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18歲以前孩子應讀的112本書
定價:39.00元
作者:王淑英著
齣版社:新世界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1-01
ISBN:978780228233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書是知識的寶庫,它蘊藏著無窮的樂趣和智慧。有選擇地讀一些好書。能讓我們更有智慧。而且可以充實我們的心靈,陶冶我們的性情,美化我們的氣質。 古人說:“讀書宜精不宜多。”宋朝開國宰相趙普,齣身鄉間,少時讀書不多,做官後反復鑽研《論語》,他說他是“半部《論語》治天下。這話既自謙,也自誇,但也在程度上,反映瞭有些經典著作的“含金量”確實不一般。基於此,曆代都有人像張之洞一樣,為讀書人“開捲”提齣一些書目,作閱讀的引導,幫助讀書人在“岔路當中有岔路”的書山學海中,盡可能少走一些彎路。 閱讀時,在眾多的作品當中,要給的作品一席顯赫之地。當然,應該對當代作傢感興趣。這也是必要的。正是在他們之中,我們纔有幸找到瞭與我們有著共同的憂慮與需求的朋友。但是,不要把自己淹沒在一般性書籍的海洋中。 名著之多,我們已經無暇一一問津。要相信前人的選擇。一個人興許看錯,一代人也興許看錯。而整個人類不會看錯。
內容提要
讀書是有選擇的。在讀書生活中,開什麼“捲”,是大有講究的。選擇得好,“開捲”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選擇不好,也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可能給自己帶來危害——正如彆林斯基說的:“閱讀一本不適閤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要懷。”讀瞭沒有用的和低劣的書,不僅浪費瞭時間,還可能接受小雞的錯誤的影響。
為瞭得到真正的“益”處,讀書人在“開捲”中,需要有選擇地接納一些,拒絕一些。正如歌德說的那樣:“把精力集中在有價值的東西上麵,把一切對你沒有好處何不相宜的東西都拋開。”
目錄
上篇 中國部分
1.《易經》
2.《詩經》
3.《》
4.《論語》
5.《莊子》
6.《孟子》
7.《孫子兵法》
8.《戰國策》
9.《史記》
10.《世說新語》
11.《資治通鑒》
12.《夢溪筆談》
13.《萊根譚》
14.《唐詩三百首》
15.《宋詞三百首》
16.《古文觀止》
17.《竇娥冤》
18.《徐霞客遊記》
19.《三言》
20.《三國演義》
21.《西遊記》
22.《水滸傳》
23.《紅樓夢》
24.《儒林外史》
25.《聊齋誌異》
26. 《官場現形記》
27.《魯迅選集》
28.《子夜》
29.《傢》
30.《駱駝祥子》
31.《邊城》
32.《雷雨》
33.《》
34.《青春之歌》
35.《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36.《硃自清散文》
37.《圍城》
38.《艾青詩全編》
39.《平凡的世界》
40.《天龍八部》
41.《美的曆程》
下篇 外國部分
42.《荷馬史詩》
43.《伊索寓言》
44.《希臘的神話和傳說》
45.《聖經》
46.《神麯》
47.《十日談》
48.《莎士比亞戲劇集》
49.《浮士德》
50.《少年維特之煩惱》
51.《陰謀與愛情》
52.《給一個青年詩人的十封信》
53.《濛田隨筆集》
54.《人間喜劇》
55.《紅與黑》
56.《悲慘世界》
57.《包法利夫人》
58.《名利場》
59.《基度山伯爵》
60.《茶花女》
61.《海底兩萬裏》
62.《環遊世界八十天》
63.《約翰·剋利斯朵夫》
64.《大衛·科波菲爾》
65.《雙城記》
66.《簡·愛》
67.《唐璜》
68.《德伯傢的苔絲》
69.《傲慢與偏見》
70.《魯濱遜飄流記》
71.《福爾摩斯探案集》
72.《湯姆·索亞曆險記》
73.《哈剋貝利·費恩曆險記》
74.《草葉集》
75.《飄》
76.《湯姆叔叔的小屋》
77.《老人與海》
78.《喧嘩與騷動》
79.《美國的悲劇》
80.《戰爭與和平》
81.《第二十二條軍規》
82.《安娜·卡列尼娜》
83.《罪與罰》
84.《父與子》
85.《葉甫蓋尼·奧涅金》
86.《母親》
87.《靜靜的頓河》
88.《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89.《安徒生童話》
90.《玩偶之傢》
91.《堂·吉訶德》
92.《好兵帥剋》
93.《牛虻》
94.《絞刑架下的報告》
95.《百年孤獨》
96.《西綫無戰事》
97.《一韆零一夜》
98.《沙恭達羅》
99.《源氏物語》
100.《雪國》
101.《理想國》
102.《懺悔錄》
103.《小邏輯》
104.《夢的解析》
105.《富蘭剋林自傳》
106.《林肯傳》
107.《拿破侖傳》
108.《居裏夫人傳》
109.《人性的弱點》
110.《哲學的故事》
111.《全球通史》
112.《第三次浪潮》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個曾經被“應試教育”壓得喘不過氣的學生,我對“必讀書目”這個詞總是帶著一絲抗拒。總覺得那些書都是為瞭完成任務而存在的,讀起來味同嚼蠟。但《18歲以前孩子應讀的112本書》完全改變瞭我的看法。它就像一個充滿智慧的長者,用一種溫柔而堅定的語氣,嚮我展示瞭書籍的真正魅力。它沒有將閱讀變成一項枯燥的任務,而是將每一本書都變成瞭一次奇妙的冒險,一次靈魂的探索。我特彆喜歡它對那些關於人生哲學和價值觀的書籍的解讀。它沒有直接告訴我“你應該相信什麼”,而是通過故事中的人物經曆,以及作者的深刻思考,讓我自己去領悟,去判斷。我記得其中有一段,是關於一本探討“何為幸福”的書,作者並沒有給齣標準答案,而是通過主人公的種種經曆,讓我看到瞭幸福的多樣性和個體性的價值。這種引導式的解讀,比任何直接的灌輸都要來得有力量。它讓我開始思考,開始質疑,開始形成自己獨立的判斷。這本書不僅讓我拓寬瞭閱讀的邊界,更重要的是,它點燃瞭我對知識和真理的渴望,讓我明白,閱讀是為瞭更好地認識世界,也是為瞭更好地認識自己。
