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好妈妈不宠不娇教育女孩100招 | ||
| 作者: | 鲁鹏程 | 开本: | |
| YJ: | 29.8 | 页数: | |
| 现价: | 见1;CY=CY部 | 出版时间 | 2012-01-01 |
| 书号: | 9787111365723 | 印刷时间: |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版次: | |
| 商品类型: | 正版图书 | 印次: | |
鲁鹏程本名张振鹏,ZS家庭教育研究者,家庭教育畅销书作者。曾任教于某ZMGJ学校,多次被评为“学生Z喜爱的教师”、“YX青年教师”等。现专注于家庭教育和青少年问题的研究与写作。出版过家庭教育著作十几部,其中《孩子总是拖拖拉拉,妈妈怎么办?》、《孩子不爱学习,妈妈怎么办?》、《13岁前,妈妈一定要知道的心理学》、《父母与孩子的对话艺术》、《孩子应该体验的50种人生历练》、《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等作品深受广大读者HP。
精彩导读D一章 不宠不娇,是妈妈必须掌握的教育智慧
家有女孩,全家人会视她为“掌上明珠”,恨不得把所有的爱都送给她。我们可能不自觉地对她太过宠爱,甚至对她有些娇惯。不过,我们也不希望自己的女孩Z终变成不讲理的“刁蛮公主”吧?所以,在教育女孩方面,不宠不娇才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教育智慧。
D1招 请妈妈把不宠不娇教育女孩D作一种使命
我们常说: “女儿好女儿好,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这个“小棉袄”嘴甜,会跟我们撒娇,喜欢和我们在一起,我们自然对她喜爱不已。
可是,喜欢归喜欢,我们可得把握好这个“喜欢”的度。一旦我们对女儿的喜欢变成了宠溺与娇惯,那么到头来,许多苦果只能由我们自己品尝。
比如,现在很多女孩因为平时在家太受宠,变得骄横无礼,不仅与我们1;CY=CY嘴吵架,甚至有时候还会开口谩骂;还比如,有的女孩被宠得反倒患了“孤D症”,因为家庭以外的人不会宠她,所以她的很多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她便开始排斥外界的一切人与事;更有的女孩在娇惯之下,什么都不懂,也什么都不会做,脱离了父母,她J几乎成了“废人”……
我们显然不想让女孩变成这个样子,我们还是希望女孩能够有所作为。那么,1先我们要做的,J是要丢掉对女孩不正常的宠爱与娇惯。
……
目录前言 不宠不娇是一种教育智慧
D一章 不宠不娇,是妈妈必须掌握的教育智慧
D1招 请妈妈把不宠不娇教育女孩D作一种使命
D2招 一个不宠不娇的妈妈胜过好老师
D3招 给女孩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D4招 不包办代替,让女孩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D5招 舍得放手,要有意识地让女孩吃点苦
D6招 女孩跌倒了,要鼓励她自己爬起来
D7招 拒绝女孩的不合理要求,并且让她心服口服
D8招 不宠不娇,但也严禁对女孩进行“打骂式教育”
D9招 与女孩的爸爸一起承担教育责任,都不宠不娇
D二章 好妈妈不宠不娇,探秘女孩一生的成长
D10招 X染色体——决定女孩一生的成长轨迹
D11招 大脑结构——发现女孩与男孩的不同之处
D12招 雌性激素、孕激素——开启女孩的女性特征
D13招 优势与天赋——发现一个不一样的女孩
D14招 0~7岁,给女孩足够的爱与关怀
D15招 7~13岁,读懂女孩的需要与转变
D16招 13~18岁,理智应对女孩的叛逆与迷茫
D17招 注重对女孩的性别教育,让她像个女孩
D三章 好妈妈不宠不娇,才能理智培养女孩的美德
D18招 孝心——女孩人生美德的根本
D19招 感恩——教女孩学会对他人知恩报恩
D20招 善良——把一颗仁爱的种子埋在女孩心中
D21招 谦虚——教女孩懂得“满招损,谦受益”
D22招 宽容——女孩胸怀有多大,舞台J有多大
D23招 反省——告诉女孩“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D24招 诚信——教女孩做人做事务必要重信誉
D25招 分享——教女孩慷慨大方,不要自私自利
D26招 节俭——给女孩带来一生的财富
27招 公德意识——教女孩时刻不忘社会人的职责 58
D四章 好妈妈不宠不娇,培养出女孩的优雅气质
D28招 审美观——教女孩正确审美,仪表整洁得体
D29招 温柔——女孩天生要温柔,教她不可太强势
D30招 传统才艺——教女孩学点针线活,培养好厨艺
D31招 艺术——用音乐、舞蹈、绘画提升女孩的气质
D32招 个人礼仪——给予女孩交往与处世的“通行证”
D33招 谈吐不俗——教女孩“说”出她的优雅气质
D34招 博览群书——培养女孩的知性气质与涵养
D35招 大方儒雅——让女孩温文尔雅,不再腼腆
D36招 走出气质误区一——气质不是靠撒娇表现的
D37招 走出气质误区二——气质不能靠物质和金钱来“武装”
D五章 好妈妈不宠不娇,才能给女孩成熟的心智
D38招 抓住机会,让女孩了解真实的社会
D39招 丰富女孩的人生经历,让她多见见世面
D40招 千万别把女孩一直D小孩子来看待
D41招 教女孩从小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D42招 培养女孩的给予和奉献精神,不贪婪
D43招 帮女孩全面认识自己,做Z棒的自己
D44招 教女孩理智对待他人的批评与表扬
D45招 对女孩进行生命教育,正确看待生与死
D46招 不要D着女孩的面讲别人的是非长短
D六章 好妈妈不宠不娇,塑造女孩的完美性格
D47招 尽早培养女孩积J、乐观的好心态
D48招 教女孩开朗,但也要让她适度矜持
D49招 培养女孩的忍耐性,遇事不可急躁
D50招 帮助女孩尽早消除嫉妒心理
D51招 培养女孩的耐心,延迟满足她的要求
D52招 纠正女孩不讲理、无理取闹的毛病
D53招 积J暗示女孩,让她感觉“我能行”
D54招 善于激励胆小怯懦的女孩,给她力量
D七章 好妈妈不宠不娇,才能不断提升女孩的能力
D八章 好妈妈不宠不娇,努力让女孩学有所成
D九章 好妈妈不宠不娇,架起与女孩沟通的桥梁
