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门诊:摆脱学习病,都是优等生

学习门诊:摆脱学习病,都是优等生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丁晓山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2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70201495
版次:1
商品编码:1234436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2
字数:250000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孩子学习不好,家长着急,孩子自己也痛苦。殊不知,孩子可能患上了“学习病”:

  “学习消化不良症”: 旧的知识还不巩固,新的知识又来了。

  “学习兴趣丧失症”:学习兴趣刚刚达到峰值,很快就丧失了。

  “学习动力缺失症”:找不到真正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

  “学习成绩滞胀症”:投入不少,成绩却止步不前甚至倒退。

  “学习成绩冷热症”:学习成绩波动很大,冷热不均。

  学习不好的孩子,如同身体不好的孩子一样,同样需要诊断、调整和治疗;“学习病” 如同生理上的疾病一样,也是可以预防、治疗和康复的。

  首都师范大学丁晓山老师,结合20多年“临床”经验,帮孩子找到“学不好”的症结。指点迷津,命运也许就此改变!

  全两册:一册给家长,帮孩子找到“学习病”的症结;一册给孩子,灵活运用28种表格,提升成绩,先利其器!

内容简介

  孩子学习不好,只是因为患上了“学习病”。学习不好的孩子,如同身体不好的孩子一样,同样需要诊断、调整和治疗。“学习病” 如同生理上的疾病一样,也是可以预防、治疗和康复的。

  本书是中小学学习方法研究专家丁晓山老师20多年来从事学习方法咨询的案例精选。本书不讲高深莫测的理论,不给“包治百病”的药方,只是实实在在地讲案例、心得。读后给人启发,令人茅塞顿开。附赠《治疗“学习病”常用表格28种》,满满干货,辅助孩子学习、提升成绩的利器。

作者简介

  丁晓山,1962年生于北京,1984年大学毕业,现于首都师范大学工作。1994年起致力于中小学学习方法的研究,广泛接触中小学生、家长、教师,搜集、比较、提炼了大量适合中国学生使用的学习方法。

  已出版《中国孩子学习法》《中国学生学习法》《中国家长助学法》等相关著述40余本,其中《中国孩子学习法》荣获“全国*秀畅销书”奖。是中国内地出版相关书籍*多的人,也是中国内地*家专门诊治“学习病”的“学习门诊”的创立者。

精彩书摘

  及时总结法—治愈“学习消化不良症”方法之二


  病情描述

  上初中后,面对各科老师争相“端”上来的“大碗酒”“大块肉”,一个班一多半孩子会患上“学习消化不良症”。


  诊治记录

  我那小小的“学习门诊”的“病人”,来源真的是五花八门。有一个初中的小男孩,我和他妈妈因为同是“猫友”认识的。因为有共同的爱好,谈得颇为投机。当她得知我在从事中小学学习方法方面的工作时,大为兴奋,说她儿子上初中后,每天疲惫不堪但效果却不好。双休日报了班,重点学科请了家教,钱没少花,成绩依旧,她都快愁死了。这位母亲说:“连猫病了都让人牵肠挂肚,更何况这是自己的孩子,您就理解吧,请一定给孩子讲讲。”看来,孩子患上了“学习病”,与患上了生理上的病一样,真的是同样让家长焦虑。

  因为跟家长事先交流得比较充分,上课那天我与孩子沟通了一段时间,基本就可确认,这孩子患的是“学习消化不良症”。用那孩子自己的话说,上一章的数学题还不会做呢,老师又开始讲下一章了;上一课的英语单词还没记牢呢,老师已开始讲下一课了。“我都快累死了。”那个胖嘟嘟的小男孩用两只小胖手擦着自己的小胖脸蛋,露出这个年龄本不应有的疲倦。

  我治疗这种“学习病”已不是第一次了,依据以往的经验,我建议家长先坚决把课外班和家教停下来。家长有些犹豫地说:“就这上着班,请着家教,都还跟不上呢,这要停下来,行吗?”我打比方说,如果孩子患上了消化不良症,你还会大鱼大肉地给孩子吃吗?肯定不会,应该是少吃多餐,适当地用些药物,才能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孩子学习能力不行,消化不了那么多的知识,当务之急应是提升学习能力,而不是又去“吃饭”。我问家长:这才初中,就靠上补习班、请家教,上了高中,学习内容更多了,学习难度更大了,那会儿又该怎么办呢?所以,归根到底只有提升学习能力,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又劝家长说:正因为孩子才上初中,还来得及,才冒险出此险招。等上了高中,就来不及了。好说歹说,左劝右劝,家长总算接受了我的意见。

