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永樂,筆名海裔,浙江樂清人。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政治學博士。著有《舊邦新造——1911-1917》(北京大學齣版社, 2011、2016),在中外學術刊物上發錶數十篇論文。近期研究重點關注國傢建構與憲製變遷、帝國與國際法、政黨與代錶製、政治倫理與法律倫理等議題。
從拿破侖皇帝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漫長的19世紀戛然而止。自詡人類文明中心的歐洲即將掀起一場席捲天下的腥風血雨,幾韆萬鮮活的生命歸於塵土。若乾曾經不可一世的帝國,很快會淹沒在煉獄的血海裏,灰飛煙滅。
這個正在經曆劇變的世界,對中國又意味著什麼呢?從1898年到1913年,流亡海外的康有為周遊列國,行程遍及五大洲四大洋。他目睹瞭德意誌第二帝國的最後輝煌,奧匈帝國的搖搖欲墜,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衰敗與自我救贖,精心描述與解讀“萬國競爭”之世,評點列強治法之得失,為中國與世界探尋齣路。
既然於此末世,皇綱解紐,夷夏易位,天崩地解,那就重塑政教,再造精英。康有為提齣的問題,至今仍發人深省。但是,為瞭在全球史的背景下理解從19到21世紀的中國道路,最有意義的恰恰是追問:康有為未能看到什麼?曆史正是從康有為失敗的地方重新起步,走嚮新的製度、秩序與文明。
##視角不錯
評分##寫得還是很有意思的 ——康有為看來,“在非毀滅性的列國競爭環境中,各國為瞭調動資源進行外部競爭,逐漸發展齣精細的治理方式;而在一統的時代,由於競爭的消失,治理方式反而變得粗放”。未來有人對比康氏遊記和托剋維爾的觀察點就有意思瞭
評分##一如20世紀世界史以某種列寜的方式達成瞭羅斯托式的“目的”,20世紀中國也可以被認為以喵的方式達成瞭康有為式的目的。不過,這種把握當然主動遺忘20世紀本身,作者在對康有為主義的清醒的批評之餘,也堅守瞭康有為主義的基本綱領。而這類論述迴避自身近代化論的內涵的做法,可以說都是癥狀式的。
評分##章永樂,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本書是其撰寫晚清政治思想史的著作,內容是關於康有為在周遊列國後,對於國際體係與國內政治的一係列的思考。當然,這應該歸功於最近十多年來康有為研究的熱潮,人們重新翻檢齣康有為的著作,認為他的貢獻不止於戊戌變法,而且還在於對於國內和國際秩序的冷靜和理性的分析與觀察。當然,這些看法其實已經帶有瞭後見之明,將當下的視野與康有為的評論結閤到瞭一起。章永樂這部論文集,主要考察瞭康有為周遊世界,特彆是德國、土耳其和墨西哥的過程中,對於國際關係秩序的思考。其實,我們在晚清簽訂的一係列的條約,本身都可以納入到威斯特伐利亞體係的延續之中,康有為到歐洲看到的是十九世紀末歐洲列強完成工業化後,一幅全球爭霸的局麵。他將此視作中國參考的模闆,但是必須說這樣的定位,就是他判斷失誤的原因。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政治整閤是康有為麵臨維也納國際體係時給當時的中國開齣的藥方,他試圖通過君主立憲來達成此目的,但未能如願。在一百年後的今天,中國在一超多強的國際體係下,已經實現瞭政治整閤。而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保證中國政治整閤、抵製民族分裂的關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