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我们做朋友吧:40招指导孩子交朋友
定价:28.00元
作者:劳伦斯·E.夏皮罗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2-01
ISBN:978756135410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40个亲子活动可引导家长帮助孩子:
找到稳定、值得深交的友谊
建立起平等的关系
正确应付抛弃和失望
目录
写给家长的话…………………………………Ⅰ
写给小朋友的话………………………………Ⅲ
部分 交朋友
活动1 关于你………………………………3
活动2 寻找共同的兴趣……………………7
活动3 在哪里结识新朋友…………………10
活动4 友善的孩子更易交到朋友…………13
活动5 留下一个好的印象……………16
活动6 做个受欢迎的人……………………19
活动7 你的社会关系网……………………22
活动8 接触其他人…………………………25
第二部分 了解社会规则
活动9 做个社会小侦探……………………31
活动10 成为团体中的一员………………34
活动11 说话要得体………………………37
活动12 读懂肢体语言……………………41
活动13 讲礼貌……………………………44
活动14 电话礼仪…………………………47
活动15 邮件礼仪…………………………51
活动16 策划一个派对……………………54
第三部分 友谊中的付出和收获
活动17 学会分享………………………… 59
活动18 遵守次序………………………… 62
活动19 学会倾听………………………… 65
活动20 学会赞美别人…………………… 70
活动21 做个的……………… 73
活动22 懂得什么时候听从别人………… 76
活动23 遇到麻烦要泰然处之…………… 79
活动24 学会变通………………………… 82
活动25 言语要温和……………………… 85
活动26 保持冷静………………………… 89
活动27 释放自己的感情………………… 92
活动28 走出被拒绝的阴影……………… 95
第四部分 理解和关心你的朋友
活动29 关注别人的感受………………… 101
活动30 帮助别人………………………… 105
活动31 不要做“太和善”的人………… 108
活动32 把所有人都包括进来…………… 111
活动33 不是针对你个人………………… 115
活动34 原谅别人………………………… 118
活动35尊重差异………………………… 122
第五部分 讲和
活动36 和难相处的孩子打交道………… 127
活动37 社团与小集团…………………… 130
活动38 维护和平的关系………………… 133
活动39 道歉……………………………… 136
活动40 妥协……………………………… 139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们家那个内向得像只小猫咪的孩子量身定做的“社交指南针”!我得说,我们过去尝试过各种方法,什么“多鼓励他主动点”、“让他多看看动画片里的小朋友怎么做的”,结果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它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方式。比如,它谈到如何观察和理解别人的情绪信号,这点我深有体会,我儿子以前总是在别人已经表现出不耐烦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说得太多。这本书没有直接给出“你应该这样做”的命令,而是提供了一系列具体的场景分析,让我们能带着孩子一起去“解码”那些微妙的社交密码。我们试着运用了其中关于“倾听的艺术”的那一小节,要求他在对话中,必须先复述一遍对方刚刚说的话的核心意思,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效果立竿见影,他发现当他真的听进去了,别人也更愿意和他继续聊下去。这不仅仅是教孩子交朋友,更像是在教他如何成为一个更懂得共情、更有趣的沟通者。那种从心底里冒出来的自信和放松,是我们过去无论怎么催促都无法达成的。这本书的语言非常贴近生活,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生硬的教育手册的架子,更像是邻居家经验丰富的妈妈在分享她的秘密武器。对于那些为孩子社交障碍感到焦虑的家长来说,这真是一剂强心针,它提供的不是空泛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战术部署”。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案例选取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优秀。我个人偏爱它在不同年龄段社交发展特点上的区分论述。很多育儿书会模糊处理,把幼儿园和小学的社交需求混为一谈,但这本书非常清晰地指出了不同发展阶段的重点差异。比如,对于年幼的孩子,它侧重于“分享”和“轮流”的规则建立;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它则强调了“建立小团体”、“理解群体压力”以及“如何退出不健康的友谊”。