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晖,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已退休)、博士生导师。
◎《传统十论》是著名历史学家秦晖治学经历中对“传统社会”(近代以前的社会)研究第三阶段的产物,自问世以来,多次重印,备受读者推崇。
◎本次再版,增加增订版序言及两篇附录(《关于“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的讨论》,作者对瑞士“森林州”地区进行考察后写作的《瑞士之路》),有助于读者加深对相关重要问题的理解。
◎《传统十论》曾被列为法国国家汉语水平考试的参考书。
名家点评:
《传统十论》让我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豁然开朗之感。
——刘瑜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的系列文章,其中有对于“反封建”“平等”这类“关键词”在历史文化进程中演变过程的分析,但更主要的是对传统社会与文化本身的结构性研究。笔者不满于过去流行的“租佃神话”和“宗族神话”,主张在社会—经济分析与思想—文化分析的综合与融会中把握传统时代真正具有规定性的那些规则,跳出“反儒”与“尊儒”对峙的传统观之争,在社会结构上摆脱大共同体本位的传统桎梏而走向公民社会,在文化—象征符号体系中主张“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以“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的人格资源与民主宪政—人权保障的现代制度安排来消除那种专制制度下强权—犬儒互补的人格弊病。
《传统十论》此次再版,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了增订版序言及两篇附录(《关于“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的讨论》《瑞士之路》)。
##从儒表法里到马表法里,走出帝制依然遥遥无期。
评分##秦晖先生《传统十论》序言中为全书立意: “笔者不满于过去流行的‘租佃神话’和‘宗族神话’,主张在社会—经济分析与思想—文化分析的综合与融会中把握传统时代真正具有规定性的那些规则,跳出‘反儒’与‘尊儒’对峙的传统观之争,在社会结构上摆脱大共同体本位...
评分##这本书可以和梁漱溟的《中国文化要义》比对着看。作者认为,1.“宗族血缘伦理组织”只能极有限地调动地方性资源,甚至以姓命名的聚落出现,只是清朝等近代发生的,而近代以前,乡、县的资源一直处于大一统政权的控制下。2.层级:或者,“大姓”的权力范围完全是跳出基层,上升到国家、诸侯国的级别。3.时代:或者,作者也说,魏晋时期家族统治风靡,这不能全盘否定。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买传统十论完全为凑运费,送到才发现这本比正经货还厚那么一两分。装帧也精美,书页用纸手感也好,美中不足是字太大边距宽。 section 1 作者用户籍记录中的统计数字,与当时的官制结合,得出汉唐时期乡村的统治形式并非是宗族之力。 问题是这样纯数字的统计真的能得出结论么...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