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大衛在新西蘭-一位中國博士媽兒童教育筆記
:32.80元
售價:23.9元,便宜8.9元,摺扣72
作者:聶露
齣版社:中國言實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80250449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22kg
《大衛在新西蘭-一位中國博士媽兒童教育筆記》,本書分為三篇。上篇主題為“大衛在新西蘭”,主要以比較的視野,與讀者一起思考什麼是真正好的兒童教育,並且落實於可操作的手段,哪怕是一點一滴。中篇主題為“傢學幼事”,主要從一個母親的切身體驗齣發,探討一些有益的傢庭教育手法,同時躲開一些常見的教育誤區,可能對年輕媽媽更有用些。下篇編譯瞭關於新西蘭早期教育的介紹性文字和《新西蘭時期教育綱要》,尤其是後者,為新西蘭一百多年幼兒教育運動的結晶。
惠靈頓之風(代前言)
上篇 大衛在新西蘭
進入Kea House——談入園過渡
“有準備的環境”和“我選擇”——談日常教育模式
大衛的文件夾——談教師觀察記錄
兒童就可以不講規則嗎——談兒童規則教育
小社會與大社會——談兒童的社會化
“國際”幼兒園——談幼兒園的國際化教育
溝通手段何其多——談傢園聯係
年度畫展——談幼兒園如何募金
生日聚會季——談幼兒園外的兒童交往
兒童安全教育之一:2—5歲
兒童安全教育之二:5—7歲
兒童的天堂
惠靈頓市立圖書館
旁聽新西蘭國會
中篇 傢學幼事
我兒讀書——0—3歲篇
你妨礙孩子感受藝術瞭嗎
生命在於運動門27
皮皮大哥、老貴族與救援遊戲
我想爸爸瞭門4P
像學母語那樣學英語
承諾必須兌現
與其他媽媽攜手同行
下篇 新西蘭的早期教育
新西蘭幼兒園之一:Kindergarten
新西蘭幼兒園之二:Playcenter
新西蘭的幼兒園之三:在行動
新西蘭早期教育綱要
母親(代後記)
聶露,1973年生,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政治學係副教授。
熱愛讀書、思考的自由生活。教育經曆一帆風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專業本科、保送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憲法學博士。研究興趣集中於比較憲政、民主理論、政治哲學,以及學前教育與高等教育。
也曾經曆變故與挫摺,但生活沉澱下來的,是尋找真正的智慧和保有深沉的情感。婚姻和大衛的齣生帶來涅槃的喜悅,2008年赴新西蘭訪學則是一個破冰之舉。作為訪學的意外結晶,這本書是關於新西蘭兒童教育的劄記,更是建構可行性自由生活的努力。我願意與所有人,特彆是所有的母親分享它。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提供瞭一個觀察者——一個受過高等教育、帶著鮮明中國文化烙印的母親——在新西蘭這片“他鄉”如何重建和實踐自己育兒觀的完整路徑。它不是那種簡單羅列“新西蘭教育多好”的贊美詩,而是充滿瞭掙紮、權衡與最終選擇的真實記錄。我注意到作者在文字中反復提及的“自由”與“規則”之間的平衡點。她如何在新西蘭強調的獨立自主與我們文化中根深蒂固的集體意識之間找到一個適閤大衛的中間地帶?這部分內容寫得極為深刻。她的敘事語言帶著一種特有的敘事節奏,時而明快如清晨的露珠,時而又沉靜如黃昏的湖麵,讀起來很有韻味。它讓我意識到,教育的本質,或許不在於你身處何方,而在於你如何接納和理解你孩子的“此刻”。那份身處異鄉的孤獨感和隨之而來的更強的自我驅動力,也在潛移默化中塑造瞭她獨特的教育視角。這種視角,對於我們這些渴望跳齣“內捲”思維的父母來說,無疑是一劑清涼的甘露。
评分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局限於“兒童教育”這一個標簽。它更像是一部關於“身份重塑”的社會學觀察報告。一位受過良好教育的中國女性,如何在完全陌生的文化土壤中,重新定義“母親”、“知識分子”和“自我實現”這幾個核心概念,是全書最引人入勝的暗綫。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種深沉的自我對話。她不僅在教育大衛,更是在通過大衛的成長,重新校準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坐標。她對新西蘭教育體係的分析,細緻入微,既看到瞭其優勢,也敏銳地指齣瞭其在某些方麵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保持瞭一種批判性的審視,而非盲目的推崇。這種平衡感,讓整本書的論述顯得更加可信、更有深度。對於追求精神獨立和內心富足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的視角,遠超育兒指南的範疇,它關乎我們如何有意識地生活,如何與世界和解。
评分這本書的文字處理方式,透露齣一種非常高級的剋製美學。作者似乎很懂得“留白”的藝術。她不會把話說得太滿,而是將很多需要深思的議題,巧妙地拋給讀者自己去體會。例如,在描述大衛適應新環境初期所經曆的那些小挫摺時,語言是平實且冷靜的,但字裏行間卻蘊含著巨大的情感張力,讓人讀完之後需要停頓片刻,纔能平復內心的波瀾。這種處理方式,極大地增強瞭文本的耐讀性。它要求讀者投入自己的經驗和情感去填補那些未盡之言,使得每一次閱讀都成為一次與作者共同完成創作的過程。這種互動性,是很多直白敘事作品所不具備的。總而言之,這是一部充滿智慧、飽含深情,並且在敘事技巧上頗具匠心的作品,它帶來的思考將持續發酵很長一段時間。
评分這本關於海外育兒經曆的記錄,讀起來真是讓人心頭一暖,也感觸頗多。作者那種深入骨髓的觀察力和細膩的情感描繪,仿佛將我一下子帶到瞭那片充滿異域風情的土地上。她筆下的大衛,不僅僅是一個孩子,更像是無數在跨文化背景下成長的孩子們的縮影。我特彆欣賞她如何不動聲色地將中國傳統教育理念與新西蘭的多元文化環境進行碰撞和融閤。這種無聲的對比,讓我這個身處傳統教育體係中的傢長開始反思,我們是不是過於強調“標準化”的成功,而忽略瞭孩子個體獨特性的培養?書中的許多小故事,比如關於社區活動、與當地學校的互動,都展現齣一種非常鬆弛、卻又充滿智慧的教育哲學。它不像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說教,而是紮根於真實生活瑣事的點滴積纍,充滿瞭煙火氣和可操作性。尤其是在處理文化差異帶來的挑戰時,作者所展現齣的那種從容和耐心,非常值得我們學習。那種不急於求成,而是順應孩子天性去引導的心態,讓人感到教育原來也可以是如此溫柔而有力量的事情。
评分我發現這本書的結構非常精妙,它沒有采用嚴格的時間綫敘事,而是像一個精心整理的思維導圖,將不同的育兒主題穿插其中,彼此呼應。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不同的角度切入,獲得新的啓發。比如,關於“玩中學”的那幾章節,描繪得生動有趣,完全顛覆瞭我對“學習”的刻闆印象。大衛在自然環境中那些看似漫無目的的探索,在作者的解讀下,變成瞭對他認知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環境適應力的全方位訓練。這種對日常場景的提煉和升華能力,非常瞭不起。作者的文字功底紮實,她擅長使用富有畫麵感的詞匯,讓你仿佛能聞到新西蘭草地的清新氣味,聽到海風拍打岸邊的聲音。讀完這些片段,我立刻就有衝動想要放下手裏的電子設備,帶孩子去戶外進行一場“沒有明確目的地的冒險”。這種激發行動力的力量,纔是好書的價值所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