我儿子正好处于小学高年级,他对班级里一些复杂的小团体动态感到非常困惑。书中关于“如何判断一个友谊是否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的那部分内容,简直就是一盏明灯。它没有鼓吹广撒网式的交友,而是强调友谊的“质量”而非“数量”。它教会孩子去识别那些消耗他们能量、带来负面情绪的关系,并提供了一套温柔而坚定的“退出策略”。这种对友谊“价值管理”的指导,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作者不仅深谙儿童心理,对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也有着深刻的洞察。它不是在教孩子盲目地融入,而是在教他们明智地选择自己的社交圈,这对于培养孩子独立判断力至关重要。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时候,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的。我儿子是个聪明、有创造力的孩子,但他的世界构建得太复杂了,导致他很难找到那个能跟得上他思维频率的小伙伴。他的兴趣点非常小众,一般的同龄孩子根本无法进入他的“频道”。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思路——不是强迫孩子适应主流社交,而是教他如何“定位”和“吸引”同频的人。它没有让我们去改变孩子的天性,而是教我们如何去“包装”和“展示”他内在的闪光点。书中提到一个概念叫“兴趣的桥梁”,教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找到一个共同的、能让双方都感到兴奋的活动作为初识的切入点,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你好”和“你叫什么名字”的无效对话上。我们尝试了这个方法,他带去了一本他自己画的微型漫画集,结果瞬间就吸引了两个同样热爱绘画的同学,他们当场就开始讨论起分镜头的技巧!那种自然而然的融入感,让我看到了希望。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极为人性化,它将不同的社交挑战分成了若干个小模块,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完全没有阅读压力,非常务实。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它对“社交焦虑”的解剖细致入微。我的女儿并不是不合群,她只是害怕尝试,害怕那种被拒绝的冰冷感觉。以往的书籍总是强调“行动”,但这本书却花了不少篇幅来讨论“内在对话”的建设。它详细描述了如何识别那些在孩子脑海中不断重复的消极自我评价,比如“我一定会说错话”、“他们肯定不喜欢我这种人”。更棒的是,它提供了一套“替换脚本”的练习方法。不是简单地喊口号“你要相信自己”,而是提供了一套结构化的、可操作的步骤来重写这些负面剧本。比如,当孩子说“我不想去派对”,这本书指导我们引导孩子把这个想法拆解成:“去派对的哪个部分让你感到不舒服?是人太多,还是不知道说什么?” 这种层层递进的提问方式,帮助孩子自己找到了恐惧的源头,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去克服它。这已经超越了“教孩子交朋友”的范畴,它是在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心理韧性和自我接纳的能力。读完之后,我发现我不再是一个高压的监督者,而是一个能够与孩子一起面对内心恐惧的盟友。这种深层次的陪伴感,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无价之宝。
评分我原本以为市面上关于儿童社交的书籍无非就是那几套老生常谈的说辞,无非是“微笑”、“分享”这类最基础的口诀。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没有停留在表面的礼貌行为上,而是深入探讨了友谊建立过程中的“维护期”和“危机处理”。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友谊中的冲突管理”那一章。我女儿最近就因为一个玩具和班上的另一个小朋友产生了小摩擦,双方都觉得委屈,僵持了好几天。我们当时头疼不已,不知道该如何介入,怕帮错了忙。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成熟的框架,教孩子如何区分“对事不对人”和“表达感受而非指责”。它甚至提到了“给彼此一点空间”的重要性,这在大人社交中都是重要的课题,没想到能如此细致地应用在孩子身上。我们按照书里的建议,引导她写了一张小卡片,不是道歉,而是陈述自己当时“为什么会感到难过”,结果那个小朋友立刻就理解了,紧张的气氛瞬间化解。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不是在培养一个“讨好型人格”的朋友,而是在培养一个能够处理复杂人际关系、有边界感和自尊心的独立个体。它的视角非常现代化,完全摒弃了过去那种“以和为贵,委屈自己”的陈旧观念,非常值得所有注重孩子心理成长的家长细细研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