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村秀典(Okamura Hidenori):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所长。1957 年生于日本奈良市,1980 年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1982 年作为进修生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历任京都大学助教、九州大学副教授,2000 年获滨田青陵奖,2019 年获“立命馆白川静纪念东洋文字文化赏”。师从樋口隆康、林巳奈夫教授,受宿白、邹衡、俞伟超等先生的熏陶,主要研究中国考古学。著有《三角緣神獸鏡の時代》(吉川弘文館,1999)、《中國古代王權と祭祀》(学生社,2005)、《夏王朝》(講談社学術文庫,2007)、《中国文明》(京都大学学術出版会,2008)、《鏡が語る古代史》(岩波新書,2017)、《中国文明 农业与礼制的考古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另外,总监修《云冈石窟》共42 册(科学出版社,2014—2018)。
徐小淑:博士,山西大同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本书是日本考古学家冈村秀典研究云冈石窟的专著。作者参照中日两国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结合近年中国的考古新发现,综合运用样式学、图像学和空间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云冈石窟主要洞窟的具体年代、信仰内容及其源流、窟内尊像配置所体现的观念、北魏时代武周山石窟寺全景的复原等做了深入细致的考证分析。
收录200余幅珍贵图片,融贯中日云冈石窟编年说
##因为去年计划前往大同而买,后来因为疫情并未成行,终于在今年暑假去了。去过云冈石窟后,再读这本书,果然有了较生动的体会。其中关于云冈石窟的源流、佛像雕刻故事本事的分析极其详细,确实体现出了封面所写的以“类型学、图像学、空间分析”为方法的意味。但因为考古学知识过于贫乏,读起来还是有些吃力,印象最深的(最好理解的)还是关于历史背景与现实社会思想的分析。
评分冈村先生充分利用人文研自水野清一、长广敏雄六年调查所得之一手资料,结合文献及新中国云冈考古成果,从细部比对到整体空间,把云冈真容庖丁解牛了一番,扎实详尽、酣畅淋漓、纵横捭阖,真乃无上妙境,对于熟悉云冈、熟悉石窟寺的朋友而言,这本书的文字就是3D的,大可在文字与黑白照片间回味云冈、移步换景。全书要言不烦、结构精当、文笔流畅,实在是经典之作。
评分##读完了 5颗星;很严谨,而且真正从意义上懂了昙耀五窟的特点和对比。我认为是云冈石窟的科普文
评分##读佛教艺术很怕乱,这本梳理得扼要又全面,去实地看云冈的时候用应该也很好。在通论历史背景后,依次解説不同年代窟的考古情况、艺术风格、譬喻故事、对应政治事件及学术考证发展方向等。比较有趣的昙曜译经事业和故事图的联系以及造像风格与其他地区石窟的比对。希望再有造窟工程与科技史的探究。
评分 评分##很不错
评分##提要钩玄之作了。至今为止,关于云冈石窟最详尽的报告还是日本人整理的,新的国人大部头似乎还未出。作者是长广的弟子,也接触过宿白先生,对中日两方学说都有研究,在此基础上的小书确实要言不烦,从宏观的年代到微观的图像梳理非常细致,深入浅出,看的可以说很过瘾。日本国内,历史著作很多,从学者到媒体人到民间人士,也确实形成了一个写作方面注意文笔,提炼表达的风气,相较之下,国内太重论文,论述单一问题尚且可看,但串联成整体多少都有零敲碎打,词不达意的弊病,真正的他山之玉,比动辄理论强多了
评分##一本小书集云冈研究之大成,一本满足!可惜我没去过云冈也没有空间意识,书里各种编号和东南西北把我绕的晕死,暑假疫情好了要去实地看一圈。这本书很硬核,读的有点累,拖拖拉拉看了好久才看完,但是不得不感叹早期的佛教图像真丰富精彩啊,文化构成特别多元化。 作者在长广敏雄、宫治昭、宿白、李静杰、杭侃等学术史的基础上,以考古类型学、政治史等方法,建立起来更加细致科学的分期,还顺便解决了很多小问题。 比较感兴趣的点子有:印度教-密教图像(湿婆、那罗延、梵天、帝释天),故事图像的组合逻辑(阿育施土+燃灯佛受记的预言题材、降服火龙+降魔成道的降服题材、执雀尼乾子+执骷髅鹿头梵志的外道皈依题材)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