  接下来就该手把手地教了。据说英语中可以把“窍门”翻译成How to do,可不,知道怎么去做了,不就掌握窍门了?我带着那孩子一章一章地去总结,讲了几章数学,讲了几章语文,讲了几章英语。我是学文科的,不懂数学,但学习归纳、总结某一章都有些什么重要概念、公式、定理,其实与具体知识也无太大关系。在确定孩子已基本学会了自己去归纳、总结后,我又和孩子一道,将他能自己支配的时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时间用来总结新课;一部分用来总结旧课。哪天、几点到几点,自己学习什么内容,都一一列出。执行情况,要有自查和检查。借用时下的词讲,细节决定成败。做到这么细,而且真正落实,才算是“精准治疗”。而上补习班、请家教,貌似很有针对性,其实仍是一种粗放的、一般化的“治疗”。

  “学习消化不良症”患者一般都会描述学过什么,但哪些真正学会了,哪些没有学会,仍是稀里糊涂,在脑子里其实仍是一团乱麻。唯有通过总结,知道哪儿弄明白了,哪儿还没明白,才会有效缓解“病情”。由此可看出“总结”的重要性。曾听不止一位一线教师讲过:会学习的孩子都善于总结。

  学习要有总结,这个道理并不高深,老师在课堂上也应讲过,孩子们也都是知道的,据我观察,患上“学习消化不良症”的孩子,主要问题有二 :一是不会总结;二是没有及时总结。总结一定要及时,比如一节新课后要总结;学完一章,要总结;考试过后,要总结。都拖着堆到一块,或者根本就顾不上,可不就“消化不良”了吗?

  说到“及时总结”,一位把孩子培养成留法博士的母亲崔丽超说得很好,这位可敬的母亲说:


  自从初中二年级开始,佳佳就习惯在每一个知识单元结束后,自己做出总结笔记,勾清这一知识单元的内部框架,重点与难点的再认识及有关题型、测试方法分类等。他的一个大笔记本上全部记着这些总结。实际上,这种阶段性总结是一种真正的“拔高”,它与老师、课本、教参上的那种小节有本质上的不同,即它不是从知识的理论体系推演下来的,而纯粹是感性的。因为这时孩子们只在课堂上得到一些不成体系的片段的知识素材,还没有达到居高临下、全面整理的程度。但这时对知识刚刚接触,感觉新鲜突出,能抓住真正的要害。这种对于知识要害的感性体验十分可贵,如不及时积累,日后必然会逐渐被冲淡,甚至完全消失。“及时总结”恰恰保留了这些感性核心,形成于书面,日后偶尔翻阅,学习之初的感觉就会喷如涌泉,这对加深记忆、透悟理解、彻底掌握当然是帮助极大的。打个比方说,这就如登山,边走边看,奇峰异石,伟树奇花,令人不由得时而驻足时而流连。但如果一路走下去,看下去,及至山巅,必然目眩头晕,眼花神疲,当时的种种印象哪里会再浮上脑际。正因为如此,最善解山水之趣的中国古人,于名山奇峰,必于三五里处修一座“半山亭”,七八里处再修一座“小憩阁”,如此逶迤而上,整个山路是峰回路转,亭阁掩映。游人们走上三五里,入亭回首,说一番议一番,才将处处美景深印心底,永志不忘。学习上的“及时总结”,正是这种“半山亭”中,“回首得趣”的传真写照。


  这位母亲着力强调“总结”,不仅要及时,而且一定要孩子自己去做。她说:


  值得提到的是,“及时总结”的核心不在于总结出什么,而在于“总结”这一过程。如果不是自己来摸索、分析、整理自己的学习体会,而是将各种书本、参考书的千篇一律的“小结”“结语”拿来抄一遍,或者借别人的“总结”誊写一遍,都是无济于事的,甚至是适得其反的。所以,当我的女儿上初中、高中时,虽然哥哥的各种“总结笔记”堪称楷模,但她却从不去照抄,而坚持按自己的体验,去做自己的“总结”。可以这样说吧:名山是同一座,半山亭是同一处,但每个人要回味的美景却各不相同。只有如此,学习才算是真有所解,真有所悟。


  更为可敬的是,这位母亲还将当年孩子学习时所用的“及时总结,宏观把握”的具体方法一一列出:

