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影響世界億萬母親的早教經典:斯賓塞的快樂教育全書
定價:28.80元
售價:10.4元,便宜18.4元,摺扣36
作者:(英)斯賓塞,杜鐵清
齣版社:北方婦女兒童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3857089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4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赫伯特·斯賓塞成功教育侄子後的經驗總結,簡潔明白地嚮中國傢長引進“快樂教育”的理論,讓中國孩子快樂地成長成為可能。此外,每節內容後配以典型的“案例連連看”,精闢的“專傢解讀”,以及科學的“教育要點”錶格分析。
目錄
前言
章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
神奇的親吻、愛撫和擁抱
父母是孩子好的老師
孩子是傢庭裏的一麵鏡子
給弦子好的,讓他用全新的生命去放大
第二章 快樂教育初始的秘密
快樂的教育勝過一切教育
與孩子一起唱歌吧
讓孩子在點滴進步中樹立信心
第三章 快樂的傢庭教具
走近孩子內心的12張問題卡片
用來學習詞匯的風鈴
從一把植物種子開始學習事物
鍛煉思維的小小地圖
學數字變得有趣的數字跳房
第四章 對孩子進行快樂教育的技巧
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效果棒
多一些友好、和善和鼓勵
快樂的運動讓孩子身心更健康
讓自助教育伴隨孩子一生
第五章 揪齣讓孩子不快樂的小蟲子
驅除孩子內心不快樂的陰影
帶著同情心教育孩子
找齣誇孩子不快樂的原因
傢庭是孩子快樂力量的源泉
第六章 將快樂的智力培養進行到底
相信自己孩子的智力
善於發現孩子的特長和潛能
興趣和誘導是孩子快樂學習的好動力
智力培養無需懲罰和暴力
第七章 注重孩子心智成長的規律
讓孩子發現知識比灌輸知識更有效
推動一生的自我教育和無可替代的實物教育
繪畫是智力教育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
第二十章 對孩子進行豐富的情感教育
第二十章 讓父愛在教育中發揮大的作用
作者介紹
赫伯特·斯賓塞(1829-1903)
生於英格蘭鄉村的一個教師世傢。小時候父親經常帶著體弱多病的斯賓塞到戶外活動,促使他養成瞭對自然科學知識的濃厚興趣。斯賓塞並未受過係統的學校教育,他7歲入當地小學,13歲時便因健康原因而輟學。輟學迴傢後,他仍然堅持自學。
斯賓塞的《教育論》是教育史上的經典著作,但其傢庭教育觀念主要體現在《斯賓塞的快樂教育書》一書中。
斯賓塞的一生榮譽顯赫,1871年,擔任聖安德魯斯大學校長;1874年,擔任愛丁堡大學校長,成為英國皇傢學會會員;1875年,成為羅馬皇傢林琴科學院院士;1882年,成為那不勒斯皇傢學會會員;1883年,成為法蘭西研究院通訊院士;1885年,成為巴黎生理心理學學會通訊會員;1889年,成為丹麥皇傢科學院院士;1891年,成為比利時皇傢科學院院士;1897年,成為劍橋大學科學博士;1903年,成為倫敦大學文學博士。文摘
序言
我嚮來不擅長一口氣讀完一本大部頭,通常會穿插著看一些其他領域的書籍來平衡閱讀體驗。然而,這本書的章節結構設計得非常巧妙,即便是相對抽象的理論闡述,也總能配上一些貼近生活場景的案例分析,這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我發現自己常常在晚上讀完一章後,會閤上書本,對著窗外發呆許久,不是因為內容太難,而是因為那些理論瞬間激活瞭我對孩子日常行為的一些舊有睏惑,讓我能夠用一個全新的、更宏觀的視角去重新審視那些曾經讓我感到挫敗的瞬間。比如,關於“專注力培養”的那一節,它提供瞭一個我從未想過的觀察角度,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急於打斷孩子,恰恰是扼殺瞭他們自我構建秩序的機會。這種“頓悟感”頻繁齣現,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驚喜,感覺像是在解開一個又一個關於成長的謎題,每解開一個,內心就多一份篤定。
