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5-24
李禮,資深媒體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曾任多傢媒體主編、專欄作傢。現任《東方曆史評論》執行主編。
《轉嚮大眾:晚清報人的興起與轉變(1872-1912)》介紹媒體精英如何在近代中國生成,其間身份與思想經曆瞭怎樣的轉型?傳統士人嚮現代知識分子轉變中,報人群體如何發展為與政權相離異的一股勢力,從體製內“清議”,走嚮“抗議”?《轉嚮大眾:晚清報人的興起與轉變(1872-1912)》圍繞上述問題展開,關注近代中國精英如何使用報刊展開政治訴求,影響晚清政治進程,以及報刊抗議如何對城市民眾形成示範和感染,激發和配閤其他政治抗爭行動,從而激發、塑造不滿和怨恨,瓦解清廷的閤法性,影響辛亥革命的到來。
轉嚮大眾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轉嚮大眾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外行寫史都有這樣的問題,看不齣哪些是論點,哪些是論據,哪些是自己猜的。從天而降的大詞都在半空飄著…寫王韜 汪康年也不知道和柯文,廖梅有什麼對話…
評分史料翔實、視野開闊,算是職業媒體人寫的新聞史作品中比較上乘的一部。作者在標題中沒有指齣“轉嚮大眾”的主語是誰,根據我的理解,應該是辦報的權利或者說是話語權。但是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的話,就有兩個問題:1、報紙的齣現,讓話語權從傳統的政治精英一方轉嚮過渡時期的知識精英這一群體,但是能否將這一群體等同於“大眾”?因為“對大多數的底層民眾來說,他們此時仍陷於柴米油鹽的瑣碎生活,為溫飽而掙紮,何談話語權?2、對於“轉嚮”,究竟是作為一種過程理解呢?還是作為一種結果理解?如果作為過程,那麼作者明顯有些結論先行,如果作為結果,顯然與事實不符。
評分 評分 評分##模棱兩可的敘述
評分##並不能算是嚴謹的曆史研究,雖然引用材料很多,但一手和二手材料混用,將社會學和傳播學的一些理論直接當作結論引用,卻缺乏史料的支持。一些關鍵概念,如輿論空間、公共空間,也沒有給齣清楚的定義。
評分 評分##上篇很不錯,揭示齣瞭從「清議」到「抗議」、從傳統士人到現代知識分子的轉變綫索。時代巨變使得古典社會下傳統的「上下溝通」模式失效,知識分子被迫從這一溝通鏈條中脫落,轉而投嚮報刊這一全新的公共空間,建構屬於自己的話語權力。下篇個案寫得比較零碎,幾乎像是報人個人思想的梳理。(PS.書中引用和比附西方理論甚多,幾乎給人以不自信之感。)
評分##外行寫史都有這樣的問題,看不齣哪些是論點,哪些是論據,哪些是自己猜的。從天而降的大詞都在半空飄著…寫王韜 汪康年也不知道和柯文,廖梅有什麼對話…
轉嚮大眾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