  其一是“系统线法”。即将知识点一一整理好,然后用大、中、小括号,画成相互包含的“线列”。这种方法一目了然,适合于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

  其二是“知识树法”。即将知识单元做成叶片,采取自下而上,主干分枝直至叶片的“树列”办法加以整理。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单科知识,如政治课的哲学知识、数学的几何知识等。

  其三是“对照表法”。将相关知识,列成卷轴式平列对比表,表长有时达两三米,用时渐卷渐收,一一对比,直观具体。这种办法主要用于文科知识,如历史、语文等。

  其四是“系统重组法”。就是用不同于课本的另外一个体系,将课本内容加以分拆重组。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文科知识,如历史、政治、地理等类。当然,要做到能用另一个体系代替课本原有体系,是相当不容易的。它要求学生对课本全部知识都掌握得精深透彻,运用起来游刃有余。最典型的例子,要算对高中历史课本的重组了。高中历史,特别是世界史部分,是按年代顺序分成几个大的历史时期排列的,每个章节中要讲同一时期各自的不同情况。这样的优点是历史发展线索明确,但各国历史被割裂,十分不利于宏观把握。于是不妨将课本原有按时代排的章节打开,将各章里讲到的同一地区、同一国家内容合并在一起,然后按地区、国家的地理位置横排,编成一本与普通中学课本知识量、知识点完全相同,但结构体系截然不同的另一本《中学历史国别史》。编辑得图文并茂,线表齐全,章节标题、页码、注释都有,连大人看了都十分吃惊,至于学校老师、同学更视为珍宝,不少人相互传看。临考前,将原课本与自编课本对照使用,效果极好,高考历史取得了满分的好成绩。

  回过头来说这个男孩,说实话,这个男孩的“病情”还不算是特别严重。但即便如此,“治疗”起来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也会有诸多曲折。比如说,治着治着,孩子又“卡壳”了,某一科某一章,自己不会总结了;又比如说,治着治着,家长又犹豫了,怀疑这个办法行不行,是不是还是回到上课外班、请家教的老路上去。好在这一切总算都成为了过去,治疗终于初见成效—不上课外班,不去请家教,孩子的考试成绩也基本和以往持平。这当然仅是第一步。又坚持了一段时间,孩子的学习成绩居然开始上升并且很稳定。这才是“学习消化不良症”初步治愈的标志。

  记得家长在打电话通报孩子的考试成绩并表示感谢后,又发来一堆她们家养的布偶猫的照片。别说,那真是一只颜值很高的猫。


  心得交流

  总结,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伴随人终生的学习方法,职场上的胜出者,也往往是善于总结之人。比如一个销售人员,应不断地调查各种销售数据,琢磨什么货卖得好,什么货卖得不好??这不就是一种总结吗?在总结的基础上,再采取相应的措施,销售业绩才有望上升。反之,一个销售,如果不善总结,每天就是打电话、催款、发单子,看起来也是忙忙碌碌,但如果你问他什么货卖得好,却吞吞吐吐说不清楚,一笔糊涂账,销售业绩能上去才怪。记得我曾对那个胖小子说过:你有时候去商场,是不是碰上过有的商场挂着“盘点”的牌子?所谓“盘点”,就是要盘清卖了多少货,回了多少款,哪些货滞销要退货,哪些货畅销要补货。我跟那孩子说,学习上也一样需要时时“盘点”。学一段就要“盘点”一下,究竟都学了些什么知识?哪些知识已完全掌握了,拿分没问题?哪些知识仅限于背课本上的概念,做题还拿不到分?哪些知识还完全没掌握,做题干瞪眼?已会的要巩固,半会不会的要补课,完全不会的得回炉重新学。那孩子说:“老师,我原来就是个只知道卖货的傻伙计,店里堆满了货,不知道卖出去多少,不知道回了多少款,更没想过哪些货该退,哪些货要补。自打学会了自己总结,学一课花半小时小结一下,学一个单元花上半天总结一次。越学心里越亮堂。”

