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牛津家训全书:培养有超级创造力的孩子
定价:39.00元
作者:张铁成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51040535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58kg
编辑推荐
一颗好奇的心和一双好奇的眼睛是孩子天生就拥有的,他们的脑袋里经常装着稀奇古怪的问题,他们的眼睛里万物平等,他们时常会问一些家长答不出的问题。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是每个家长困惑的问题。《牛津家训全书——培养有超级创造力的孩子》给您提供了一套好的教育方法,读完后您会发现:原来。培养有超级创造力的孩子,就这么简单!
内容提要
牛津大学曾培育不少人才,如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布莱尔,发现哈雷彗星的爱德蒙·哈雷等。但是,有一个课堂比牛津更深刻地影响着它的学生,那就是家庭;有一些老师比牛津的教育家们更注重引导学生走向成功,那就是父母、家长的言传身教决定着孩子的一生,在这个特殊的教育课堂上,老师们更需要学习教育的方法,更需要汲取牛津的教育精华。每个孩子都一样聪明,家长要运用的教育方法去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目录
章 生活是知识之神,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思维的创造性始于对知识的探索
渴求知识才能获得知识
知识塑造良好的创新品质
在知识基础上的创造才真实
重视孩子的每次提问
第二章 加强学习辅导,让学校成为孩子创新的平台
学习的过程是思维创新的过程
治愈厌学症的五疗法
学校教育,完整人生的必经阶段
创意常驻于质疑中,培养有怀疑精神的孩子
“我就喜欢和老师唱反调”
第三章 走好创新步,清除孩子的意识障碍
解开束缚,让创新绽放在自由的天空下
创新属于受到尊重的孩子
虚心是孩子进步的助推器
“妈妈,我不敢跟别人说话!”
“爸爸,你又说话不算数!”
第四章 增加孩子的生活经验。让创新无限延展
生活是一切创新的载体
增加孩子对生活的感悟
短缺与创造
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不要闭门造车,让孩子充分接触社会
第五章 培养孩子独立行动能力,进行创新实践
李阳教子,别给孩子拥抱
学习对孩子的懒惰说“不”
让孩子拾起人生枚硬币
不要忽视洗一次碗的价值
每天让孩子积累1%的进步
第六章 调动孩子的创新热情,激发创造的潜能
用孩子的热情点燃创新的激情
从孩子的兴趣中提取创新的种子
不要用成绩扼杀孩子的天赋
一次鼓励,一股动力
记录孩子言行,突发奇想珍贵
第七章 走出思考怪圈,注重思维发散性
一场因“o”而起的诉讼
苏格拉底风格:启发式教学方式
当心孩子的从众心理
微笑着让孩子自己找答案
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结论
第八章 赞扬孩子的每个创造,小创意酝酿大创新
每个孩子都渴望赞扬
“宝贝,你的纸飞机折得真好!”
让孩子知错不是只有一种方法
“妈妈你看,风筝竟然会飞!”
给孩子勇气,让他大胆展示自己的作品
第九章 发挥目标作用。让孩子信守创新承诺
没有目标,创新将难以靠岸
才不在多,专一就行
你的目标不是孩子的目标
善于约束孩子的三分钟热度
引导至上,强迫只会适得其反
第十章 增加孩子紧迫感.想到它就立即实现它
紧迫感,牛津人才的制胜法
实践今天的创意,等到明天就凉了
不要高估孩子的耐性
适当催促,让孩子甩掉爱“拖”的习惯
灌输时间观念,让孩子以分秒计时
第十一章 细节决定成败,让孩子的创新在观察中起航
记事本,治愈孩子的坏记性
改掉孩子粗心大意的习惯
“微观教育法”让孩子拥有好眼力
智力拼图,声名显赫的细节大师
注意质量细节,让孩子学会精益求精
第十二章 赶走孩子的自卑,自信是创新的酿造者
父母的鼓励是孩子自信的前提
这些话千万不要对孩子说
让孩子在成功中找回自信
性格无优劣,别把孩子的内向当缺点
“妈妈,请别拿我跟他比!”
