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兒子“教”我學:北外教授媽英語教養日記

英語,兒子“教”我學:北外教授媽英語教養日記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曹文,肖博文 著
圖書標籤:
  • 親子教育
  • 英語學習
  • 母子關係
  • 語言學習
  • 傢庭教育
  • 北外
  • 育兒經驗
  • 英語口語
  • 學習方法
  • 教育日記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天樂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外語教學與研究齣版社
ISBN:9787513524162
商品編碼:29503544107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2-10-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英語,兒子“教”我學:北外教授媽英語教養日記

定價:38.00元

作者:曹文,肖博文

齣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513524162

字數:

頁碼:20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22kg

編輯推薦


《不能錯過的英語啓濛》之後,外研社攜好老師+好媽北外教授曹文,以親曆教養故事為您指點孩子英語成長正確之路!
   一個小男孩的英語成長(從幾個單詞——到創作數萬字小說,玩轉英語、英語!)
   一個孩子的教育成長(從依賴媽媽——到自主探究、閱讀、思考)
   一位英語教授對傳統英語學習方式的顛覆與思考(記單詞、學語法、背課文?還是……)
   一位既是老師又是媽北外教授,在孩子英語成長之路上投入的愛、智慧與堅持!

內容提要


《英語,兒子“教”我學:北外教授媽英語教養日記》以青少英語教育這個“一發不可收拾”的話題的開端,特意把焦點放在瞭兒子英語成長的故事上,因為他的點滴進步時刻發生在我的身邊,這種親曆就像整天拿著放大鏡做研究一樣,讓我看得通通透透;更因為我對青少英語教育事業的熱愛由他而起,也隨著他的成長而欲罷不能,我首先是作為一個媽媽,而不是一名老師來體驗這一切的……
   《英語,兒子“教”我學:北外教授媽英語教養日記》以日記的形式,從媽媽和英語老師的雙重視角,真實記錄瞭兒子肖博文從8歲到12歲英語成長的點點滴滴。孩子從僅認識幾個英語單詞到獨立創作纍計20多萬字英文小說的“飛躍”實例,顛覆瞭作者對英語學習方法的認知,也引發瞭其對少兒英語教學的思考、探索與實踐。
   作為“英語可以這樣學”叢書的部,作者希望通過分享她的故事與思考,讓傢長朋友們相信:英語的奇跡屬於孩子,孩子的奇跡英語——而這和父母懂不懂英語無關,隻與愛、智慧和堅持有關。隻要父母有心,這樣的奇跡就會發生在我們身邊!

目錄


引子
前言
1 起步篇
1.媽媽,我害怕……
2.贏得開門紅
3.兒子的次作業
4.約見班主任
5.怎麼可以沒有教材?!
6.不同顔色的測驗捲子
7.誰說英餐不好吃
8.次課堂發言
9.看不懂的英語
10.我的“重大發現”
11.上學忘帶書包,卻贏得彩蛋
12.博士論文不過如此
13.兒子八歲瞭!
14.情迷尼斯湖
15.兒子開始寫瞭
16.悄然而生的夢想
17.英語是這麼琢磨齣來的
18.英語“爆炸”
19.讓兒子成長的倫敦之旅
20.一套神奇的書
……
博文妙語錄1
2 成長篇
1.讀物!讀物!
2.拼字遊戲我又輸瞭
3.“不務正業”的想法開始萌發
4.兒子的新“事業”
5.我和兒子每天的英語生活
6.無師自通學英語
7.自然習得多美妙
8.學校開放日的英語課
9.魔幻鑰匙開始發光瞭
10.黃金年齡意味著什麼?
11.我和兒子去“臥底”
12.興趣有多重要
13.讓閱讀就是閱讀
14.山寨版《堂吉訶德》
15.“頭發”非“頭上的毛”
16.當學英語不再是學英語
17.擁抱勝利
18.用英語去學與學英語去用
19.備戰PET考試
20.少年無畏
……
博文妙語錄2
3 篇
1.我和兒子一起成長
2.小升初在英國
3.什麼是學校的驕傲?
4.參加小學結業式
5.歐洲再一迴
6.中國人無處不在
7.小小曆史學傢
8.“懵喳喳”的兒子
9.湖光山色
10.一天走三國
11.威尼斯“詩人”
12.詩意沉醉的比薩和佛羅倫薩
13.永恒羅馬城
14.中國孩子美如仙
15.沒譜媽媽和博學兒子在巴黎
16.攔也攔不住的激情
17.閱讀是金
18.“龍”騰“虎”躍的聖誕
19.兒子去“交換”瞭
……
博文妙語錄3
結束





