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济渠考到底出书没有呢?
评分先生出身寒门,先后追随钱穆、顾颉刚、傅斯年等名师,一生颠沛流离,经历诸多风雨,始终沉潜学术,澹泊名利,孜孜不倦,死而后已。其为人也自奉俭薄,存心忠厚,笃于师友之谊。其为学也规模宏大,刚健笃实,辉光日新,洵如余英时先生所言,是中国学术界的朴实楷模,令人钦佩不已。先生自述有云:“劳我体智,逸我心境。静阅世变,冷避骖乘。我行守狷,狂不角胜。勤写自适,亦以献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其有闻先生之风而兴起者,予小子与共之!(筱堂)
评分严耕望先生系现代卓越的历史学家。本书依严氏一生几个重要转捩分作六卷:1916至1936年为其早年生活及学习阶段;1937至1944年为大学学习至入史语所前之阶段;1945至1964年为在史语所专职会话;1965至1981年为在港执教阶段;1982至1996年为退休至 去世的最后岁月 ; 1997年后以述其“身后文章事”为主;附录严氏生平著作编年。俾治「归田史学」者以一砖一瓦之用,也为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一个鲜活的个案。严耕望先生系现代卓越的历史学家。本书依严氏一生几个重要转捩分作六卷:1916至1936年为其早年生活及学习阶段;1937至1944年为大学学习至入史语所前之阶段;1945至1964年为在史语所专职会话;1965至1981年为在港执教阶段;1982至1996年为退休至 去世的最后岁月 ; 1997年后以述其“身后文章事”为主;附录严氏生平著作编年。俾治「归田史学」者以一砖一瓦之用,也为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一个鲜活的个案。严耕望先生系现代卓越的历史学家。本书依严氏一生几个重要转捩分作六卷:1916至1936年为其早年生活及学习阶段;1937至1944年为大学学习至入史语所前之阶段;1945至1964年为在史语所专职会话;1965至1981年为在港执教阶段;1982至1996年为退休至 去世的最后岁月 ; 1997年后以述其“身后文章事”为主;附录严氏生平著作编年。俾治「归田史学」者以一砖一瓦之用,也为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一个鲜活的个案。
评分京东购物方便快捷,配送服务到位。
评分,快递也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包装真的非常好,没有拆开过,非常新,可以
评分此例还是随手检得,颇为极端,虽然有见微知著之效,不过这里再举一统计数据:自民国三十年辛巳(1941年)3月29日钱穆始定于乐山武大开课日为止,记叙与谱主无直接关系且超过3行且第四行至少超过半行者,共有十三条(上引二十年事以中间严耕望事隔断,计为两条)。这是尤为过分的部分,中间行数不多但完全可不必记的,依拙见,最保守估计也绝不止五条,请问,一个编年事辑有这么多痈瘤何用?作者《后记》所谓“加强了参考线索的叙述比重。包括与严氏一生密切相关的学人、学术机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等……此次改订在不喧宾夺主的前提下,将这些参考线索尽可能向两端延伸……”,且不说“在不喧宾夺主的前提”,把“参考线索”延伸到这样的地步,请问这到底还是不是《严耕望编年事辑》?简直可以改名《钱穆、严耕望师生编年事辑》了!(事实上从民国十九年到民国三十年,已经几乎年年有记叙钱穆,更令我无言以对的是:几乎全部与谱主毫无关系!如此繁琐的记叙,难道就不能在二十九年处置一小传简叙?像这样写编年事辑的撰写体例何在!)
评分还是不错的书。还是不错的书。
评分包装完好无破损
评分布书脊。精装。喜欢看这种编年事迹,希望看到更多八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