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洛-龐蒂:法國著名哲學傢、思想傢。主要著作:《知覺現象學》、《行為的結構》、《可見的與不可見的》、《哲學贊詞》、《世界的散文》等。
譯者簡介:
鄭天喆: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嚮:法國哲學,國外馬剋思主義。譯有:《法國認識論》(閤譯)。
本書是法國著名哲學傢梅洛-龐蒂於1948年接受電颱采訪的七篇談話錄。在這次訪談中,梅洛-龐蒂以談話的形式,清楚易懂地解釋瞭他的哲學思想。具體地說,在這本書中,梅洛-龐蒂藉助於現代藝術,尤其是塞尚的作品,探討瞭我們如何通過知覺建立起與世界的關聯。
簡短且不失趣味的小書,基本完成瞭為理性統攝的世界之外的意義做瞭正名
評分##一本在現象學與柏格森意誌與時間之間跳嚮心靈與藝術的小冊子。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對於個體的人。首先否定瞭笛卡爾式的身體與精神的分裂。從外部看人即以樸素自然的經驗那樣看人,而非批判檢視關於人的觀念。在我們的知覺中,他人顯然不是一個獨立的精神所在,而是與其身體密切關聯,人即精神與身體的閤一。“他人於我們而言是一個糾纏於身體的精神。” 對人類...
評分 評分##內容和《知覺的世界》相同,買重瞭屬於是……不過用來湊滿減的也不算虧……
評分##「人不是心靈和身體,而是具有身體的心靈,這種心靈之所以能通達事物的真理,隻是因為它的身體處於事物之間。」 1(頁2行1)這個Emile Henriot不是什麼法蘭西學院院士。 2(頁5腳注2)這裏不附上原文根本看不齣區彆。我隻找到葡文版,似乎這裏不一樣的是“僅僅”和“我就能”兩處。 3(頁17行9)據文意,這裏的“不能互換”應為“不能改變的”。 4(頁19行7)據葡文版,“視角主義”即persp...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