评分這本書就像一個溫潤的引路人,在我人生最懵懂的階段,輕輕地推瞭我一把,讓我看到瞭更廣闊的世界。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記得,第一次翻開這本書的情景,那時的我,對閱讀還隻是淺嘗輒止,被書頁裏的文字吸引,卻不知如何深入。而這本書,卻以一種極其耐心的方式,拆解瞭那些看似高深的文學寶藏,讓我明白,原來莎士比亞的戲劇並非遙不可及,狄更斯的筆觸也能如此貼近人心。它沒有空洞的理論,沒有枯燥的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將那些經典的價值慢慢滲透。我記得其中一篇評價,是關於一本描寫成長煩惱的小說,作者沒有直接告訴我“你應該這樣想”,而是通過故事裏主人公的經曆,讓我自己去感受,去思考,去對照自己的生活。這種潛移默化的力量,比任何強製性的說教都要來得強大。我仿佛看見瞭自己成長的影子,在那些文字裏找到瞭慰藉,也找到瞭力量。這本書讓我明白,閱讀不僅僅是為瞭獲取知識,更是為瞭理解生活,理解自己,理解他人。它打開瞭我認識世界的一扇窗,讓我看到,原來曆史的長河中,有如此多的智慧閃耀,人類的情感,是如此的豐富而復雜。至今,我仍會時不時地迴想起書中的某些片段,那些曾經打動我的句子,那些讓我深思的人物,它們早已融入我的血脈,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
评分我不得不說,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對“必讀書目”的刻闆印象。在此之前,我總覺得那些被奉為經典的文學作品,要麼是晦澀難懂的古文,要麼是離我生活太遙遠的時代背景,讀起來總是有些吃力,甚至有些抗拒。但這本書,就像一個神奇的翻譯器,將那些沉睡的文學巨著重新喚醒,賦予它們鮮活的生命。它沒有簡單地羅列書單,而是深入到每一本書的內核,用一種極為細膩和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剖析其魅力所在。我尤其喜歡它對那些探討人性、社會議題的書籍的解讀,它能精準地指齣作者的意圖,以及這些作品在當時和現在所産生的深遠影響。它讓我明白,很多看似“古老”的故事,其實依然能觸及我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那些關於愛、關於失去、關於勇氣、關於理想的思考,是跨越時空的。讀完這本書,我不再畏懼那些“大部頭”,反而充滿瞭躍躍欲試的衝動。我開始主動去尋找那些被推薦的書籍,並且驚喜地發現,它們真的如書中所言,充滿瞭智慧和感動。這本書不隻是一個書單,更是一場關於閱讀的啓濛,它讓我看到瞭文學作品背後更為廣闊的意義,讓我學會瞭如何去欣賞,如何去品味,如何去從中汲取養分。
评分我曾經是一個對閱讀毫無概念的“技術宅”,每天沉浸在冰冷的屏幕和代碼的世界裏,覺得文學作品離我太遙遠。直到我的朋友嚮我推薦瞭《18歲以前孩子應讀的112本書》,我纔意識到,原來文字的力量可以如此強大,它能構建起一個我自己從未想象過的奇妙世界。這本書沒有使用那些高深莫測的術語,也沒有強行灌輸任何道理,而是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講述著每一本書的靈魂。我記得其中一章,詳細介紹瞭某一本關於曆史的書籍,作者並非簡單地堆砌史實,而是通過故事中人物的視角,展現瞭那個時代的風貌,以及那些曆史事件背後普通人的命運。我仿佛親身經曆瞭那個時代,感受到瞭那個時代的喜怒哀樂。這本書讓我明白瞭,閱讀並不僅僅是為瞭應付考試,更是為瞭拓展視野,豐富人生。它讓我看到瞭人類文明的璀璨,感受到瞭曆史的厚重,也讓我對生活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感悟。現在,我不再是那個隻懂代碼的“技術宅”,我開始享受閱讀的樂趣,開始主動去探索那些曾經讓我望而卻步的文學世界,而這一切,都源於這本書的引領。
评分坦白說,剛開始拿到這本書時,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畢竟,市麵上關於兒童閱讀的書籍太多瞭,很多都是韆篇一律,流於錶麵。然而,《18歲以前孩子應讀的112本書》卻給瞭我巨大的驚喜。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不是簡單地推薦那些“教育意義”深刻的書籍,而是挖掘那些真正能觸動孩子心靈,引發他們思考的書。它關注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情感的啓迪和價值觀的塑造。我特彆欣賞作者在分析每一本書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對兒童心理的深刻理解。它能夠精準地捕捉到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的敏感點,以及他們對世界的懵懂探索。書中的一些案例分析,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有些孩子看似“叛逆”的行為,背後隱藏著對自我認同的渴望,而有些看似“無聊”的興趣,卻是他們探索獨立思考的開端。這本書教會我,如何去引導孩子,而不是強迫他們。它強調的是興趣的培養,是自主的選擇,是讓孩子在閱讀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和意義。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新手傢長,突然獲得瞭最寶貴的育兒指南,讓我能夠更自信、更從容地陪伴孩子成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