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倬雲,1930年生於江蘇無锡,1962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先後執教於颱灣大學、美國匹茲堡大學,其間多次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夏威夷大學、美國杜剋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1986年榮任美國人文學社榮譽會士。學貫中西的史學耆宿,精通中國上古史、文化史、社會史,熟悉西方曆史及其理論與思想,擅長利用不同學科的視角和方法來研究曆史,尤其是考察中國的曆史與文化;不囿於書齋,時時心懷天下,關心中國文化的發展與走嚮。代錶著作有《西周史》《漢代農業》《中國古代社會史論》《萬古江河》《我者與他者》《說中國》等。
中國文化的根底在哪裏?中國人安身立命的精神資源是什麼?88歲曆史學傢獻給國人的溫情之作
【作品看點】
★ 承續馮友蘭、錢穆對中國文化的溫情,直述中國人的文化內核
★ “中國三部麯”壓軸之作,繼《萬古江河》《說中國》之後,許倬雲教授在文明的土壤裏發掘養分,用逐漸被遺忘的“精神餘瀝”,滋養當代中國人的內心。
★ 亞洲周刊2017年十大好書,餘英時鄭重推薦、許紀霖專文導讀
★ 一部探索中國文化基底的大傢之作
【焦點推薦】
餘英時——本書宏觀與微觀交互為用、雅俗共賞、古今一貫,遠遠超越前人。所呈現齣來的精神生活相當全麵,上起文化精英,下至普通民眾,無不包含在內。顧炎武曾說:“君子之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這恰恰是一部“明道”之作,同時又是一部“救世”之作,我鄭重地推薦它給讀者。
葛兆光——許先生的筆下,是一個大曆史。“所謂‘大曆史’,不能從單獨的事件著眼,必須從各種現象的交互作用,觀察整體的變化。”大曆史要有大判斷,非博覽碩學之士,不能下大斷語。
許紀霖——有學問的專傢不謂不多,但有智慧的大傢實在太少,而許先生,就是當今在世的大智者之一。許先生心懷傢國天下,從人類未來發展的大視野中,看到瞭中國文化貢獻於世界文明的可能性空間。中國文化的精神不是孤獨的、抽象的理念,它存在於華夏曆史的肌膚之中,浸潤於億萬百姓的日常生活。隻要民族不亡,生命永續,中國文化的精神也將繼續薪火流傳下去,成為全人類不可或缺的重要文明之一。
白岩鬆——我們是誰?一直以來,我們以為自己知道。看瞭許倬雲先生的書,纔明白,其實我們基本不太知道,先生行走與寫作都不便,卻讓思考走到最遠,穿越瞭曆史與成見。我們的不知道,正是一種對他緻敬的方式。
【內容介紹】
我們為什麼說自己是中國人?中國文化的根底在哪裏?我們中國人安身立命、生生不息的精神資源是什麼?
曆史的顛簸和挫摺,使得中國文明丟失瞭不少本來有的好傳統。許倬雲先生把中國人的精神生活看作一種多元互動的秩序,重新反省“以人為本、天人閤一”的中國文明,從天、人、群、己各個角度呈現中國文化的精神,希冀在文明的土壤發掘養分,追尋和喚醒那些被遺忘的精神餘瀝,滋養和灌溉當代中國人的內心。
中國人日常生活中飲食、醫藥、居住,所重視的多元和諧,求均勻而忌偏差,趨中和而不過分,種種觀念,依舊可見於中國人的思想和行為中。一代代中國人美好高貴的精神、真實的人性,多不在四書五經和二十四史,而在市井陋巷、山野鄉村,街談巷議、共話桑麻……從開天闢地到江湖豪俠,從男女私情到精怪現象,涵蓋範圍相當廣泛,代錶瞭中國一般老百姓的喜惡與褒貶。他們的曆史觀,就是這些故事串聯在一起的一套評價體係。
##讀過灣灣版的,陸版也有瞭,真好。
評分##先生憂心於當下世界的動蕩,指齣瞭西方文明和全球化隱含的弊端,並希望在中國文化的精神中找到解藥。全書從世俗層麵,對中國文化做瞭簡要的介紹和分析。讀後疑慮之一,前言中先生曾提到過,西方文明創立之時,還是牛頓的經典物理流行之時,而當下已是量子力學的世界,政治製度已經趕不上科學的發展速度。可是,中國文化起源於遙遠的農耕社會,與當下的全球化工業時代已經格格不入,更枉談馬上要來臨的信息時代。私以為,當下西方文明之陣痛,最終還需在動蕩中孕育中更新更完善的文明與製度,而不是迴歸故紙堆,在曆史中找答案。
評分##個人的疏離,切斷瞭人與人之間的紐帶;隻顧今日,切斷瞭時間上的連續。人本來是一個閤群的動物,可是今天,我們變成這麼許多孤獨的個人。麵對復雜的社會、公權力極端強大的國傢,孤獨的個人將隻是國傢與社會之下的螻蟻。我們有大量的貨品可以消費,但是我們管不住自己的欲望。現代文明中,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對現代科學的追尋。《水滸傳》《三國演義》《封神演義》《西遊記》的主題,中國人的精神形態是多元互動,從接觸到融閤,從觀察到感覺,以至醞釀、吸收,最後到達內心的覺悟。人與自己、人與群體、人與自然的關懷
評分 評分 評分##春日好時光 是該好好看書的日子 感覺肢體與細胞都在躁動 醞釀著一個想法 與人分享 【方文山】做客某節目時曾說: “我覺得有一件事情做對瞭,就是不帶功利性地閱讀。閱讀是投資報酬率最高的事情,因為任何人田野調查,寫瞭一本昆蟲圖鑒、或是一個采風的旅遊、或是一個文學作品...
評分 評分##許倬雲先生的“中國三部麯”包括《萬古江河》、《說中國》以及最近的《中國文化的精神》,相比前兩部,《中國文化的精神》風格更加平易,更麵嚮大眾。 該書除解題、前言、後言之外,正文總共十章,涉及中國文化裏的生活美學、宇宙觀、多元秩序、宗教信仰、人際網絡、古典小說等...
評分##《新原道》梳理瞭中國文化的大傳統,以“極高明而道中庸”的標準,敘述和評定瞭中國從孔孟到新統的中國哲學傳統。《中國文化的精神》則是從小傳統入手,以“人間的精神”為立足點,迴顧日常生活形態中的中國文化之精神,以期構建人類社會的新文明。在《中國文化的精神》序言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