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09
刘永华
厦门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麦吉尔大学东亚系博士,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明清社会文化史、明清社会经济史。
此个案展示出礼化为俗的过程,为理解中国历史上的礼俗互动问题提供了线索。厉祭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但当时主要流行于社会上层。此后,历代王朝大多沿袭了这一传统。不过,直到明代才开始按照"里"为单位设置厉坛,从而将厉祭推行到了乡村,开启了厉祭"庶民化"的趋势。 同时,明王朝设计的乡厉坛祭祀制度也包含了社会秩序建构的面向,亦即与里社坛祭祀制度配合。至清代,"分坛"的出现使得厉祭在乡村中更为普遍,其意义也随之产生了变化。今天所看到的闽西四保乡村中的"无祀"习俗,正是由此而来。
帝国缩影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帝国缩影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对明清官方社稷、厉坛祭祀制度的兴衰变化做了系统清晰的勾勒,但对民间社会本身固有的社、厉祭祀传统着墨不多,实际上,从唐宋诗文和笔记小说中可以了解,民间社会的社祀传统源远流长,并非因明代规定乡里祭祀制度方始存在。最有意思的最后一部分关于与要求血祭的社公斗法故事的谈论,作者把福建等地传说中的社公等同于官方社祀,缺乏论证。官方社祀对象只有石主,并无人格化的社公社婆,且官方祀典并未规定社祀需用血祭,社公的意象可能恰恰来自乡土固有祭祀传统,即所谓淫祀,因此祖先或道士驱逐社公的故事,反映的可能恰恰是对乡土祭祀的驯化,正与作者的结论相反。作者认为这个故事反映了民间社会把国家正祀想象成贪婪、嗜血成性的妖魔,未免上了西方汉学国家—社会二元论的当,难免意识形态投射之嫌疑。
评分华南学者都有很强的现实关怀,或者说是在写人的历史,这本小书就是讲“国家”规范民间信仰、“教化”老百姓的推广社坛与历谈的种种,最后作者在一系列的民间故事里展示了他的问题意识,民间传说里贪得无厌、邪恶的社公就是老百姓心里的国家代理人,就是帝国缩影。这个民间故事算是一种无意识的通过传说抵抗?但是,不管怎么抵抗还是逆来顺受,我们都无法否认“国家”以微观权力或者意识形态的模式无孔不入的影响底层人的生活。看明代历史能看成明粉的,我现在是完全无法理解。
评分 评分##我的读书心路历程:社厉坛起到加强国家对民众礼教秩序的作用(结论平平,可以猜见)——社厉坛起到整合民间信仰思想,加强意识形态控制的作用(有点新意)——社厉坛的发展与民间宗族的分化和发展有着紧密的关联(厉害!这不就是我一直想做但做不出来的东西吗!)——斗法的故事是明清统治的具体化(莫名其妙,败笔) 总之是特别有趣,瑕瑜互见的一本小书。
评分##等下来写
评分 评分##on 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territorial cults in historical china
评分帝国缩影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