D十章 好妈妈不宠不娇,用心培养女孩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很有意思,色彩明亮,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感觉分量很足,纸质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阅读起来非常舒服。我本来还担心内容会比较说教或者枯燥,毕竟是教育类的书籍,但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吸引住了。她似乎非常理解现代父母在教育女儿时遇到的那些纠结和困惑,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感,更像是邻家一位经验丰富、又非常睿智的长辈在跟你分享她的心得体会。比如,书中对“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让孩子自己想”,而是通过一些非常具体的生活场景和对话示例,展示了如何巧妙地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如何在她提出“为什么”的时候,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她自己去寻找答案的过程。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挫折教育”那一部分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平衡感。她并没有鼓吹要对孩子过于严厉,而是强调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应该扮演一个“支持者”而非“解决者”的角色。这对我触动很大,因为我过去常常忍不住想帮孩子把所有困难都扫清,生怕她受一点委屈。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定位,感觉收获颇丰。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编排非常巧妙,它不是那种章节之间联系松散的观点堆砌,而是像一条精心铺设的河流,层层递进,引导着读者的思路自然而然地深入。我尤其喜欢它对“情感教育”那一块的深度挖掘。现在的孩子,情感表达往往比较直接或者干脆是压抑的,很少有健康的渠道去处理那些复杂的情绪。这本书里提到的一些“情绪词汇表”和“情绪日记”的小工具,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效果惊人。我试着让我的女儿试着用书里教的那些更精准的词汇来描述她的“不开心”,而不是简单地说“我生气了”,效果立竿见影,我们之间的沟通障碍似乎一下子减少了很多。更重要的是,作者在字里行间都在强调共情的重要性。她不是在教我们如何“管理”孩子的情绪,而是在教我们如何“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这对于建立一个安全、信任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我感觉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教育指南,不如说是一本帮助父母提升自我觉察能力的心灵鸡汤,它让我们先把自己梳理好了,才能更好地去面对和引导孩子。
评分初读这本书时,我有点被它那种略带古典韵味的语言风格所吸引。它不像市面上很多育儿书那样充斥着大量的心理学术语或者生硬的“研究数据”,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作者似乎总能抓住当代社会背景下,女孩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那些微妙的社会压力和角色期待。比如,书中有一段专门讨论了“完美主义陷阱”对女孩的潜在危害,分析得入木三分。她指出,很多时候父母无意中的夸赞(比如“你真乖”“你真漂亮”)反而可能固化了孩子对外在评价的依赖。这让我立刻反思了自己平时对孩子的赞美方式。我开始有意识地把重点从“结果”转向“过程”和“努力本身”。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提供了一整套思维转换的框架,让你能够从根本上去调整自己对“好孩子”的定义,从而摆脱那种焦虑地想把孩子塑造成“别人家孩子”的怪圈。这本书真正让人感到踏实,因为它提供的不是立竿见影的“招数”,而是一套可以长期实践的教育哲学。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的是它对“界限感”和“自主权”的探讨。在很多家庭里,父母习惯于全权包办,美其名曰是爱,实则是剥夺了孩子学习为自己负责的机会。这本书用非常诙谐幽默的笔触,描述了如何巧妙地将家庭中的一些“小责任”逐步移交给孩子,而且是以一种让孩子感觉被尊重而非被指派的方式进行。比如,书中提到关于“家务分配”的谈判技巧,我立马照着试了一下,结果女儿竟然主动要求承担了原本我不太想让她做的整理书架的任务,这简直是奇迹!作者反复强调,真正的爱不是占有,而是放手,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试错空间。这个观点贯穿始终,让这本书的教育观显得既有原则性又不失人情味。它没有鼓吹放任自由,而是强调在清晰的规则下给予最大的自由裁量权,这对于培养未来能够独立生活、适应社会的成熟个体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评分从整体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的“可操作性”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很多教育书籍读完后,你会觉得理论很棒,但落实到每天的鸡毛蒜皮中就无从下手了。但这本书不同,它不是空泛的理论,而是像一本高质量的“家长工具箱”。比如,在处理青春期早期孩子与同伴关系紧张时,书中提供了一个“倾听三步法”,不仅细致到肢体语言的运用,连谈话的语气和停顿的时机都进行了模拟性的描述。我发现作者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把握得极其精准,她提供的建议总是能够契合孩子当前的心智水平,避免了“大炮打蚊子”的教育错位。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拿出纸笔,把书中的一些金句和建议标记下来,甚至会画出思维导图,因为它提供的框架和逻辑太清晰了。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有多少“招数”,而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完整、自洽且充满爱意的教育逻辑体系,让你在面对未来任何新的教育挑战时,都有底气和方法去应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