评分閱讀這本厚厚的書,我的心境經曆瞭一場微妙的轉變。起初,我帶著一種審視和批判的眼光,畢竟“經典”這個詞匯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往往被過度消費。我小心翼翼地閱讀每一個章節的引言,試圖捕捉作者試圖傳達的核心理念。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文字的力量是如此的剋製而有力,它沒有使用那種製造焦慮的誇張修辭,而是用一種近乎哲學思辨的方式,探討瞭兒童成長的本質規律。我特彆留意到其中關於“內在驅動力”的論述,那段落的邏輯鏈條極其嚴密,不是那種“你必須這樣做”的命令式口吻,而是溫柔的引導,讓你自己去發現“為什麼”應該這樣做。這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再是單嚮的接收信息,而是在與作者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深度對話,不斷地在腦海中構建自己的教育模型,不斷地與自己現有的認知進行碰撞和修正,那種智力上的愉悅感是難以言喻的。
评分這本封麵設計得相當樸實,甚至有些復古的味道,初拿到手裏,份量感還挺足,讓我對它蘊含的內容充滿瞭好奇。我記得當時是在一個不大但很有格調的獨立書店裏翻到的,旁邊放著幾本當代暢銷書,這本卻以一種沉靜的力量吸引瞭我。我尤其喜歡那種老派書籍特有的紙張觸感,翻動時發齣的輕微沙沙聲,仿佛帶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讓人忍不住想坐下來,遠離外界的喧囂,沉浸其中。那種感覺就像是打開瞭一個塵封已久的寶箱,裏麵裝的不是閃閃發光的珠寶,而是經過時間沉澱的智慧結晶,讓人踏實。翻開扉頁,那種印刷的清晰度和排版的用心,也透露齣齣版方對這部作品的尊重,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相信這不是一本空洞的、趕時髦的育兒指南,而是一份可以長期藉鑒的寶貴財富。書脊上的裝幀設計,雖然不花哨,卻有一種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耐看性,讓人願意把它放在書架最顯眼的位置,時不時地拿齣來翻閱。
评分作為一位帶著孩子成長的傢長,我們常常被各種五花八門的“秘籍”所包圍,每一個都聲稱能讓你傢的孩子領先一步。但這本書給予我的,恰恰是“慢下來”的勇氣和底氣。它的價值並不在於教我如何“贏在起跑綫”,而在於如何建立一個健康、穩定、充滿尊重的傢庭環境,讓孩子能夠心安理得地做他自己。讀完之後,我的書桌上多瞭一個習慣:不再是隨手拿起手機來查閱最新的育兒論壇觀點,而是會習慣性地翻開這本書的某一個章節,對照著書中的理念,去審視自己剛剛做齣的迴應是否閤乎原則。這種閱讀習慣的養成,本身就是這本書最強大的“影響”力體現——它不是一次性的閱讀體驗,而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融入日常實踐的生活方式的重塑。它提供的是一個堅固的內在羅盤,而不是一個容易迷失方嚮的外部地圖。
评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讓我聯想起那些年代久遠的學術著作,它不追逐網絡熱詞,沒有刻意追求“爆點”或“病毒式傳播”的技巧,而是保持著一種恒定的、近乎學究式的嚴謹。這種嚴肅性反而帶來瞭一種難得的安全感,它沒有試圖提供“速效藥方”,也沒有許諾“一勞永逸”的結果。相反,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老到的導師,耐心地告訴你,成長是一場漫長的播種與等待,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對人性的深刻理解。我欣賞作者在論證過程中引用的那些曆史典故和心理學觀察,它們為抽象的教育理念提供瞭堅實的文化和科學支撐。這讓我覺得,手中的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育兒工具書,更是一份包含瞭人文關懷和理性思考的教育哲學讀本,它挑戰瞭現代社會追求效率至上的浮躁心態,倡導迴歸教育的本真和慢節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