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轻松制作音乐教学课件 |
| 丛书名: | 新课程音乐教育丛书 |
| 作者/主编: | 陈娟 |
| 出版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62142973 |
| 出版年份: | 2008年10月1日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187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28元 |
| 实际重量: | 340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轻松制作音乐教学课件》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序
前言
章 多媒体课件与音乐课堂教学
一、什么是多媒体课件
二、多媒体课件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三、课件教学设计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四、使用教学课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第二章 课件制作的前期准备
一、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内容明确课件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二、根据课件内容规划课件的组织结构和播放流程
三、编写课件脚本
四、界面和风格的设定
五、制作一个任务明晰的素材清单
第三章 收集和处理素材
一、素材收集——文字部分
二、素材收集——图片部分
三、素材收集——声音部分
四、素材收集——视频及动画部分
第四章 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
一、创建演示文稿
二、幻灯片的结构分析
三、在PowerPoint中插入文字
四、在PowerPoint中插入可视对象
五、在PowerPoint中插入声音
六、在PowerPoint中插入视频
第五章 直接运用多媒体素材进行教学
一、播放音乐
二、浏览图片
三、播放flash动画
四、播放视频文件
五、显示文本
第六章 运行测试和发布
一、课件的测试
二、课件的发布
第七章 幻灯片使用中的问题
现在教育技术给音乐教学带来重大变革。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大大丰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生活范围和音乐视野,这就要求教师跟上新形势,努力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本书紧密联系音乐教学这一立足点,从全新角度出发,将课件制作与音乐教学相结合起来,简洁明了的进行解说。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更好的掌握音乐课件的制作和设计,更好的进行音乐教学。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首先被它的排版设计吸引了。它完全打破了我对传统教材那种枯燥、黑白为主的刻板印象。色彩的运用非常克制但精准,关键的概念和操作流程部分会用不同的颜色区块进行高亮,让我在快速浏览时能立刻抓住重点。更重要的是,它在结构安排上展现出一种高度的逻辑性和层次感。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功能,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项目驱动式”学习路径。比如,它会先设定一个教学目标——“制作一个关于巴洛克时期风格的互动小测验”,然后,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学习如何导入特定音源、如何编辑MIDI数据、如何添加背景音效等等。这种以终为始的编排方式,让学习过程充满了目标感,每一次学到的知识点都能立刻在预设的“项目”中找到用武之地,而不是学完就忘。书中大量的图示和步骤分解,尤其对于涉及复杂软件界面的部分,做得极为到位。我过去经常因为看不懂软件说明书而放弃某个功能,但这本书里的图文结合,直接把界面上的按钮指给你看,告诉你它“是干什么的”以及“怎么用”,效率提升得不是一星半点。这套教材的编著团队显然不仅精通音乐制作,更深谙成人学习的心理特点。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资源整合与版权意识”方面所花费的篇幅。在现今的数字创作环境中,版权问题是每个创作者,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红线。很多教材为了追求内容的丰富性,往往会提供大量的素材范例,却避而不谈素材的合法使用权。然而,这本教材却非常认真地开辟了一个章节,详细阐述了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的不同类型,以及如何安全、合规地获取和使用免费或付费的音色库和音乐片段。这种严谨的态度,极大地增强了我作为使用者的责任感和专业度。它让我明白,制作一个精美的音乐课件,其专业性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上,更体现在对知识产权的尊重上。这种对职业道德的强调,使得整本书的立意得到了升华,不再是一本单纯的技术手册,而更像是一本面向未来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素养指南”。它教会我们如何负责任地使用数字工具,这才是真正为我们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评分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将音乐制作与现代信息技术割裂开来,反而非常巧妙地融合了教育技术的前沿理念。书中有一部分专门讨论了如何利用制作好的课件,在不同的教学平台上实现最佳的交互效果。比如,它会对比讲解在PowerPoint中嵌入音频的局限性,以及使用更专业的课件制作工具时,如何实现精准的同步播放和实时的反馈机制。更具前瞻性的是,它还探讨了如何将最新的互动技术(比如简单的编程逻辑或基于网页的互动元素)整合到音乐教学内容中去,让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收音频信息,而是能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元素的调整中。这种将“制作技能”与“教学法改进”深度结合的视角,让我耳目一新。它教的不仅仅是“怎么做”,更是“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如何让它更有效地服务于教学目标”。在我看来,一本好的教材,应该能够引导使用者超越工具本身,去思考工具背后的教育哲学,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评分这本教材简直是为音乐教育初学者量身定做的“救星”!我本来对如何将那些复杂的音乐理论和实际的教学操作结合起来感到非常头疼,总觉得书本上的知识和课堂上能用得上的东西之间隔着一层厚厚的雾。但拿到这本教材后,我发现作者用一种极其清晰、循序渐进的方式,把“制作”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概念,拆解成了人人都能上手的步骤。特别是它对软件操作的讲解,简直细致到了截图和快捷键的程度,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让你自己去摸索的感觉。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节奏型构建”那一章,它不是直接甩给你一堆音符和拍号,而是先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敲击声入手,引导你去感受时间间隔和重音,然后才过渡到五线谱上的表示法。这种“从生活到专业”的过渡,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心理门槛。而且,编者似乎非常理解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或准备进入这个行业的学生的痛点,书中穿插了许多“常见误区与避免方法”,这些小贴士比大段的理论阐述更有实操价值。我感觉自己像是拥有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前辈,手把手带着我跨过那些初学者的陷阱。这本书最大的成功,在于它真正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让“制作音乐课件”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触手可及的技能。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尝试过几本市面上其他声称“轻松制作”的音乐课件教程,但往往内容深度不够,学完后感觉只能做些皮毛,一旦遇到稍微复杂点的需求,比如涉及到多轨录音的同步处理或者特定的音频效果链配置,就完全抓瞎了。但这本教材在这方面做得相当扎实和深入。它没有满足于停留在基础的拖拽和粘贴,而是勇敢地迈入了“声音设计”的核心领域。例如,书中关于如何利用数字合成器模拟真实的管弦乐器音色,那一段描述得非常到位,它没有简单地说“调高失真”,而是详细解释了不同波形(正弦波、方波、锯齿波)的泛音结构如何影响音色的明亮度,以及包络(ADSR)参数如何决定了音色的动态变化。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制作”了,而是上升到了“理解声音的本质”的层面。对于那些希望将课件制作水平提升到专业演示水准的老师来说,这些细节是至关重要的。它提供了一种底层逻辑的理解,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操作技巧,这才是真正能让我们“举一反三”的关键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