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孤獨癥兒童情緒調整與人際交往訓練指南
定價:30.00元
售價:21.9元,便宜8.1元,摺扣73
作者:王梅
齣版社:中國婦女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3-01
ISBN:9787802035881
字數:
頁碼:25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解密兒童的心靈,找到有效的方法。隻有方嚮正確,方法纔有價值,講求人性,啓動快樂,走齣孤獨,就是我們的前進方嚮。
★我的孩子上一年級,在學校錶現挺好,可迴傢做作業特彆磨蹭。這是怎麼迴事?
他有一些要求沒有被滿足,希望傢長能關注到孩子的這些需求。磨蹭隻是孩子的一種錶達方式,傢長要看到孩子磨蹭背後隱含的想法。
★我的女兒4歲瞭,在外麵特彆膽小,不跟其他小朋友玩,迴傢後愛發脾氣,為什麼?
3歲多的女孩子已開始關注人與人的關係,特彆是關注父親的態度瞭。如果父親沒有時間陪著女兒玩,沒有給予女兒“安全感”,孩子肯定會膽小,得不到傢長的陪伴就會發脾氣。
★我的孩子今年剛上小學,智力沒毛病,可是上課日寸注意力總不集中。該聽的不聽,成績不好,我該怎麼辦?
排除多動或感覺敏感的問題,孩子的這種錶現可能與他沒有發展好“關注”有關。他還不知道什麼應該關注,什麼應該忽略,這主要是剛上學時的焦慮情緒導緻的。孩子如果屢遭失敗,心理負擔可能加重,對改善注意力反而不利。
★我的孩子平時挺乖的,可傢裏來客人或帶他齣去玩時,就沒有平時乖瞭,總之很不給我麵子。這是什麼原因?
一方麵,孩子嫌傢長平時對他關注少,在來客人時希望大傢都能關注他;另一方麵,孩子可能對傢長有不滿,找個機會“報復一下”。
★我的孩子快3歲瞭,總愛拿彆的小朋友的玩具和食物,要不要糾正他呢?
讀瞭這《孤獨癥兒童情緒調整與人際交往訓練指南》,您就會明白不用糾正孩子,原因一定能在書中找到。
★我的女兒結婚後,我感到她越來越不懂事瞭。為什麼她從小挺聽話,長大以後越來越不聽話?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管教太嚴厲瞭,孩子隻體會到瞭嚴教,沒體會到愛意。孩子長大以後經濟獨立,婚後有瞭丈夫的關愛,安全感越來越被滿足,孩子就不願聽父母的話瞭。等孩子自己當瞭父母後,將心比心,知道“嚴教”也是一種愛,不聽話的情況會改變。
本書介紹的“自主交往訓練法”是一套本土化的、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在幫助孤獨癥兒童穩定情緒、關注和解讀他人心理、適應現實生活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方麵,成效顯著,能夠幫助孤獨癥兒童傢長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康復訓練,幫助孩子“體驗親情、享受人生、走齣孤獨”。
一、問題齣在哪兒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請大傢一起讀讀下麵幾個故事,想一想:如果這些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應該怎麼看待和分析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怎麼辦?
案例
幾年前,全國的很多報紙上都刊登瞭一則這樣的消息:一位女博士被一個初中沒有畢業的男青年拐,賣到瞭偏僻的農村,險些嫁給當地農民。
請思考:為什麼一個博士竟然輕易地被一個沒有文化的人瞭……
案例
一個朋友傢前不久發生瞭這樣一件事。有一天傢裏突然停電瞭,恰巧傢裏大人都齣去瞭,剛上初中的女兒焦急地給父母打電話,說自己害怕,而且作業寫不完瞭!傢長告訴她哪裏有蠟燭,並急忙往傢裏趕。可是等父母一個小時後到傢,傢裏還是一片漆黑,因為女兒不敢劃火柴,也不想再求助……傢長突然擔心起瞭女兒的未來。還有一個上高中的男孩子獨自在傢時,看到蒸鍋鍋底燒糊瞭卻不知所措,結果險些釀成大禍。這樣的事已屢見不鮮。
請思考:孩子們在學校學習成績都不錯,到底是哪兒齣瞭問題?普通孩子在學校學的哪些知識能適應社會要求?孩子還應學點什麼?如果課堂知識學好瞭,是否孩子適應社會就沒有問題瞭?如果孩子學不會復雜的知識,至少要學會什麼?對於孤獨癥的孩子,他們到底應該抓緊學的是什麼?是課堂上的知識嗎?
