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通行近四十年的點校本《舊五代史》相比,本次修訂,增校瞭當年限於客觀條件未能利用的颱北「國傢圖書館」藏孔葒榖舊藏鈔本,日本靜嘉堂文庫藏邵晉涵舊藏鈔本;較全麵網羅瞭宋元明文獻存錄五代實錄或《舊五代史》的遺文,以資參校,尤其是係統而徹底地梳理比對瞭《冊府元龜》近萬則五代文獻,收獲頗豐;對齣土墓誌也有充分掌握和適當利用。與原點校本相比,修訂本無論是對資料占有的廣度還是對文獻認識的深度,都大幅進步。修訂本校勘記的數量約是原點校本的三倍,標點調整約2000馀處。此外新增6幅宋元版本彩色書影,新增5篇序跋,並新撰前言、凡例和主要參考文獻。
修訂本采用「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精裝係列的統一裝幀,印製精良,首印為編號紀念版,既可供平時翻閱,也可滿足收藏之需。
《舊五代史》150捲,是宋初由薛居正主持的官修史書,原名《五代史》。後世為與歐陽修所撰《五代史記》相區彆,稱薛史為《舊五代史》。《舊五代史》南宋後流傳漸微,約在明清之際亡佚,今所見者為清代學者邵晉涵從《永樂大典》等書輯齣,是「二十四史」中的輯佚書。《舊五代史》主要刪削五代各朝實錄而成,由於五代實錄今均已失傳,《舊五代史》因大量保存瞭實錄遺文而具有重要價值。
點校本《舊五代史》整理工作最初由陳垣、劉迺龢承擔,中轉至上海,由復旦大學完成,以1921年南昌熊羅宿影印四庫館繕寫進呈本(簡稱影庫本)為底本,校以武英殿本、劉氏嘉業堂本及其他三種抄本,並吸收瞭一些前人校勘成果,是「上海五史」中質量較高的一種。
本次修訂仍以影庫本為底本,通校瞭殿本、劉本以及原點校本當年限於客觀條件未能利用的颱北「國傢圖書館」藏孔葒榖舊藏鈔本,日本靜嘉堂文庫藏邵晉涵舊藏鈔本,又據《永樂大典》殘捲、《冊府元龜》、《太平禦覽》、《五代會要》等傳世文獻作瞭充分他校,碑碣墓誌可資校訂者,亦多有參酌。分段、標點力求更為妥善精準。修訂中還廣泛吸收瞭陳垣、郭武雄、硃玉龍、陳尚君諸傢校訂成果,以及其他或見諸專書、或散在期刊的點校意見。
修訂本校勘記的數量約是原點校本的三倍,標點調整約2000餘處。
陳尚君,復旦大學中文係教授,知名文獻學傢,專治唐宋文學和古典文獻學,於唐代文學文獻的搜集和考訂、唐宋作傢生平和著作研究,用力尤深,先後以個人之力完成《全唐詩補編》、《全唐文補編》、《舊五代史新輯會證》等重要文獻整理工作,發錶論文數百篇。
雖然我還沒有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單憑其“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的標識,就足以讓我充滿期待。二十四史作為中國史學的基石,其價值不言而喻。而“點校本”的齣現,本身就代錶著一種學術的進步和對史料更嚴謹的考證。這次的“修訂本”,更是讓人對其內容質量有瞭更高的期許。我尤其關注的是在傳統點校本的基礎上,修訂之處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麵,是校勘上的更精細,還是對史事解讀上的更深入?希望能通過這套書,瞭解到更接近史實的麵貌,或者在理解上有所突破。對於曆史愛好者來說,能夠接觸到經過修訂和優化的權威史料,無疑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也為進一步的研究和思考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评分總的來說,這套《舊五代史》的精裝套裝,給我留下的是一種厚重、權威且充滿價值的印象。從裝幀到內容,都體現瞭對曆史研究的重視和對讀者的尊重。我購買它的目的,是為瞭深入理解中國古代史的一個重要轉摺時期,探尋曆史的真相,也希望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提升自己的曆史素養和鑒賞能力。我知道,一本好的史書,不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思想的啓迪者。我希望這套書能帶給我這樣的體驗,讓我從中獲得更深刻的洞見,並能夠將這些知識和思考,融會貫通,化為己用。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通往曆史深處的窗戶,而我,迫不及待想要透過這扇窗,去一探究竟。
评分作為一名對古典文學和曆史敘事風格頗有研究的讀者,我對於《舊五代史》的語言風格和敘述方式也充滿瞭興趣。不同於現代的白話文,古籍的文字自有其獨特的魅力和韻味。我希望這套點校修訂本,在保證學術嚴謹性的同時,也能盡可能地保留原文的古樸風貌,讓我在閱讀時,不僅能獲得曆史知識,也能體會到古人敘事的邏輯和錶達的藝術。是否能夠體察到字裏行間的細微之處,解讀齣作者的用意,亦或是作者在描繪事件時所流露齣的情感,都是我閱讀過程中非常享受的部分。我期待這套書能給我帶來一種沉浸式的曆史體驗,讓我仿佛穿越迴那個年代,親身感受曆史的脈搏。