  或许有人要问了,“及时总结”,什么才叫“及时”?曾有同学告诉我,她每节课下课后,都要花5分钟左右大致回顾一下这节课的内容。这么做当然是“及时”了,但缺点是占用课间休息时间,故不提倡。比较切合实际的,恐怕还是每天放学后,大致回顾一下今天所学内容。黑龙江省高考理科状元杨春宇的父亲杨国学老师说,从孩子小学起,他要求孩子放学以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做作业,而是先复述当天学习的内容。这位家长说,他觉得要想让孩子学习好,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复述当天课堂上学到的内容。特别是对那些上课不爱听讲、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更有效。比如说,这一天上了两节数学课,一节语文课,回到家,家长就可以问问孩子今天讲了什么课,让孩子复述老师讲过的内容、重点等。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孩子知道回到家家长要问,上课时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这从某方面说是强制他上课要认真听讲,而且也使孩子知道自己到底理解了多少,记住了多少,对孩子系统地掌握知识也十分有效。这位家长说:“经过这样的复习,再去做作业,效果比回家就写作业要好一些。相对来讲,学习效率也会更高一些。”

  杨春宇同学说,他也没什么窍门,主要的一条经验,就是上课要专注。他的家长也认为:“他能考状元,专注是最主要的因素。他有一个专注学习的品质。”而这一品质的形成,与家长从小让孩子先复述后写作业的做法是分不开的。当然,等他大了,就自己复述给自己听,不用再复述给家长听了。

  如果连每天回顾一下所学内容也做不到,退而求其次,每周花点时间回顾一下所学内容,也无不可。不能再拖延了,再拖延,就谈不上“及时”二字了。

  其实,古人早已说过“学而时习之”这个学习方法,但我们似乎对此重视不够,反之,倒是西方现代教育很重视总结回顾这个环节。据李泽武老师介绍,他体会,英国“和我们以往学习方法最大的区别:除了学得‘活’以外,就是Review —复习回顾”(《我在英格兰学师范:华德福教育亲历记》,27页,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李老师写道:在英国时,我们每周末都有回顾,对这一周做一个小结,既有内容上的,也有思想上的,既罗列,也谈感受。这样一周做一个小结,丢在那里,一期完了,再串一次,班有班的回顾,每门课有每门课的回顾;每周、每期、每年都有回顾,通过反复的复习回顾扎实地掌握学习内容。

  苏联心理学家乌申斯基把复习分为消极复习和积极复习。单纯地一遍一遍地阅读,是消极复习。在阅读前先进行积极的回忆,回忆不起来再去阅读,是积极复习。他认为积极复习要比消极复习有效得多。我们在此提倡的,显而易见,也是积极复习。而要“积极”,非要孩子本人真心想去做才行!所以“总结”这一方面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学生自己得坚持下来!记得一位英国教育家讲过:“所有的教育都在训练意志。”信哉斯言!

前言/序言

  自序


  学习这门学问应该说几乎与医学一样古老,因为不学习,人类就无法生存和发展,《论语》二十篇,第一篇就是“学而篇”,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与学习相关,这也不是偶然的吧!

  然而,几千年来,与医学相比,学习这门学问,是大大地落后了。如今医学已是相当发达了,有诸多检测有病、没病的仪器;有诸多区分正常、异常的指标;有诸多治疗疾病的药物、手段。这一切,学习学几乎仍是一片空白。而我个人认为,许多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在状态,并不是他们学不好或不想学,而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上处于一种病态,如同身体上有病一样,同样需要诊断与治疗,一旦治愈,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提升。

  可是,哪儿能给孩子治疗这种学习上的“病”呢?拿北京来说,孩子身体得了病,可以去北京儿童医院;学习上有了“病”,又能去什么地方呢?无处可去!而这些年来,“学习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学习病”的严重性越来越大。或许正是这种供需关系上的矛盾,才让我有了开设“学习门诊”的机会。

  大约从1994年,我开始关注学习学。1999年出版的《中国孩子学习法》,得了全国畅销书奖,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又陆续推出了《中国学生学习法》(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及《高考状元心态调适》《高考作文公式法》《高考情报早知道》等四十余本相关书籍。书出多了,自然有了一点虚名。于是乎朋友、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都不约而同地把孩子送到我这里来,让我设法帮助孩子改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成绩。我是一个把友情看得很重的人,只好如同《围城》中所说,“大胆老脸”地接受了下来。所以说,我不是坐在家里一拍脑门异想天开地想开设什么“学习门诊”,而是先做上了这个事情,然后在做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到,自己每天做的事情实质上和医生治病是差不多的,所不同的就是医生看的是病人身体上的病,而我要看的是孩子学习上的“病”。因为大多是“一对一”,所以我开设的也算是一种“特需门诊”吧。