作者介紹


曹文,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英國諾丁漢大學博士,北外網絡教育學院院長,北京外國語大學青少英語(E-plusfor K-12)教學顧問,北京外國語大學PASS(Program for Academic Success)留學基地教學顧問。
從事大學專業英語教學20多年,2008年開始,親曆8歲兒子在英語閱讀及寫作方麵的突破和,備受啓發,開始“不務正業”地關注青少英語教育,並被這一事業深深吸引。
曹文在少兒英語教育領域參與的主要項目包括:
“北京外國語大學青少英語”(E-plusforK-12)教學顧問;
北京外國語大學少兒英語教師能力證書設計師,授課專傢;
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中國中小學英語網絡教學模式研究”項目負責人;
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中國中小學生英語閱讀分級閱讀體係標準研製”項目參與人;
2010年和2011年,“中小學教師培訓計劃”(簡稱“國培計劃”)北京外國語大學全國中小學英語骨乾教師培訓項目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授課專傢;
劍橋國際少兒英語網絡學習平颱(.kidsbox365.)設計師;
2009年“外研社朗文杯”全國新概念英語背誦比賽全國總決賽評委。

文摘


引子
兒子今年12歲,酷愛寫作。從8歲到現在已纍計創作瞭約20萬字的英文小說。我問他奇思妙想從何而來,他寫下這段古文:
安居,而思天下驚異神奇之物。
東海有魚,其名為匆。匆居東海之淵,食長須之鯨,飲七海之水。韆年而化為虹,始於東海之淵而止於西海之濱。西海者,異域也。有士鄴陀生於西海,而欲之東海,遂入大虹而行之,過六年而未能至也。七年,入仙境。見一仙木頂天,其果落而生梧桐,其葉落而生醴泉,其枝落而生練實,三江齣之根係,有蝶繞仙木而行,是以思之蝶。鄴陀欲近之,以觀其奇景,見一巨蝶而問曰:“此乃仙境乎?”蝶答曰:“萬物有奇思,而其思皆化為蝶,以盤莊子之木。莊子者,夢蝶之人也,其道莫測。”鄴陀居於此數年,思莊子之至道,其奇思化為巨石,石落,而墜於北京之城。後有民以之為屋,吾居之,日夢其源,遂欲思天下奇物以作《安居思奇物錄》。
您會問,這不是一本關於孩子學英語的書嗎?怎麼談古文?您說的沒錯,請接著往下看。
我挑戰兒子:“你寫的都是英文小說,怎麼會是莊子給你的靈感呢?”於是他又寫下這段英文:
Thousands of years ago, Athena, the Goddess of Knowledge, gave the Greek city Athens a gift—aolive tree. This tree was the symbol of peace and knowledge. A dove came dowto the tree and took a seed. It flew the seed into the sky. Years had passed. There came the new Norse gods and the tree that carried the world—Yggdrasil. Yggdrasil symbolized power and energy. The seed oits highest branch was caught by the gravity of the earth and fell dowinto the soil. Meanwhile, Adam and Eve ate aapple from the tree of knowledge and dropped its seed into Tigris. I2008, the seeds ithe sky, ithe soil and ithe river met at a tree iOxford. A boy happened to be sitting under that tree, meditating. The seeds dropped ohis head and all of a sudden, he was inspired. That boy was me. From theon, I started to write English stories to release this power of inspiration.
中譯文
很久很久以前,智慧女神雅典娜送給希臘城市雅典一份禮物——一棵橄欖樹。這棵樹是和平和智慧的象徵。一隻鴿子飛到樹上,銜起瞭一粒種子,把它帶到空中。很多年過去瞭,齣現瞭新的北歐諸神和能夠托起世界的一棵樹——世界之樹。世界之樹代錶著權力和力量。它高枝上的種子受地心引力的影響,掉到瞭土壤裏。此時,亞當和夏娃吃瞭智慧樹上的一個蘋果,並把它的種子丟到瞭底格裏斯河中。2008 年,天空、土壤和河流中的種子在牛津的一棵樹上會閤。一個男孩恰巧坐在這棵樹下冥想。種子掉到瞭他的頭上,忽然間,他有瞭靈感。那個男孩就是我。從那時起,我開始創作英文故事,來釋放這靈感的力量。
我感嘆:“希臘神話、北歐傳說、故事,還有牛頓那棵樹,不管是真是假,這些事碰在一起沒有奇思妙想也難呀,用英文寫齣來也算是名副其實吧。”
本書講述的正是兒子四年間從英語零起點到創作約20萬字英文小說的故事。
……

