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昌文,安徽太湖人,浙江大学历史学博士,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民国政治史、军事史、福建地方史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福建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多项。在《抗日战争研究》《民国档案》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重要阶段,是中国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节点。如何整合地方实力派,完成实质统一是国民政府建设现代民族国家需要面临的艰巨任务。本书从民族国家的视角将国民政府整合地方实力派的主体与客体,置于同一历史场域进行探讨。既分析中央政权的整合的制度与策略,亦兼顾地方实力派的视角。同时,采用历史学最基本的方法,通过对诸多一手资料的比较、鉴别,深挖细节,重构史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国民政府整合地方实力派的特点、成效与局限。
##差强人意。非个案的第一、二、九章尤其有悬浮、啰嗦之感。本书有毫不避讳的“翻案”性质,但最后用所谓的“整合”来代替之前的“放水”、“削弱”等词,似乎称不上新的历史发现或历史解释,而是一种修辞或描述上的精确化,这样力度就弱了很多。而新旧观点之别,似乎可以用处理史料时侧重于“论心”还是“论迹”来理解,这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很多老的观点依然可以用作者在232页的原话形容:“从大趋势而言,这种说法并无不妥”。个人觉得最有意思的反而是何成濬一章的前半部分。
评分##国民政府逐渐形成的对地方实力派之整合局面主要建立在三个基础上:一是走向全面抗战;二是以不断强大的中央军为后盾,各种权谋并用以及策略调整;三是在前两者基础上所形成的蒋介石个人权威。这种整合或可在一定时段、在某种程度上起到某些作用,但绝不足以开创新局。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日本的威胁使得国内民族主义高涨,蒋介石利用这一资源实际上取得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外患之下,蒋介石秉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将剿共塑造为政治正确的意象,对地方实力派也多采取姑息纵容的态度,如若周天子令诸侯派兵助战一般使得地方实力派加入剿共的阵营,最终将中共也包含进“抗日”这面旗帜之下。但这一联盟是十分脆弱的,一旦外患解除就难免瓦解。 值得注意的是蒋介石虽仍难逃派系竞争之意识,但实际上已有作为国家领袖之意识。地方既是军阀坐大之凭借,但同时也是集权外的另一种选择。
评分##晋军江西助剿有一种晚唐藩镇境外用兵三倍军饷的意思,放水红军西去说站不住脚因为本身不缺少插手四川的理由,远处张网。二刘之争假如可以统一省政则支持之。何成睿首见。
评分##日本的威胁使得国内民族主义高涨,蒋介石利用这一资源实际上取得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外患之下,蒋介石秉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将剿共塑造为政治正确的意象,对地方实力派也多采取姑息纵容的态度,如若周天子令诸侯派兵助战一般使得地方实力派加入剿共的阵营,最终将中共也包含进“抗日”这面旗帜之下。但这一联盟是十分脆弱的,一旦外患解除就难免瓦解。 值得注意的是蒋介石虽仍难逃派系竞争之意识,但实际上已有作为国家领袖之意识。地方既是军阀坐大之凭借,但同时也是集权外的另一种选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