  话说回来,诊治“学习病”,与医生治病毕竟还是有许多不同。主观上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我个人积累不够,学习学这门科学沉淀不够。面对朋友的重托、家长的信任,我至今难忘那时的焦灼与挣扎。我几乎是赤手空拳地面对一个又一个在学习上处于病态,甚至可以说是处于“濒死”状态的孩子。那时,我满脑子都是两个问题:第一,这个孩子学习上的问题究竟在哪儿?第二,怎么能解决这个问题。那时,我是多么渴望也有什么B超、核磁,一查便知毛病在哪儿;也有什么药物、针剂,一用便能治愈恢复健康。这当然是种幻想了,回到现实中,我只能尽量多向一线教师求教,尽量去查找文献中成功的案例。那时真的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说实话,多少年过去了,我现在还挺怀念那段孤军奋战的苦日子。

  经过多年的苦苦摸索,我终于初步摸索出一套诊断“学习病”的方法。

  第一步,宏观了解。在当面咨询之前,通过电话、短信等沟通,问清楚这个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在哪个学校上学(重点校、非重点校),年级排名(几乎没有不排名的学校,就算是有,家长一般也能估出自己孩子在年级的大致位置),喜欢的学科和不喜欢的学科,成绩波动情况,等等。通过这些信息,我对这个孩子学习的整体状况,应该说已经有了一个宏观上的认识。

  第二步,资料分析。翻一翻孩子的课本,看一看孩子的考卷,对这个孩子的学习状态,会有更感性、更深入的了解。一位一线教师告诉我,她接手一个班后,在班上转一圈,看看堆在课桌上的课本、卷子,这个班哪几个学生学习好,已是心中有数。我后来照她说的去做,果真如此。学习状态好的孩子和学习处于病态的孩子,在课本、考卷等学习资料上,是有相当明显的差异的。

  第三步,微观排除。如同医生翻阅病人的病历后,就要“问诊”了一样,看毕学习资料,也要和孩子直接沟通了。通过观察与交谈,一步步排除。

  这个孩子身心是否正常

  ↓

  在知识理解方面,是否有问题?通俗地讲,上课能听懂吗?

  ↓

  在知识巩固方面,是否有问题?

  ↓

  在知识运用方面,是否有问题?

  ↓


  当然了,由于缺乏如同医学一样的检查仪器和测量指标,尽管这种排除法在科学逻辑上与医学是一致的,但要粗放得多。客观准确度远不及医学,也更加依赖咨询者本人的经验和判断。

  第四步,综合分析。通过宏观了解和微观分析,心中已然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但还需要与家长或学生本人进一步交流。比如说:“我觉得主要问题是在知识巩固这个环节,你觉得呢?”这是在了解一定信息后的第二次交流,应更有针对性,也更逼近事实真相。实际上,一个学生如果学习不在状态,表现很可能是方方面面的,各个环节都会有一些问题。这时要注意抓住主要矛盾,或者说,先解决最易解决的问题。这就要因人而异,“综合分析”才行。

  第五步,开出“药方”。诊断的目的是治疗。说来可怜,尽管据媒体报道,英国已有改善记忆功能的药物正式上市,但目前能够给予孩子的,还只能是某种学习方法上的建议。不过,换种学习方法,有时真的能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有感于此,我曾出过一本书,书名就叫《换个学法》。例如,如同医生为胃病病人给出“少吃多餐”的建议一样,我也会为抱怨记忆量太大的孩子给出“少记多次”法、“课本目录法”等建议,一般来说,效果还不错(详见本书正文)。

  第六步,复查调整。在医院,如果是小病,患者一般不会复查,医生一般也不必过问。但学习方法的咨询不同,我必须主动与家长或孩子联系,了解“药方”的效果,做出必要的调整。这也算是与家长、学生的第三次交流吧。

  第七步,记录、思考。再晚再累,也要记录下自己每天工作的事实和思考。没有这一步,恐怕就会陷入事务主义,每天忙忙碌碌但又难有提高。

  这个学习方法咨询“七步法”还十分稚嫩,尚不成熟,但毕竟是在实战中总结出来的。如今我不揣简陋,把自己的点滴心得写出来,目的有三:

  一是希望通过对“学习病”这一概念的解说,真正让大家认识到,一个孩子学习不好,也许跟身体不好一样,是因为正处于某种学习上的病态。而“学习病”如同身体上的病一样,也应是 学习门诊:摆脱学习病,都是优等生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学习门诊:摆脱学习病,都是优等生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学习门诊:摆脱学习病,都是优等生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学习门诊:摆脱学习病,都是优等生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学习门诊:摆脱学习病,都是优等生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