序言


曹老師,拜讀瞭您的文章,我有想成為老師的欲望,更有想成為媽欲望,猶如心中燃起瞭小太陽。
   ——匿名網友
  
   博文的經曆不可能復製給每個孩子,但曹老師的愛、智慧與堅持卻深深打動瞭我。“父母可以不會說英語,卻不可以不懂英語教育!”這一點我嚴重同意!
   ——網友大重
  
   曹老師,我是在附小的講座上知道您的故事和觀點的。很多年瞭,聽完講座讓我由衷地而不僅僅是齣於禮貌鼓掌的,您是一個。
   ——網友yayfeng
  
   畢竟大多數孩子無法齣國,既然呆在,就要適應的體係。曹老師的故事讓我看到尋求這個體係與我們信念間對大平衡的希望。
   ——網友靖熙媽媽


《英語,兒子“教”我學:北外教授媽英語教養日記》 內容梗概: 本書並非一本枯燥乏味的英語教材,也不是一本高屋建瓴的教育理論著作。它是一位母親,一位北京外國語大學的英語教授,在與兒子共同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記錄下的真實、鮮活、充滿智慧與溫情的教養日記。在本書中,您將看不到那些冰冷的單詞列錶、晦澀的語法規則,也看不到傢長對孩子嚴苛的督促和命令。取而代之的,是母子二人之間平等、有趣的互動,是學習英語過程中一次次齣乎意料的“反轉”,是傢長在孩子身上重新發現英語魅力、重拾學習熱情的過程。 作者本身是英語教育領域的專傢,擁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教學經驗。然而,當麵對自己的孩子時,她發現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育理念似乎不再適用。兒子對英語的學習,並非一蹴而就,也非一帆風順。他會有自己的節奏,有自己的興趣點,也會遇到瓶頸和挑戰。正是這些“意外”和“挑戰”,促使作者不得不放下“教授”的身段,以一個“學生”的姿態,跟隨兒子的腳步,重新審視和體驗英語學習。 本書的核心在於“教”與“學”的辯證關係。在日常生活中,兒子以他獨特的視角和方式,引導著母親學習英語。他可能會因為一部動畫片而對某個英文單詞産生濃厚興趣,會因為遊戲中的英文提示而主動去查閱詞典,會因為一句流行歌麯的歌詞而反復哼唱並試圖理解其含義。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點滴,卻成為瞭母親重新發現英語的契機。她開始關注兒子真正的興趣所在,並以此為齣發點,將英語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麵麵。 例如,當兒子迷戀上某個英文動畫片時,母親不再僅僅關注其情節,而是會和他一起摳細節,模仿人物的發音,討論颱詞的含義。當兒子因為某個英文遊戲而苦惱於無法理解遊戲指令時,母親會耐心和他一起查找字典,甚至一起學習相關的遊戲術語。當兒子因為英文歌詞而産生共鳴時,母親會和他一起研究歌詞的意境,感受語言的魅力。在這個過程中,母親的角色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是陪伴者、引導者和共同學習者。她從兒子身上學到瞭如何用更輕鬆、更具象、更貼近生活的方式去理解和運用英語,也重新體會到瞭學習的樂趣和動力。 本書的價值體現在多個層麵。 首先,它顛覆瞭傳統意義上的親子英語學習模式。 許多傢長認為,孩子學英語,傢長就應該扮演“老師”的角色,嚴格要求,反復糾正。然而,本書告訴我們,傢長也可以是“學生”,與孩子一同成長。這種“反嚮教學”的模式,不僅能夠有效降低孩子的學習壓力,更能夠建立起更加平等、友好的親子關係。當傢長能夠放下身段,以欣賞和學習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進步時,孩子會感受到更多的鼓勵和自信。 其次,它提供瞭大量接地氣的英語學習方法和案例。 書中沒有虛頭巴腦的理論,而是充滿瞭具體、生動的例子。例如,如何利用孩子喜歡的卡通人物來學習詞匯,如何通過一起看電影、聽音樂來提升聽力和語感,如何通過簡單的英語對話來練習口語,如何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點滴來創造英語環境等等。這些方法不僅易於操作,而且效果顯著,能夠為廣大傢長提供可行的藉鑒。 再者,它強調瞭英語學習的“內在驅動力”。 很多時候,我們強迫孩子學習英語,是為瞭應試,是為瞭升學,卻忽視瞭語言本身的魅力。本書通過母親和兒子共同學習的經曆,展現瞭當學習與興趣結閤時,所産生的強大內在驅動力。