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淵,女,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民國史研究室研究員。主要從事民國思想史及民國政治史的研究,齣版《三民主義與中國政治》《新生命研究》《陳儀全傳》等專著,參與《中國近代社會思潮》《中華民國史》《中華民國史人物傳》等多捲本著作的寫作。
生前,陶希聖背負著漢奸和戰犯的罵名。深入瞭解後,會發現他的身份其實是學者和政客。作為學者,陶希聖對法學、社會學、哲學、曆史學都有過研究,且曾經在中國社會結構和性質的討論,本位文化的討論,以及在運用唯物史觀作為方法論、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切入社會學等方麵,頗具建樹;政治上,二十年代起至1940年止,他屬於汪精衛派,1942年以後轉嚮蔣介石,成為蔣的幕僚;思想上,二、三十年代他主張民主反對專權,四十年代後,他卻認同專權,並積極主動地服務於蔣介石政權。
陶希聖作為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從政知識分子,一個生自1899湖北,卒於1988颱灣的動蕩年代親曆者,本身就是這一時期曆史的載體,將陶希聖作為個案進行呈現,可以加深民國政治史、民國學術史、民國時期知識分子的研究。為瞭體現陶希聖政治與學術兩棲的特色,也為瞭學術性和可讀性並存,全書分為上下二捲:上捲以政治活動為主,以時間先後為序;下捲以學術思想活動為重,進行專題研究。力圖比較全麵地展現陶希聖復雜、多變而又豐富的一生。
##全書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講政治生活,後半部分說學術成果。以此分類寫傳大緻符閤陶的人設和經曆,但私以為讀起來仍有牽連之感。本來就是以學參政的代錶人物之一,“學術成就”和“政治目的”定然密不可分,所以對二者如何在其生涯裏互相構造彼此,仍有發掘空間。
評分##本書從學術與政治兩條綫索對陶希聖赴颱灣前的人物故事、經曆進行瞭梳理。作為近代曆史上“留痕”並飽受爭議的人物,該書的重要啓示意義在於,對那些遊走於黑白之間,立場復雜的人物故事,有瞭一種客觀真實的闡釋方式。但是該類人物研究的關鍵還是依托材料,如果沒有足夠細緻的材料支撐,黑白之間的涇渭隻會更加分明。
評分 評分##最早知道陶希聖,就是在何茲全先生的迴憶錄裏。到老年,何茲全依舊稱自己是一個堅定的“食貨派”,盡管說起來也可能是僅有的一個食貨派瞭。陶希聖在政治和學術之間的來迴,其實是互補的,並不分裂,這在當時大多數從政知識分子裏的算是幸運的。但陶希聖迴天無力,其實也摺射的是國民黨的命運到瞭終點。人生能有幾件快意的事情不容易,“高陶”一件事就足夠瞭,至少將自己的清譽保留住瞭,但是在日後我黨的攻擊裏,這依舊是讓我們非常在意的一個點。陶希聖的命運,比起陳布雷無疑要好太多太多瞭。
評分##讀瞭前半段,總體的政治生涯還算清晰,但是刻畫的並不深入,總覺得浮於人物傳記的錶麵
評分 評分 評分##曆史往往充滿著朦朧的曖昧,而可能正是這些曖昧令它如此的迷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