第十三章 拓展孩子的想象空间,让创新在梦想中起飞
想象力是创新永不枯竭的源泉
走进孩子的世界,与他一起异想天开
倾听,开启孩子想象之门的金钥匙
帮助孩子制作梦想画册
观察指导,做孩子创新的助手
第十四章 培养思维主动性,积极地创新永无止境
主动性,孩子创新的基石
被动与创新总是背道而驰的
让孩子学会提出问题
走出理解误区,用孩子的眼光看问题
别用“不可能”打消孩子的积极性
第十五章 培养领导型孩子,让团队实现创新价值的大化
鼓励孩子,让他大胆地参与队长竞选
分享与互助,团队创新的黄金法则
忠诚心理,培养未来的员工
传授交流技巧,让孩子更好地融入团队
沟通是扫除孩子孤僻个性的好方式
第十六章 加强道德教育,让品质为孩子的创新导航
道德教育,正确人生观的课
良好品质是创新价值的保障
好人终结善果,善良不会过时
感谢父母,感恩社会
让孩子理解社会,增加他的自我保护意识
第十七章 心理左右智慧,让创新在乐观的心态中萌发
让孩子充分体会创造的快乐
奖励是创新不可或缺的动力
安慰孩子,让他迅速走出失败的阴影
当心!别把你的消沉传染给孩子
化冲动为勇气,引导喜爱冒险的孩子
第十八章 知识是创新的归宿,让书籍成为孩子的终生挚友
知识,成功永不枯竭的力量
没有知识底蕴,创新便会暗淡无光
技术创新需要科学知识作指导
开动孩子脑筋,创新是思考的结果
拒绝浅尝辄止,增加孩子的学习深度
第十九章 解读孩子心理,别让坏情绪阻碍孩子的创新
如何疏导孩子的紧张情绪?
如何让爱发怒的孩子平静下来?
嫉妒是孩子成功的绊脚石
“我想干啥就干啥!”
如何培养孩子的胆量?
第二十章 创新与容量成正比,让孩子在对意见的吸收中成长
“我讨厌别人的说教!”
让孩子清醒对待自己的偶伤
竞争是对孩子创新的大激励
让孩子学会接受反面意见
注意说话技巧,用容易接受的方式说教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被这本书关于“激发内在驱动力”的论述深深吸引。它并没有局限于外在奖励或惩罚,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让孩子发自内心地热爱学习,对世界充满探索欲。书中的一些观点,比如“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以及“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引导”,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让我意识到,真正有创造力的孩子,是那些内心充满好奇,并愿意为自己的兴趣付出努力的孩子。 书中关于“沟通技巧”的部分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教会家长如何说话,更是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我们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想法。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倾听和回应技巧,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孩子,建立更亲密的亲子关系。我尝试了几种新的沟通方式,发现孩子变得更愿意和我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了。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育儿导师,在耳边娓娓道来,而不是冷冰冰的理论堆砌。它在强调“创造力”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我注意到书中有一部分是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韧性和抗挫折能力的。这在当今社会尤其重要,很多孩子因为一点点挫折就轻易放弃,这本书提供了很多实操性的方法,比如如何引导孩子从失败中学习,如何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机会让孩子练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独立思考”的论述。它告诫家长,不要急于给孩子答案,而是要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论证。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因为我有时会不自觉地代入自己的经验,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做。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过度的“指导”反而会扼杀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它提供了一些提问的技巧,帮助家长在和孩子交流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和学习。
评分这本《牛津家训全书:培养有超级创造力的孩子》,从书名上就吸引了我,期待值很高。拿到书后,我首先翻阅了目录,发现内容涵盖了从婴幼儿到青少年各个成长阶段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这一点非常实用。书中对于如何激发孩子好奇心、鼓励探索精神的部分,有着非常细致的论述。比如,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说“要鼓励孩子多问问题”,而是深入地分析了提问的类型、家长如何回应才能真正促进思考,甚至提供了很多日常对话的示例,让我觉得非常贴近生活,也容易模仿。 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情商培养”的章节。它没有流于形式地讲一些空洞的道理,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和情境分析,教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认识、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能学会同理他人。书中的一些游戏和活动设计,都是可以在家庭中轻松进行的,既能增进亲子关系,又能有效地提升孩子的情感认知能力。我尝试了其中一个帮助孩子识别不同情绪的活动,效果非常好,孩子在玩乐中就学会了分辨快乐、悲伤、生气等情绪,并且能够用更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
评分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培养孩子”,更是一种关于“如何成为更好的家长”的引导。它让我反思了自己的育儿观念,并从中找到了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的探讨。它提倡在给予孩子适当支持的同时,鼓励他们自己去尝试、去解决问题。书中提供了一些循序渐进的方法,帮助家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放手让孩子去体验,去成长。 令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有关于“科技与教育”的章节。在数字时代,如何平衡孩子使用科技的时间,如何引导他们正确利用科技学习,是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这本书给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并且提供了一些家长可以参考的家庭科技使用协议,以及如何利用科技工具辅助孩子学习的创意方法,这让我对科技在育儿中的角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温和且充满智慧,没有丝毫说教的意味,反而像是在分享多年育儿心得的挚友。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培养阅读习惯”的那部分内容。它不仅仅是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更是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实施方案,比如如何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如何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兴趣的书籍,以及如何通过互动式阅读让孩子更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创意阅读游戏,让阅读变得生动有趣,不再是枯燥的任务。 另外,我非常赞同书中关于“鼓励孩子犯错”的观点。很多家长生怕孩子犯错,但这本书告诉我们,错误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孩子从中吸取教训,而不是惩罚或指责。书里有很多关于如何积极回应孩子错误行为的建议,让我学会了更有耐心和智慧地处理这些时刻。这些建议都非常具有操作性,让我能够立即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并且看到了积极的变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