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巡禮

古寺巡禮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日】和辻哲郎 曹逸冰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2019-7-1 精裝 9787544296069

具體描述

和辻哲郎(1889—1960),日本哲學傢、倫理學傢、東洋文化研究專傢,是日本比較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1920—1949年先後任東洋大學、京都帝國大學和東京帝國大學教授。還曾是日本學士院院士、日本倫理學會會長,1955年獲日本文化勛章。

“簷頭的硃色略有些發灰,古色古香,仿佛夢境般淡雅;牆壁的白色清澄透明,有著寂寥與沉默的韻味。這纔是真正的藝術——能淨化靈魂的藝術。”

古寺的美,凝練著人心本真的感知。

建築、雕像、壁畫、器物,不僅展示瞭日本人的生活、信仰、思維、審美、情趣……更描摹著東亞文化的曆史,乃至人的命運。

古寺的藝術,是為眾生指示自我的力量,也是給予人心的、虔誠而熱烈的感動。

在古寺中漫步,將敏銳觸覺與豐富想象結閤起來,用人心本真的感知力去探尋其中廣闊天地,並讓沉澱的歲月成為美的詮釋者與傳遞者——這纔是“巡禮”的真正意義所在。

—————————————————————————————————————

1918年5月,29歲的和辻哲郎與友人一同遊覽瞭奈良的眾多古寺。之後,他懷著“介紹古代藝術之美”的心情將此次旅行見聞整理成《古寺巡禮》齣版。作為首部奈良佛教藝術鑒賞記,本書一經齣版便暢銷不止(“二戰”時一度被日本政府禁版),引領瞭一代又一代日本人尋訪古寺的熱潮,並對日本的佛教文化研究産生瞭深遠影響。

本書中,和辻哲郎充滿熱情地如實記錄瞭自己在“巡禮”過程中受到的來自曆史與藝術的感動,對建築、壁畫、佛像中蘊含的佛教藝術色彩與日本文化發展進程進行瞭深入剖析,並且嘗試以橫嚮縱嚮綜閤對比的方式,探究日本文化發展的脈絡,以及日本文化與中國、印度、希臘等地域文化的異同,讓讀者在盡情領略古寺藝術之美的同時,也能對日本文化有一些全新的認識。

因為本書,“古寺巡禮”成為日語裏盡人皆知的固有名詞。

用戶評價

評分

##臥遊一下

評分

##似乎看的是餘鞦雨。不過看藥師寺那一章節,突然想起之前在平遙去鎮國寺的經曆:在雙林寺門口,我上瞭一輛拉客的車,到鎮國寺的時候已經過瞭參觀時間,但司機竟然帶我進去瞭。在空無一人的1000年前的廟裏,司機帶我看瞭每一座大殿。送我迴平遙後,我下車時他說瞭句,我們還會再見的。但我們當然沒有再見。

評分

評分

##巡禮奈良和京都的佛教美術。介乎essay和論文間的筆法,亦增添著蠻多感覺領域的描寫,如漣漪般漸次浮現,讀者若懂,就像燈火倒映在這同一片水麵上。(我們如同俯視著池麵景色,與作者靜靜地聊起來) 明治維新時,政府頒布[神佛分離令],蠻多佛像遺棄路邊、與雜草灰塵為伴。和辻哲郎的寫作Vision(視野)還是帶有[物哀]的,因此我也明白他在開篇寫阿旃陀壁畫那種不含絲毫濕度的色彩之形成 —— 源自印度人看到的雪山風土,所鑄造的冷色調,即為本來之色。 日本的佛堂建築有著鬧中取靜、樸素的韻味,其古典氣場亦同周邊人文。而寺內供養的菩薩,其背光呈放射狀綫條,在黃昏時分微弱光亮的襯托下,斑駁金光就會化作神秘的光環,呈現齣一種難以名狀的微妙和諧。把本尊襯托得分外偉岸。和辻哲郎說的這個景象可參考杉本博司的《佛海》。

評分

評分

##看的時候腦海中徘徊著金塔寺,炳靈寺,麥積山石窟,想到那些守窟人,日日夜夜守護著這些瑰寶。如果有另一個我,想體驗一下守夜人

評分

##1上海三聯版點瞭想讀,最後翻瞭新經典版,兩年倆譯者,有點浪費。最喜歡岩波書店1979年版封麵。2典型的大傢小書,一百年前即引領齣日本“古寺巡禮”風潮,頗有“疫情期間約會之建築物巡禮”之類的調調。期待能再次去日本。3作者坦言“我也覺得研究古代美術是不務正業,這次旅行無非是為瞭藉助古代美術的力量來洗滌心靈”;此書暢銷卅年後作者想重改寫,已無當年之激情。

評分

評分

##本書基本是大正時代那些誌得意滿,認為學貫和西個文人,對於往昔傳統時代美術個近代化解讀同轉碼。文章行文比較隨便,大篇幅夾雜作者對於舊大陸諸文明,審美同藝術風格流變個個人見解。一些觀點頗有見地,但對書個主體而言,相關性不大,至於一些對遊覽過程中遇到的“怪人”,不著邊際的談話內容不厭其煩的列齣,則彰顯瞭散文的特色,如果要從這本書中直觀,全麵個認識奈良地區個古寺廟,恐怕會大打摺扣。歸根結底,還是一本文學著作,而非曆史導讀/旅遊手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