兒子對英語的熱愛,並非源於傢長的高壓,而是源於他對世界的好奇,對新事物的渴望,以及對通過語言去探索更廣闊世界的嚮往。母親也正是看到瞭這一點,纔能夠放下功利心,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場特殊的“英語學習之旅”中。 此外,本書還觸及瞭“教授媽媽”的成長。 作為一個在英語教育領域浸淫多年的專傢,作者在與兒子共同學習的過程中,也麵臨著觀念的挑戰和認知的刷新。她開始反思自己過往的教學方法是否過於僵化,是否忽略瞭學習的本質。她從兒子身上學到的不僅僅是英語的錶達方式,更是教育的初心和智慧。這種“迴爐重造”式的學習,讓她的教育理念更加成熟和完善,也讓她對英語這門語言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本書的語言風格輕鬆幽默,充滿生活氣息。 作者用樸實而富有感染力的文字,記錄下母子二人的點滴日常。那些幽默的對話,那些溫馨的瞬間,那些充滿智慧的頓悟,都將讀者帶入到他們真實的生活場景中。您會不時地被母子間的互動逗樂,也會被作者的教育智慧所打動。這種親切的敘事方式,使得本書讀起來絲毫不會感到枯燥,反而引人入勝,愛不釋手。 本書的目標讀者非常廣泛。 傢長們: 無論是正在為孩子英語學習發愁的傢長,還是對親子教育有獨特見解的傢長,本書都能提供寶貴的參考和啓發。您將在這裏找到培養孩子英語興趣的有效方法,學習如何與孩子建立更和諧的親子關係,以及如何成為孩子學習道路上的最佳夥伴。 英語學習者: 即使您已經脫離瞭應試教育,對英語學習仍抱有熱情,本書也能為您帶來新的視角和學習靈感。您或許能在書中的案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許能從中學習到更具趣味性和實踐性的學習技巧。 教育從業者: 本書的教育理念和實踐方法,對於英語教師、教育研究者而言,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它提供瞭一種不同於傳統課堂教學的視角,強調瞭學習的個體化和趣味性。 總而言之,《英語,兒子“教”我學:北外教授媽英語教養日記》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育兒百科”和“英語學習指南”。它以一位母親的真摯情感和一位教授的專業智慧,為我們描繪瞭一幅生動有趣的親子英語學習畫捲。它告訴我們,學習不應該成為負擔,而應該是快樂的旅程;教育不應該隻是傳授知識,更應該是心靈的陪伴和共同的成長。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如何學好英語,更是關於如何用愛和智慧,與孩子一同探索世界,一同收獲成長。 在這本書中,您不會找到“標準答案”,但您會找到無數的“可能”。您會看到,當傢長放下“權威”,擁抱“好奇”,當學習不再是“任務”,而是“樂趣”,當英語不僅僅是語言,更是連接心靈的橋梁時,一切都會變得不同。這本筆記,是母愛的見證,是教育的探索,更是關於愛與學習最美好的詮釋。 讓我們一起跟隨這位“北外教授媽”,踏上這場充滿驚喜與感動的英語學習之旅吧!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充滿瞭英式幽默的輕快感,即便是在探討一些看似嚴肅的教育問題時,也總能找到恰到烏雲的詼諧點綴。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描述傢庭互動時的那種畫麵感,仿佛每一個場景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她的觀察角度非常獨特,總能從孩子的視角去理解某些行為背後的動機,而不是簡單地用成人的邏輯去評判。這種“換位思考”的能力,是這本書中反復強調卻又難以言傳的精髓。此外,書中穿插的那些關於文化差異和跨文化交流的思考,也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視野。它讓我意識到,學習一門語言,絕不僅僅是掌握詞匯和語法,更是一場深入理解另一種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旅程。這種宏大的視野,使得這本書超越瞭一般的育兒指南範疇,成為瞭一本關於如何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下一代的寶貴參考書。

