悔录》
103.《小逻辑》
104.《梦的解析》
105.《富兰克林自传》
106.《林肯传》
107.《拿破仑传》
108.《居里夫人传》
109.《人性的弱点》
110.《哲学的故事》
111.《全球通史》
112.《第三次浪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就像一个温润的引路人,在我人生最懵懂的阶段,轻轻地推了我一把,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翻开这本书的情景,那时的我,对阅读还只是浅尝辄止,被书页里的文字吸引,却不知如何深入。而这本书,却以一种极其耐心的方式,拆解了那些看似高深的文学宝藏,让我明白,原来莎士比亚的戏剧并非遥不可及,狄更斯的笔触也能如此贴近人心。它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将那些经典的价值慢慢渗透。我记得其中一篇评价,是关于一本描写成长烦恼的小说,作者没有直接告诉我“你应该这样想”,而是通过故事里主人公的经历,让我自己去感受,去思考,去对照自己的生活。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比任何强制性的说教都要来得强大。我仿佛看见了自己成长的影子,在那些文字里找到了慰藉,也找到了力量。这本书让我明白,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理解生活,理解自己,理解他人。它打开了我认识世界的一扇窗,让我看到,原来历史的长河中,有如此多的智慧闪耀,人类的情感,是如此的丰富而复杂。至今,我仍会时不时地回想起书中的某些片段,那些曾经打动我的句子,那些让我深思的人物,它们早已融入我的血脉,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评分我曾经是一个对阅读毫无概念的“技术宅”,每天沉浸在冰冷的屏幕和代码的世界里,觉得文学作品离我太遥远。直到我的朋友向我推荐了《18岁以前孩子应读的112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文字的力量可以如此强大,它能构建起一个我自己从未想象过的奇妙世界。这本书没有使用那些高深莫测的术语,也没有强行灌输任何道理,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着每一本书的灵魂。我记得其中一章,详细介绍了某一本关于历史的书籍,作者并非简单地堆砌史实,而是通过故事中人物的视角,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以及那些历史事件背后普通人的命运。我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喜怒哀乐。这本书让我明白了,阅读并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拓展视野,丰富人生。它让我看到了人类文明的璀璨,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现在,我不再是那个只懂代码的“技术宅”,我开始享受阅读的乐趣,开始主动去探索那些曾经让我望而却步的文学世界,而这一切,都源于这本书的引领。
评分坦白说,刚开始拿到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关于儿童阅读的书籍太多了,很多都是千篇一律,流于表面。然而,《18岁以前孩子应读的112本书》却给了我巨大的惊喜。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是简单地推荐那些“教育意义”深刻的书籍,而是挖掘那些真正能触动孩子心灵,引发他们思考的书。它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启迪和价值观的塑造。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每一本书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对儿童心理的深刻理解。它能够精准地捕捉到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敏感点,以及他们对世界的懵懂探索。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有些孩子看似“叛逆”的行为,背后隐藏着对自我认同的渴望,而有些看似“无聊”的兴趣,却是他们探索独立思考的开端。这本书教会我,如何去引导孩子,而不是强迫他们。它强调的是兴趣的培养,是自主的选择,是让孩子在阅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意义。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新手家长,突然获得了最宝贵的育儿指南,让我能够更自信、更从容地陪伴孩子成长。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必读书目”的刻板印象。在此之前,我总觉得那些被奉为经典的文学作品,要么是晦涩难懂的古文,要么是离我生活太遥远的时代背景,读起来总是有些吃力,甚至有些抗拒。但这本书,就像一个神奇的翻译器,将那些沉睡的文学巨著重新唤醒,赋予它们鲜活的生命。它没有简单地罗列书单,而是深入到每一本书的内核,用一种极为细腻和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剖析其魅力所在。我尤其喜欢它对那些探讨人性、社会议题的书籍的解读,它能精准地指出作者的意图,以及这些作品在当时和现在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它让我明白,很多看似“古老”的故事,其实依然能触及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那些关于爱、关于失去、关于勇气、关于理想的思考,是跨越时空的。读完这本书,我不再畏惧那些“大部头”,反而充满了跃跃欲试的冲动。我开始主动去寻找那些被推荐的书籍,并且惊喜地发现,它们真的如书中所言,充满了智慧和感动。这本书不只是一个书单,更是一场关于阅读的启蒙,它让我看到了文学作品背后更为广阔的意义,让我学会了如何去欣赏,如何去品味,如何去从中汲取养分。
评分作为一个曾经被“应试教育”压得喘不过气的学生,我对“必读书目”这个词总是带着一丝抗拒。总觉得那些书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存在的,读起来味同嚼蜡。但《18岁以前孩子应读的112本书》完全改变了我的看法。它就像一个充满智慧的长者,用一种温柔而坚定的语气,向我展示了书籍的真正魅力。它没有将阅读变成一项枯燥的任务,而是将每一本书都变成了一次奇妙的冒险,一次灵魂的探索。我特别喜欢它对那些关于人生哲学和价值观的书籍的解读。它没有直接告诉我“你应该相信什么”,而是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经历,以及作者的深刻思考,让我自己去领悟,去判断。我记得其中有一段,是关于一本探讨“何为幸福”的书,作者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通过主人公的种种经历,让我看到了幸福的多样性和个体性的价值。这种引导式的解读,比任何直接的灌输都要来得有力量。它让我开始思考,开始质疑,开始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这本书不仅让我拓宽了阅读的边界,更重要的是,它点燃了我对知识和真理的渴望,让我明白,阅读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