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5-03
温春来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代表作品 《从“异域”到“旧疆”》;《身份、国家与记忆:西南经验》
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政治实体,无论在帝国时期还是在现代,都有很大的地区文化差异,并且经过了很多繁复的兴衰周期。它是怎样维系着人民共同的想象的呢?基于这个问题,作者从中国宋至清代贵州西北部地区的制度开发出发,以制度变迁为主线,兼顾经济开发与文化及身份认同,描述了贵州西北部地区整合进传统中国大一统结构的历史过程,并试图分析这一过程在学理方面所蕴含着的启示。
从“异域”到“旧疆”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从“异域”到“旧疆”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本书从制度变迁、经济开发和文化及身份认同三条主线出发,揭示了黔西北地区曾经拥有自己的文字、礼仪体系和政治框架的“异域”如何整合到王朝国家的体系之中成为“旧疆”。温老师没有局限于中心与边缘等传统模式展开叙述,而是充分注意到当地复杂而矛盾的文化与族群认同,透过彝威与汉威并存的现象指出中央王朝的典章制度之所以能够在黔西北推广,原因在于传统中国的大一统结构能够根据形势为地方预留一定的自我表达空间,这种灵活性有利于王朝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推行与渗透,促进新秩序的稳定以及地方对王朝的认同。西方学者常用的拓殖说与开发说无法涵盖上述中原王朝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复杂的互动关系。温老师从具体的历史语境出发,利用“异域”、“旧疆”、“羁縻”等概念取代“民族”、“殖民”等话语,勾勒出大一统中国在当地复杂的推进过程
评分 评分##本书从制度变迁、经济开发和文化及身份认同三条主线出发,揭示了黔西北地区曾经拥有自己的文字、礼仪体系和政治框架的“异域”如何整合到王朝国家的体系之中成为“旧疆”。温老师没有局限于中心与边缘等传统模式展开叙述,而是充分注意到当地复杂而矛盾的文化与族群认同,透过彝威与汉威并存的现象指出中央王朝的典章制度之所以能够在黔西北推广,原因在于传统中国的大一统结构能够根据形势为地方预留一定的自我表达空间,这种灵活性有利于王朝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推行与渗透,促进新秩序的稳定以及地方对王朝的认同。西方学者常用的拓殖说与开发说无法涵盖上述中原王朝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复杂的互动关系。温老师从具体的历史语境出发,利用“异域”、“旧疆”、“羁縻”等概念取代“民族”、“殖民”等话语,勾勒出大一统中国在当地复杂的推进过程
评分##“传统中国的大一统结构能够根据形势为地方预留一定的表达自我的空间,这一看似姑息‘地方主义’的灵活性反而有利于王朝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推行与渗透”——华南派的核心观点露出来了
评分##这是我看过的第二本温春来先生的历史人类学著作,上一本是“身份,国家与记忆”,讲述的是西南边疆的彝族同胞们在近代中国建立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如何争取身份认同的艰苦历程,这一本则追溯到更远的过去,讨论从宋元至明清彝族聚集的黔西北地区(也就是我们这次国庆攀岩之旅停留...
评分 评分##记述了元明清时代黔西北政治制度的变迁,历时近千年从点至线到面,最终成功“同化”化外之地。中央政府自元设土司,逐步笼络贵州诸蛮。(尤以黔西北地通三省,位置更显突出)明始设卫所并随后设行政机关,掌控了交通要道,形成了有效统治网络。卫所不仅仅负责军政,更是宣扬教化,部分代替布政司的据点。清一代随着全国大规模动乱开始洗牌,政府鼓励开矿吸引大量人员流入,反过来又需要政府有必要控制地方本身。一个有趣的观点是这千年虽经历数次动乱(地方/全国),但每次改朝换代的新皇朝都携军威比前朝的控制度更上一层台阶,地方土司则日益衰微并依附中央。中央军事实力本身强弱与否才是决定控制程度的基本指标?而这种长时间,点线面式的策略是否对当朝控制另一个”新疆“有所启发?
从“异域”到“旧疆”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