评分

這本記錄瞭母親在教育過程中展現的智慧與堅持的書,讀來讓人感到一股暖流。它不僅僅是關於語言學習的技巧分享,更深刻地觸及瞭傢庭教育的核心——如何以一種尊重、理解且充滿愛意的方式引導孩子成長。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貼近生活,那種在日常瑣事中發現教育契機的能力,讓人不禁反思自己在陪伴孩子時的態度。比如,她如何巧妙地將生活中的挑戰轉化為提升孩子能力的契機,而不是簡單地施加壓力,這一點尤其值得稱道。從文字中,我能感受到一種非常細膩的情感流動,作者對兒子成長的每一個微小進步都傾注瞭由衷的喜悅和思考,這種真誠的記錄,遠比任何枯燥的說教來得有力。讀完後,我仿佛也完成瞭一次與自己內心深處教育理念的對話,受益匪淺。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真實的範例,證明瞭教育的成功並非取決於昂貴的課程或復雜的理論,而是源於父母的用心和持續的陪伴。

评分

整本書的閱讀體驗是一種非常放鬆且富有啓發性的過程。我欣賞作者那種將專業知識與個人生活完美融閤的筆法。她似乎沒有刻意去“指導”讀者該怎麼做,而是通過分享自己真實的經曆和心路曆程,讓讀者自然而然地吸收養分。特彆是那些關於如何應對孩子學習中齣現的挫摺和反復的章節,寫得尤為深刻。她沒有美化“完美育兒”的假象,反而坦誠地記錄瞭自己作為母親也會有的焦慮和自我懷疑,但更重要的是,她展示瞭如何剋服這些情緒,並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路徑。這種坦率讓這本書充滿瞭人情味,讓人覺得這位北外教授的身份光環褪去後,她首先是一位有血有肉、在摸索中前行的母親。這種可復製的經驗,對於那些在雞娃與放養之間搖擺不定的傢長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指引我們迴歸教育的本質——理解孩子。

评分

讀完此書,我感受到一種被“賦權”的力量。作者沒有販賣焦慮,反而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坐在我對麵,分享她的“不完美”的成功。她所倡導的教育觀,是建立在對個體差異的充分尊重之上的。她似乎在告訴我們,教育的終極目標不是復製自己,而是幫助孩子發展齣他們自己最獨特的潛力。書中對親子關係中“鬆弛感”的追求,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我們常常為瞭追求效率而犧牲瞭陪伴的質量。作者通過她的日記,展示瞭如何平衡高要求和高質量的親密關係,如何在學習的“嚴肅性”中穿插輕鬆和樂趣。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英語學習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在愛與規則中,培養一個獨立、自信且富有韌性的人的深刻哲學實踐記錄。

评分

我發現這本書在結構安排上非常巧妙,它沒有采用時間綫或者主題分類的僵硬模式,而是像一本精美的散文集,每一篇都能獨立成章,但又相互呼應,構成一個完整的教育哲學體係。最打動我的是作者對於“鼓勵”這一教育工具的深度挖掘。她展示瞭如何將錶揚從空泛的贊美,轉化為具有具體指導意義的反饋。例如,她會細緻地描述自己是如何引導兒子發現自己努力的過程,而不是僅僅聚焦於結果的好壞。這種對過程的肯定,極大地增強瞭孩子的內在驅動力。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和記錄,體現瞭作者深厚的語言功底和教育學素養的完美結閤。對於渴望提升親子溝通質量的父母而言,這本書提供的那些實操性的語言範例,簡直就是一本活的“情商手冊”,值得反復研讀和模仿實踐。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