我最喜歡這本書的後半部分,關於“泛化與維持”的討論。很多訓練手冊隻關注瞭“乾預期”的錶現,一旦脫離瞭特定環境和乾預者,效果就大打摺扣瞭。這本書則專門闢齣篇幅,探討如何將課堂或特定訓練室中學到的技能,平滑地轉移到更開放、更不可預測的真實社交場景中去。它提供瞭一係列“情境壓力測試”的預案,比如在大型商場、生日派對上如何逐步引入新的社交規則,以及如何應對“倒退”現象。這種前瞻性的視角,極大地增強瞭我的信心,讓我不再害怕孩子“重返社會”的挑戰。它提供的不是一時的技巧,而是一套長期的、動態的適應策略,讓我感到自己不再是孤軍奮戰,而是有瞭一個可靠的長期規劃藍圖。
评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有一種獨特的溫暖力量,它不是那種居高臨下的專傢指導,更像是你認識的一位經驗豐富、富有同理心的資深老師在與你私下交流。我尤其欣賞它對“傢長自我關懷”的強調。在訓練孩子情緒的漫長過程中,傢長自身的焦慮和無助感常常會被忽略。這本書在一個非常關鍵的位置,用非常細膩的筆觸探討瞭“完美育兒陷阱”,提醒我們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和偶爾的失控。這種對支持者(傢長)的關注,讓整個閱讀體驗變得非常療愈。它讓我意識到,隻有我自己的情緒先穩定下來,纔能成為孩子情緒的錨點。這種平衡瞭“外部訓練”與“內部支持”的視角,是我在其他同類書籍中從未見過的獨特視角,非常珍貴。
评分坦率地說,我一開始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對它的實用性持保留態度的,因為市麵上關於特教的書籍大多是“高舉高打”,理論堆砌,真正能落地到日常生活的少之又少。然而,這本書完全打破瞭我的刻闆印象。它最讓我驚艷的是“社交故事”和角色扮演的模塊設計。作者沒有提供那種“一刀切”的標準劇本,而是提供瞭一個動態的構建框架,指導我們如何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特點(比如對視覺綫索的敏感度、對重復性行為的依賴程度)來定製獨一無二的訓練材料。我試著按照書中教的方法,為兒子設計瞭一個關於“分享玩具”的微型情景劇,從準備道具到排練,過程雖然耗費精力,但效果立竿見影。他的眼神不再是那種茫然無措,而是開始有瞭期待和模仿的意願。這種手把手教你“做中學”的模式,讓枯燥的訓練變得像是在進行一場精心策劃的遊戲。
评分從排版和內容組織來看,這本書的專業度是毋庸置疑的,但它又巧妙地避開瞭學術論文的晦澀感。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橋梁,將前沿的神經科學或發展心理學的概念,轉化為普通傢長可以理解並操作的日常語言。例如,它解釋“執行功能障礙”時,會用“大腦裏的交通指揮官罷工瞭”這種比喻,配閤清晰的圖示,立刻就能抓住重點。而且,它的參考文獻和延伸閱讀列錶做得非常紮實,如果你想深入瞭解某個理論基礎,可以順藤摸瓜找到高質量的學術資源,但即便是跳過那些部分,獨立閱讀主體內容也完全沒有理解障礙。這種嚴謹性與易讀性的完美結閤,讓它既可以作為專業參考書,也可以作為傢庭自學指南。
评分這套書的結構簡直是為新手傢長量身定做的,每一個章節的過渡都那麼自然,從最基礎的情緒認知,到復雜的人際互動,像剝洋蔥一樣,層層遞進,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瞭核心方法。我特彆喜歡它在“情緒識彆”那一塊的處理方式,不像那些枯燥的理論書,而是用瞭很多生動的案例和場景圖,讓你立刻就能在自傢孩子身上找到對應。比如,它會詳細分析孩子在感到“挫敗”時,身體會釋放哪些信號,以及傢長應該如何用最恰當的語言去迴應,而不是簡單地貼上“發脾氣”的標簽。那種細緻入微的觀察點,真的體現瞭作者深厚的臨床經驗。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告訴你“應該怎麼做”,而在於教會你“如何看懂”孩子正在經曆什麼,這種由內而外的理解,比任何技巧都來得持久和有效。看完前麵幾章,我明顯感覺自己對孩子日常的小波動有瞭更強的預判能力,這極大地減少瞭衝突的發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