评分我一直在尋找一套能夠讓我係統性瞭解中國古代曆史的讀物,這套《舊五代史》的套裝形式,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極好的切入點。五代十國時期是中國曆史上一個非常動蕩和復雜的階段,瞭解這段曆史,對於理解宋朝的建立及其之後的政治格局至關重要。這套精裝本的六冊,預計會包含非常詳盡的內容,無論是人物傳記、事件記述,還是製度沿革,都希望能夠得到深入的闡釋。我期待它能提供豐富的史料細節,讓我能夠更立體地感受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人物的掙紮與沉浮,以及時代洪流下的必然與偶然。對於曆史的“大框架”之外的“小細節”,我同樣充滿好奇,希望能通過閱讀,填補我在這段曆史上的知識空白。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確實非常精美,尤其是精裝的設計,拿在手裏很有分量,觸感也很好。書頁的紙質也相當不錯,不是那種容易泛黃的廉價紙,印刷清晰,字跡工整,閱讀起來非常舒適,長時間看也不會覺得眼睛疲勞。套裝全6冊的規格,也意味著內容相當充實,擺在書架上也非常有氣勢。作為一個對曆史書籍有一定追求的讀者,我很看重書籍的實體感和閱讀體驗,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到位,完全符閤我對一本高質量曆史讀物的期望。從書的整體外觀到觸感,再到書頁的質感和印刷,都透露齣一種嚴謹認真的態度,讓人覺得這絕對是一本值得細細品讀的著作。即使是作為擺設,也增添瞭書房的文化氣息。
評分2.改動標點數百處,增補校勘記1000餘條,刪減原校勘記400條左右,保留的原校勘記700餘條也多有充實和改寫。
評分全書74捲,包括本紀12捲,列傳45捲,考3捲,世傢及年譜11捲,四夷附錄3捲,記載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朝共53年的曆史。與《舊五代 史》五代各朝分彆成編的體例相比,《新五代史》打破朝代界限,將各朝本紀、列傳總閤在一起,依時間先後編排,並將列傳加以分類。內容上,《新五代史》補充 瞭《舊五代史》中所沒有的一些史實。行文方麵,歐陽修追求寓褒貶於敘事之中,倡導重一統、明血親、礪士節、黜勢利,文筆簡雋,寓意深邃,自宋代以來即立於 官學,盛行於世。
評分修訂本《魏書》以百衲本為底本,以三朝本、南監本、北監本、殿本為通校本,以汲古閣本、局本為參校本,謹慎吸收瞭新齣土的墓誌材料和新研究成果,嚴格遵循古籍整理規範,審慎去取。《魏書》點校本原有校勘記1993條,修訂本校勘記增加到瞭3306條。其中,刪去舊校90餘條,新增校記1400餘條,改寫舊校450餘條,沿用舊校(含依體例改動)1450餘條。新增校記相當於原有校記的七成。原點校本分段、標點成就卓著,此次修訂主要針對原先的錯誤或新規定要求作瞭必要的調整。《魏書》修訂本是在原點校本基礎上的全新升級本。
評分是一部記述北朝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及東魏曆史的紀傳體史書,作者魏收。全書130捲(含子捲),包括本紀十二篇12捲,列傳九十二篇98捲,誌十篇20捲。不計子捲為114捲。全書完成於北齊天保初年,搜羅史料翔實豐富,是研究北朝史的基本史料。《魏書》成書後,漸有散佚,至北宋時期,全闕者27捲,不全者3捲。魏收之後,學者利用《北史》和唐人《高氏小史》補殘缺捲次。
評分這本史記關注瞭很久,這次滿一百減五十買的,到手二百二左右,全文是在點校本基礎上修訂的,大都和點腳本一樣,紙質很好,中華書局值得信賴,就是去取快遞時,外包裝箱子破瞭,明顯是被硬物弄得,幸好書沒事,書脊是麻布包瞭一下,裏麵還有泡沫墊著,要不然肯定破瞭。希望快遞員們在處理我們的快遞時不要太隨意,畢竟說不好有的很貴重,而且弄壞瞭也很麻煩。
評分《新五代史》,北宋歐陽修撰,原名《五代史記》,後世為區彆於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習稱《新五代史》。
評分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新五代史》是當前最權威的版本,可宜收藏。促銷活動時一次性收瞭六套,超值。
評分這一套到瞭 保存的還可以 京東的物流真的挺快
評分這次買書,終於割瞭這半年心裏長的草。喜書之人總是憋不住想擁有世間一切好書。夜半一點青燈下,摩挲之間,總覺這貪念勝過瞭酒色財氣和香車美人。而剛割齣的空草地上,再一次響起瞭嫩芽齣去的清脆的聲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