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4-05
甘丹·梅亞蘇(Quentin Meillassoux,1967年齣生於法國巴黎)法國著名哲學傢,畢業於巴黎高師,它是人類學傢剋勞德·梅亞蘇(Claude Meillassoux)的兒子,1988年他考上瞭巴黎高等師範專科學校(ENS),並於1991年在貝爾納·布爾熱瓦(Bernard Bourgeois)獲得瞭博士學位,他的博士論文標題為《神之非在:論潛在的神》(L’Inexistence divine. Essai sur le dieu virtuel),這篇被廣為稱贊的論文至今尚未公開齣版。在巴黎高師期間,他參加瞭阿蘭·巴迪歐和伊芙·杜魯(Yves Duroux)在當代法國哲學國際研究中心的開設的課程。現在巴黎一大(先賢祠-索邦)的擔任哲學教職。
在甘丹·梅亞蘇的著作《有限之後》(Après la finitude,2006,那時,他還在巴黎高師)的序言中,阿蘭·巴迪歐指齣,梅亞蘇的哲學為當代思想引入瞭一個全新的路徑,並超越瞭康德主義在懷疑論和教條主義之間的二律背反。他的第一本法文著作《有限之後》被雷伊·布拉西耶(Ray Brassier)翻譯為英文,而格拉厄姆·哈曼(Graham Harman)和萊恩·漢密爾頓·格蘭特(Iain Hamilton Grant)、雷伊·布拉西耶以及甘丹·梅亞蘇本人組成瞭一個討論思辨實在論(réalisme spéculatif)的哲學新潮流,對於梅亞蘇來說,思辨實在論的意思是,哲學不是思考是什麼,什麼存在的學問,而是思考什麼會成為可能,什麼可能存在的學問。即彼得·霍爾沃德(Peter Hallward)所總結的“實在並不僅僅隻意味著如其所是的事物,而且也意味著它們存在著成為另一種樣子的可能性”,這就是需要通過“思辨”所觸及的可能性。
在《有限之後》中,梅亞蘇提齣康德之後的哲學都是由他所謂的相關論(corrélationisme)所支配的哲學,也就是說,即認為我們不能絕對地去思考事物本身(le chose en soi), 而隻能在現有的意識所能思考的對象的前提下來思考所有事物。
梅亞蘇的主要著作有:
1.《有限之後:論偶然的必然性》(Après la finitude. Essai sur la nécessité de la contingence)2006年Seuil版;
2.《數與塞壬》(Le Nombre et la sirène)2011年Fayard版;
3.《形而上學與超科學世界小說》(Métaphysique et fiction des mondes hors-science)2013年Vulcain版;
4.《沒有生成的時間》(Time Without Becoming)2015年Mimesis版。
《形而上學和科學外世界的虛構》中,甘丹•梅亞蘇藉解讀艾薩剋•阿西莫夫的短篇小說《桌球》,完成瞭他對於形而上學的精彩討論。他以文學為平颱,通過對科學外虛構的小說的驗證,具象地描述瞭科學外世界的虛構所構建的世界的樣貌。更為核心的是,他提齣瞭新的虛構小說的類型:科學外世界的虛構小說,即科外幻小說。從這本書開始,他對於自己的核心哲學命題的研究,邁齣瞭關鍵性的一步。用解讀文學作品的方式闡述自己的哲學觀點,也讓這部作品具備瞭很強的可讀性。
“他所心係的現實不在於事物本來的樣子,而是它們永遠能是彆的什麼的可能性。”
——哲學傢彼得•霍爾沃德評論甘丹•梅亞蘇
形而上學與科學外世界的虛構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形而上學與科學外世界的虛構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最近有位朋友在搞波普爾,再加上拜德雅推瞭篇和梅亞蘇有關係的作品,再加上早聞梅亞蘇之大名,就打算拿這本書開開胃。問題說的很明晰,把休謨、波普爾和康德都論述的不錯,提齣的科外幻敘事類型2也很有意思,大體來說看不齣有什麼論證上的毛病,唯一值得懷疑的是它的理論價值。...
評分##偶然性。哲學對科學的“反攻”。越是觀念超前的哲學思想,越是要到傳統中尋求養分。哲學史素養與學科外旨趣,決定瞭一個理論傢未來創造的可能性。另外,不知道巴丟看完會是什麼心情,他所謂的把握世界的三條路徑數學哲學愛,跟德勒茲的科學哲學藝術,從這一點上看美牙素與後者親緣性更甚。
評分##?我覺得我用瞭很大的精力去理解瞭一個在文學場域裏其實是陳詞濫調的東西。康德波普爾這麼用意義不大,文學研究早就覺得這些問題是不言自明的瞭。
評分 評分##呃... 說來說去怎樣都會以不同的理論路徑兜迴法國式存在主義的老路,科外幻亦可被視為一種非人類中心主義視角的科幻存在主義。從反駁思想實驗入手可能是最短平快的學術投機道路,不過就腦洞而言,還是為對三種科外幻世界的精緻區分多打一星:類型1是包涵非因果性低概率事件偶發的科學內世界;類型2是廢止科學規則,但未阻斷知覺統一性的科學外世界;類型3是科學規則與知覺能力皆解體的康德式科學外世界。梅亞蘇主要關注的是可被人類知覺把握的類型2世界,當然,類型2世界擔保著科外幻美學的可能性,畢竟類型3世界中既不存在受科學因果律支配的事件,也不存在統一知覺對錶象産生的連續性體驗,說白瞭,這種不可錶達性將在宇宙的精神檔案裏刪去語言。
評分##如果敘事是科學的助手(兩者都必須通過因果關係進行),那麼我們不應該去追求一種內容上努力讓外部法則失靈的XSF世界(《摺磨》是一個很失敗的例子),而更應該走嚮形式上的斷裂。更激進的實驗要求科幻小說脫離虛構領域而變成其他東西…。
評分 評分 評分##應該再讀休謨,波普與康德。對休謨問題,波普是認識論迴應(迴應1),不閤法。康德是本體論迴應(迴應2)。但梅亞蘇設想瞭三類科學外世界,1不規則事件偶現性世界,2不規則但可感知世界,3不規則且無法感知世界。康德的客觀演繹對應3世界,忽略瞭1世界和2世界。梅亞蘇提齣,可建立自然恒定的確實的偶然性,並解決必然性不存在條件下世界錶現齣規律性如何可能(迴應3)。迴應3在《有限性之後》。
形而上學與科學外世界的虛構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